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3)
- 2023(9882)
- 2022(8347)
- 2021(7734)
- 2020(6358)
- 2019(14186)
- 2018(13953)
- 2017(25973)
- 2016(13421)
- 2015(15177)
- 2014(14593)
- 2013(14494)
- 2012(13512)
- 2011(12635)
- 2010(12648)
- 2009(12078)
- 2008(11447)
- 2007(9886)
- 2006(9166)
- 2005(8473)
- 学科
- 济(81652)
- 经济(81577)
- 管理(36444)
- 业(31335)
- 方法(28357)
- 数学(25319)
- 数学方法(25172)
- 企(24289)
- 企业(24289)
- 中国(22697)
- 地方(18246)
- 农(16554)
- 贸(14722)
- 贸易(14710)
- 易(14275)
- 业经(14225)
- 学(13965)
- 财(13296)
- 地方经济(12945)
- 制(12223)
- 农业(10994)
- 环境(10960)
- 融(10579)
- 金融(10578)
- 银(10222)
- 银行(10212)
- 行(9965)
- 关系(9814)
- 发(9775)
- 体(9459)
- 机构
- 大学(201688)
- 学院(200121)
- 济(102027)
- 经济(100469)
- 研究(77598)
- 管理(72637)
- 理学(62221)
- 理学院(61451)
- 管理学(60551)
- 管理学院(60171)
- 中国(59692)
- 财(43654)
- 京(42505)
- 科学(41972)
- 所(38991)
- 研究所(35122)
- 财经(34911)
- 经济学(34407)
- 中心(32854)
- 经(31897)
- 经济学院(30701)
- 江(28033)
- 农(27807)
- 北京(27580)
- 院(27289)
- 范(26124)
- 师范(25968)
- 财经大学(25910)
- 业大(23933)
- 科学院(23772)
- 基金
- 项目(127972)
- 科学(102788)
- 基金(96919)
- 研究(95207)
- 家(84125)
- 国家(83515)
- 科学基金(71445)
- 社会(66292)
- 社会科(63011)
- 社会科学(62999)
- 基金项目(49855)
- 省(45866)
- 教育(42901)
- 自然(42538)
- 自然科(41613)
- 自然科学(41602)
- 自然科学基金(40899)
- 资助(39963)
- 划(39214)
- 编号(35821)
- 部(30098)
- 国家社会(29348)
- 发(29238)
- 重点(29168)
- 成果(29087)
- 中国(27310)
- 教育部(26642)
- 创(26283)
- 人文(25574)
- 课题(25290)
共检索到314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钟水映 吴珊珊
中国经济奇迹的取得确实是利用了有利人口因素,但后者仅仅是奇迹取得的诸多因素之一,并非充要条件。人口转变迟早会对经济发展带来挑战,这是人口经济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并非人口控制政策所导致。中国现在和将来一个较长时期必须应对的是更加复杂的人口数量、结构和质量的综合性矛盾,不能将面临的人口经济问题简单归之于人口控制政策。人口规模大并不是国力强盛和民族复兴的必然表现形式,国家的实力和人民的福祉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在当代已经渐行渐远。将人口增长看成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可能模糊新常态下人口经济关系的焦点。以经济增长为目标来制定人口政策,是舍本逐末,一切应该以人民的社会福利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依归。
关键词:
人口经济关系 人口控制 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蔡昉
本文概括相关经验研究结果证明,诸多关于中国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的传统观念,已经不再符合现实情况。这些传统观念包括:(1)人口众多是经济增长不利因素;(2)计划生育造成老龄化和性别比失调;(3)人口红利消失导致经济增长不可持续;(4)中国仍处在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5)刘易斯转折点意味着二元经济终结;(6)承认人口新趋势导致对就业的忽视。本文指出,走出这些认识误区,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形成恰当的政策取向。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恩和
本文从对外商品贸易和引进外资两个方面阐述了蒙古对外经济关系近年来的发展,并以区域合作的可能性为背景,就其发展趋势提出个人见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丽
2015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路一带"战略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及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中国大国地位的崛起,以中美为核心的新的世界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中日之间的关系在新的国际格局下变得更加复杂。本文对"一路一带"战略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经济面临的转型压力、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难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认为只有大力开展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合作才符合现阶段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
一路一带 新丝绸之路 中日经济 中日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志贤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注意,许多人口学家、经济学家正在进行研究。本文试图阐明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 我认为,在人口理论上有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必须遵循的,那就是:人口是一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谢地
近来,我国知识界、实际部门和新闻媒体对知识经济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进行了热烈讨论。笔者认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来临挑战的理论讨论和政策建议无疑都是特别重要的,但切不可一开始就陷入某种认识误区不能自拔。下面仅就关于知识经济的几个认识误区谈些看法。 (一)知识经济是对工业经济或工业文明的一种替代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秋波
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在理论界已形成共识,但对于有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其它一些问题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错误或模糊的认识。这些错误或模糊的认识是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顺利地转变的,因此有必要进行讨论,予以澄清。误区一:粗放与集约互相排斥现在许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立见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关系。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快慢,综合国力壮大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人口与经济的关系的变化。因此,正确估计认识我国人口与经济关系的基本状况,有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协调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有许多中间环节,部门经济的增长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结构和市场需求是否适应应进行综合的考察。本文侧重对人口和与之生产、生活极为密切的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基本状况进行研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富祥
一、是分权过度还是分权不够 中央与地方的经济权限,大致有四个方面,一是事权,二是财权,三是产权,四是管理权。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分配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出现了新的矛盾。 (一)事权。事权是指需由政府负责主办或管理的事务。按照事务涉及的范围和性质划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杰华 张芳 汤澄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2015年9月23~2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在秋色宜人的成都迎来中国人口学会2015年年会。自2014年换届后,面对经济新常态下人口发展的新格局,中国人口学会先后举办"中国人口形势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人口研究方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独立开展了对"单独二孩"政策实施进行第三方评估等方面工作,赢得了人口学界与相关部门的肯定与支持。2015年年会以"人口发展与经济新常态"为主题,重点探讨经济新常态下人口要素在社会经济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斌 文雯
为揭示我国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性,应用模型分析中国人口经济的地域差异与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954—2007年中国人口重心由东经116.82°北纬34.72°转移至东经116.64°北纬34.92°,中国人口集中指数由1955年的0.542降低到0.510,人口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由0.372下降到0.261;1978—2007年中国经济重心由东经119.30°北纬38.26°转移至东经118.94°北纬37.13°,经济集中指数由0.525上升到0.590,经济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由0.035上升到0.093;1978—2007人口重心在经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经济重心在经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一产业重心在纬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经济重心在经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一产业重心在经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三产业重心在纬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伟
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着双重的艰巨任务,一是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将拥有极大潜力的中国国内市场同日趋竞争激烈的世界市场接轨。“转轨”和“接轨”同时并存,“转轨”为“接轨”准备条件,同时“接轨”又促使“转轨”的加速进行。在这种同步现象中,中国沿海地区,特别是特区的国内外市场联结在向纵深发展的良性循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思正
一、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90年代开始,标志着冷战后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原先二极对立的局面已为多极化的局面所替代,具体表现在西欧、北美和东亚三大经济集团左右世界经济,占据世界生产和贸易的2/3。然而在政治上,美国和欧共体对全球政治仍起较大影响。苏联解体和东欧旧体制的崩溃带来出乎意外的经济衰败,长期被抑制的民族矛盾爆发,出现了政治动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安志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