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95)
2023(10140)
2022(8307)
2021(7829)
2020(6376)
2019(14673)
2018(14017)
2017(26475)
2016(13363)
2015(14941)
2014(14134)
2013(14066)
2012(12903)
2011(11764)
2010(11619)
2009(10914)
2008(10593)
2007(9166)
2006(8006)
2005(7341)
作者
(34810)
(29208)
(28851)
(27683)
(18459)
(13732)
(13025)
(11282)
(11093)
(10064)
(10058)
(9550)
(9188)
(9163)
(9035)
(8995)
(8693)
(8456)
(8385)
(7860)
(7272)
(6821)
(6709)
(6628)
(6489)
(6464)
(6260)
(6080)
(5687)
(5674)
学科
(61024)
经济(60953)
管理(40837)
(38517)
(32161)
企业(32161)
方法(25740)
数学(21838)
数学方法(21630)
中国(20366)
(14893)
(14326)
贸易(14315)
(14312)
(13980)
技术(13322)
业经(13271)
(11872)
(11324)
银行(11315)
(11041)
(10770)
金融(10770)
(10563)
技术管理(10056)
理论(9913)
农业(9748)
关系(8708)
(8484)
环境(8450)
机构
大学(193167)
学院(189650)
(94137)
经济(92855)
管理(74611)
研究(67911)
理学(64688)
理学院(64022)
管理学(63263)
管理学院(62876)
中国(54691)
(42189)
(40388)
科学(35052)
财经(34085)
经济学(31761)
(31752)
(31412)
中心(29778)
研究所(28766)
经济学院(28527)
北京(26196)
财经大学(25807)
(24879)
(24420)
(24276)
师范(24155)
(22410)
商学(22191)
商学院(21983)
基金
项目(126011)
科学(103179)
基金(96974)
研究(96285)
(83486)
国家(82835)
科学基金(72419)
社会(67716)
社会科(64439)
社会科学(64425)
基金项目(49892)
(44063)
教育(43212)
自然(42641)
自然科(41785)
自然科学(41775)
自然科学基金(41073)
资助(38256)
(38018)
编号(36030)
国家社会(30557)
(30200)
(29331)
成果(29298)
重点(28231)
创新(27626)
教育部(27238)
中国(27170)
(27108)
人文(26009)
期刊
(101443)
经济(101443)
研究(64314)
中国(37899)
(30782)
管理(30415)
科学(24951)
学报(23169)
(20018)
经济研究(19757)
教育(19459)
大学(19317)
(19295)
金融(19295)
学学(17785)
财经(17781)
(15622)
技术(15316)
业经(14693)
农业(13701)
(13479)
问题(12907)
世界(11922)
国际(11676)
技术经济(10360)
商业(9489)
(8923)
统计(8825)
科技(8610)
(8461)
共检索到288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璋鑫  
该文认为收入假说难以解释居民消费的一些特殊现象,而预防性储蓄消费函数理论和生命成本假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地解释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特征的理论平台。作者从预防性储蓄消费函数理论和生命成本假说入手,提出了积极采取有关措施,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的措施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臧旭恒  朱春燕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LC/PIH)一直是近年来研究储蓄的主要理论框架。目前这一理论正被一种称为预防性储蓄的理论(The Theory of Precautionary Saving)所修改和补充。LC/PIH模型的基本观点是为最大化其效用,家庭会在其生命周期内熨平其消费量。因此,他们在退休前以储蓄抵补将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翠蓉  张广海  汪立新  
经济增长带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逐年增加,通过对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函数实证分析发现:西方传统消费函数可以很好地解释我国宏观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特征,但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不能被任何一个消费函数理论所直接描述;我国宏观旅游消费行为可由生命周期假说消费函数模型来描述,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函数可由理性预期假说消费函数模型所解释;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同收入及余暇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这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对各变量短期波动造成的偏离均衡水平存在较强的自我调整机制,同时,我国城镇居民存在较高的自发性旅游消费,且受假期影响高于受收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翠蓉  张广海  汪立新  
经济增长带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逐年增加,通过对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函数实证分析发现:西方传统消费函数可以很好地解释我国宏观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特征,但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不能被任何一个消费函数理论所直接描述;我国宏观旅游消费行为可由生命周期假说消费函数模型来描述,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函数可由理性预期假说消费函数模型所解释;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同收入及余暇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这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对各变量短期波动造成的偏离均衡水平存在较强的自我调整机制,同时,我国城镇居民存在较高的自发性旅游消费,且受假期影响高于受收入因素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春燕  臧旭恒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 (LC/PIH)一直是研究储蓄行为 (消费行为 )的主要理论框架。近年来这一理论框架正被一种称为预防性储蓄的理论所修改和补充。本文评述了预防性储蓄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并以该理论的核心———即对导致预防性储蓄的收入不确定性的测量为主线 ,阐述了该理论的主要模型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还评介了一种利用风险厌恶理论测度不确定性的方法。预防性储蓄存在与否 ?大多数研究者给予了肯定答案。有争议的是其在储蓄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文中没有就此给出结论 ,而只是指出研究预防性储蓄的重要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凤  
本文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研究框架,根据中国居民消费、储蓄的实际调查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中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文章的结论为居民的收水平低,消费的生命周期特征,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的存在是造成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变异的主要原因。文章提出了刺激居民消费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东皇  孟范昆  
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本文运用城乡分列时序数据实证分析价格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谨慎消费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除收入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外,以相应价格衡量的支出不确定也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谨慎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各类消费支出不确定性的影响不同且具有城乡差异性。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惠雄  
消费者行为究竟是收入决定还是成本决定,关系到消费函数理论的基础构建与对诸多重大消费者行为现象的理论解释。传统消费函数理论基于收入假说,忽视了不同消费者为获得同一收入需要付出不同生命成本这一关键事实。由于消费的本质意义在于满足消费者生命的需要,生命为消费付出的代价,才是消费者消费支出的理性尺度。因此,消费者消费支出的决定性影响因子并不是收入差异,而是消费者为获得一定收入付出的生命成本差异。消费者消费倾向差别的根源发生在作为生产者的生产过程,而非消费过程。文章由此提出了基于生命成本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并构建了一个消费者—生产者相统一的消费者行为解释新框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乐  雷良海  
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利用1979-2008年间中国城镇居民的相关数据,研究了由失业风险导致的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制度变革引起的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及预期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改革初期(1979-1991年),由失业风险导致的收入的不确定性是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在改革深化时期(1992-2008年),由制度变革引起的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及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替代失业风险成为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齐天翔  李文华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莫扬  
凯恩斯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忽视了消费者的储蓄行为的重要信息,是导致CCAPM遭遇实证难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结合储蓄理论来改进CCAPM。储蓄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既不购买消费品,也不购买投资品的"冗余"部分。这些收入"冗余"的数量与储蓄收益率(利率)无关,给消费者带来了直接的效用,笔者称之为自然储蓄。本文把自然储蓄加入到标准CCAPM的理论框架内,重新讨论自然储蓄、消费和资产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发现除基于消费的风险溢价以外,传统股权溢价还包括了基于储蓄的风险溢价,最后利用中国经济数据进行了实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陶用之  陆建新  
本文通过建立和分析储蓄函数,对1952年—2001年的我国居民储蓄进行了实证研究,力求在大样本、计量经济建模的完整性两个方面体现出新意,并且探讨了几个易被忽视的问题的实用解决方法。本文研究表明,我国居民的储蓄行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明显的区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储蓄行为的无规律性会越来越严重,收入以外的其他影响储蓄的因素主要存在一年和二年的滞后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涤龙  乔增光  
本文在构建我国居民储蓄函数的基础上,以相关经济变量1994年~2000年的季度数据为依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居民储蓄进行实证分析,解释了我国居民储蓄变动的原因,并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如:名义利率和居民储蓄之间负相关,股市市值与居民储蓄正相关,制度因素对居民储蓄有积极影响等。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当前调控我国居民储蓄的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新强  汪伟  杨坤  
通过选取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本文采用SVAR方法得出货币政策影响实际产出和居民消费的经验事实: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增加产出的同时,抑制了居民消费,长期内则导致产出超调和消费持续性。基于刚性储蓄的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不仅可以较好的解释上述事实,而且可以产生扩张性货币政策具有流动性效应的特征事实。基于该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表明,刚性储蓄下的流动性效应和可贷资金效应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实际产出的主要传导机制,价格粘性和投资调整成本则是导致产出超调的主要因素;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刚性储蓄家庭的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抑制居民消费,而居民的消费习惯则是产生消费持续性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德宝  
当前,我国面临着消费不振、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现实问题。最新消费模型表明影响消费行为和储蓄动机的主要为预防性储蓄和遗赠性储蓄。利用该模型,并应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收入和支出不确定性导致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收入差距所导致的遗赠性储蓄动机对城镇居民的高储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引起消费不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