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08)
- 2023(6964)
- 2022(5831)
- 2021(5071)
- 2020(3883)
- 2019(8511)
- 2018(8055)
- 2017(14561)
- 2016(7783)
- 2015(8100)
- 2014(7570)
- 2013(7135)
- 2012(6143)
- 2011(5580)
- 2010(5566)
- 2009(5037)
- 2008(4599)
- 2007(3836)
- 2006(3320)
- 2005(2723)
- 学科
- 济(28919)
- 经济(28891)
- 管理(23772)
- 业(18214)
- 企(13853)
- 企业(13853)
- 中国(12512)
- 方法(10445)
- 数学(9236)
- 数学方法(9123)
- 农(8148)
- 地方(7720)
- 财(7310)
- 环境(7257)
- 业经(6536)
- 城市(6218)
- 农业(5841)
- 贸(5363)
- 贸易(5355)
- 易(5164)
- 发(5101)
- 务(5049)
- 财务(5029)
- 财务管理(5022)
- 学(4769)
- 企业财务(4730)
- 理论(4727)
- 划(4666)
- 城市经济(4474)
- 制(4353)
- 机构
- 学院(101177)
- 大学(98142)
- 济(39810)
- 经济(38776)
- 管理(38098)
- 理学(32949)
- 研究(32932)
- 理学院(32566)
- 管理学(31975)
- 管理学院(31789)
- 中国(24038)
- 京(20326)
- 科学(19650)
- 财(18494)
- 中心(15354)
- 所(14998)
- 财经(14856)
- 江(14597)
- 范(14164)
- 师范(14043)
- 研究所(13496)
- 经(13455)
- 业大(13414)
- 农(13160)
- 院(13058)
- 经济学(12749)
- 北京(12244)
- 州(12055)
- 经济学院(11603)
- 师范大学(11294)
- 基金
- 项目(72301)
- 科学(57962)
- 研究(54103)
- 基金(52325)
- 家(45325)
- 国家(44996)
- 科学基金(39687)
- 社会(35955)
- 社会科(34237)
- 社会科学(34231)
- 省(28685)
- 基金项目(27393)
- 教育(24996)
- 自然(24752)
- 自然科(24222)
- 自然科学(24219)
- 划(23906)
- 自然科学基金(23717)
- 编号(22184)
- 资助(20288)
- 成果(16575)
- 重点(16449)
- 发(16416)
- 课题(15533)
- 国家社会(15261)
- 部(15177)
- 创(15038)
- 创新(14130)
- 制(13734)
- 科研(13570)
共检索到144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6月4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按新标准监测,我国7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达标率仅为4.1%。同日发布的《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形势严峻。自2013年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按照新标准对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据环保部网站消息,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向媒体发布了2014年上半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与2013年同期相比,74个城市总体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平均达标天数比例由58.7%上升为60.3%。这位负责人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关措施的陆续落实和气象条件利好影响,74个城市总体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平均达标天数比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本艳 向古月
文章将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分阶段实施过程视为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来检验2012年实施的空气质量新标准是否产生了减排效应。研究发现,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实施与生效,使第一批监测实施城市在2013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显著下降,具体地,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减少了2.027万吨,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平均减少了1.395万吨,安慰剂检验结果显示,该结论分别在1.69%和1.92%的水平上显著;然而,减排效应延续性不足,2014年二氧化硫减排额下降明显,并变得不再显著,工业烟(粉)尘的排放量甚至出现了反转,这可能源于2014年国内经济出现了滑坡,中央和地方必须要在促减排和稳增长之间进行利弊权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季友 王宗爽 傅晓 吴钢
研究美国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及控制战略,对我国预防控制大气铅污染具有参考作用。论文收集并分析了美国铅环境空气质量和排放数据,以及空气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和控制战略文件。研究发现,美国40年来环境空气中铅的浓度水平和排放量均持续显著下降,降低幅度均达到80%以上,铅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彻底改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美国不断制修订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监测计划;对大气铅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针对移动源最终禁止使用含铅汽油;针对固定源制定实施系列涉铅排放标准;严格环境准入;针对铅的多途径暴露,又制定实施了铅暴露削减战略,多部门协调,多措并举,全面降低儿童血铅浓度水平和暴露水平,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铅污染。参照...
关键词:
美国 铅 重金属 空气质量 排放 战略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郭际 郭莹莹 吴先华
"政治性蓝天"等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管控中的独特现象。为了研究这种重大活动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影响的持续期,以及影响的空间范围等,本文采集了我国140 个城市2015年1月2日到2018年11月28日的日度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及合成空气质量指数的单项污染物浓度等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究国家层面的政治会议、运动会等重大活动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重大活动涉及到的城市空气质量在重大活动期间显著改善。(2)从单项污染物浓度来看,重大活动期间,颗粒物降低得最为明显,其次为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3)在重大活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空气质量指数和各个单项污染物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趋势,甚至超过平常时期的水平。(4)重大活动不仅会影响活动举办城市的空气质量,也会影响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每次重大活动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空间范围大约在活动城市周围800公里以内,且距离主办城市越远影响越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学渊 李婧薇 赵连阁
文章从城市人口规模与房地产及商业市场动态变化的现实条件出发,阐释地铁开通的交通替代和交通创造效应的作用机理,基于2014~2018年中国21个城市194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日度数据,利用断点回归方法系统考察新开通地铁线路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交通替代效应与交通创造效应的综合作用下,地铁开通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异质性:(1)在常住人口规模为400万~700万的城市,交通替代效应大于交通创造效应,地铁开通提升了空气质量;(2)当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在700万~900万之间时,交通替代效应可能被交通创造效应抵消,地铁开通并未明显改善空气质量;(3)在常住人口规模大于900万的城市,交通创造效应超过交通替代效应,空气质量在地铁开通之后不升反降。因此,对于交通需求不断增加的特大型和超大型城市来说,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周边的职住平衡,实施污染型交通方式的绿色化升级,激励居民的绿色出行,是治理交通污染的根本性举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兴杰
明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敏感因素和敏感度,是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以第一阶段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为例,基于逆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估算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对经济和人口因素的敏感度。结果表明:GDP、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和人口密度指标分别提高5%,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7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将分别下降0.124%、0.165%、0.376%、0.466%、0.097%、0.390%和0.739%,各区域和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敏感因素和敏感程度差异较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西部>东部>中部>东北。环境空气质量对人口集聚的敏感程度大于经济增长的敏感度。如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兴杰 谢高地 岳书平
为评估经济增长和人口集聚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寻求源头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可行路径,以第一阶段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为例,基于输出导向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以经济和人口指标为输入,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为输出,计算城市经济增长和人口集聚的整体效率,表征经济增长和人口集聚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中,京津冀的环境影响比长三角大26.0%,长三角比珠三角大11.2%;省会城市中,中部地区的环境影响最大,东北地区其次,西部地区第三,东部地区最小。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投资拉动冶金、能源重化工产业和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土地财政助推人口密度不断提高,使得大气污染物在城市局地范围内、短时间、大量集中排放,远超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是造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的根本原因。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必须从环境影响源头入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适度、有序推进人口城镇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廖进中 张文婧
当下,人们最为关心的是"食",即"食品消费",我们现在讲的"消费安全",实质上主要是指"食品安全"。但人们往往疏忽了另外一种更重要、更基本的"消费"存在,那就是经过鼻孔进入人体的"消费"———"空气消费"。对应于"消费安全"这个主题,我们也就缺少了一个暂且把它称之为"呼吸安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娄彩荣 彭小燕 娄德成
2020年春节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国各市实行严格管控,空气质量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利用2018年和2020年春节时段30天数据,构建增幅指数,对比分析了全国范围内PM_(2.5)时空格局、城市管控前后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两年春节期间,PM_(2.5)曲线特征相似,均呈尖帽形,初一02:00前后出现峰值,其他时间变化平稳,初一的PM_(2.5)浓度远高于基础浓度。(2)在疫情(2020)和非疫情(2018)年份,ST1段的PM_(2.5)浓度比ST1段分别降低26.97%、7.05%。对应的,受污染城市占比减少12.70%、2.52%,初一日增幅指数为81.2%、51.71%。空间上,疫情年份的污染格局相对稳定,而非疫情年份的污染格局变化较大。综合结果反映出城市严控可促进空气质量好转。(3)影响因素上,"封城"后空气质量改善与一次颗粒物排放和交通大量减少密切相关,除夕夜PM_(2.5)骤增则与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带来的大量颗粒物和SO_2排放有关。人口数量越多、第二产业增加值越高的城市,"封城"后PM_(2.5)的降幅越显著,初一增幅指数越低,表明"封城"后人口集聚和工业排污不再是影响PM_(2.5)的主要因素。对于特定时期的大气污染治理来说,城市合理管控能使空气质量好转,在传承传统节日、节庆等的文化和习俗时需要更规范的城市管理政策和环保的节庆替代产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馨 王营
环境信息公开对推动绿色创新、促进减污降碳,最终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至关重要。本文以提升环境信息透明度为目标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方法分析了高环境风险行业和低环境风险行业在该标准实施前后的绿色创新表现。研究发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后,高环境风险行业的绿色创新积极性显著提高,尤其是国有企业和非专利密集型企业。进一步分析发现,更严格的环保执法、更有效的公众监督以及更及时的媒体监督能够进一步强化环境信息公开的绿色创新效应,并且显著改善了当地空气质量。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应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将更多的环境信息纳入国家监测体系,从而加快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康 江嘉骏 刘琦 李欣
环境因素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一直是行为金融学探讨的热点话题,行为金融学理论认为股票价格除了受其基本面影响外,投资者情绪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实,环境的确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当人们暴露在受到污染的环境中,会产生明显的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近年来,已有研究探讨空气污染对股市收益率的影响,但空气污染如何影响股票回报的具体机制却鲜有涉及。采用2014年至2015年环保部发布的全国252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和股票日收益率数据,构建分城市的股票组合。利用空气质量作为外生的环境变量,通过分城市检验、面板回归和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从投资者情绪的视角研究空气质量与股票回报的关系,并进一步从增加悲观情绪和降低交易意愿两个角度对空气质量影响股票回报的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来看,空气质量越差的城市,股票收益率越低,该结果在控制季节因素、公司特征和城市固定效应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空气质量越差,股票组合的换手率越低,流动性也越低,说明空气质量通过降低本地投资者交易意愿而不是增加其悲观情绪影响股票价格。空气质量影响投资情绪的渠道确实存在,当投资者暴露在污染的环境中时,会因为产生负面情绪而使交易意愿降低,从而损害股票的流动性。研究充分控制城市固定效应,更好地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为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提供支持,环境的因素往往也对投资者的交易产生影响,因此环境也可以作为资产价格的一个因子发挥作用,这对投资者构建交易策略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珺 王倩 高峰
雾霾不仅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也会给人的情绪和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焦虑抑郁,甚至增加自杀风险。认识到空气污染对敏感人群的危害,我们可以在空气污染时给予敏感人群更多关注,包括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等保障,防范悲剧的发生。本文利用国内的健康险保单出险数据,研究了空气质量和自杀事件之间的关联。实证结果表明,空气质量指数AQI和自杀事件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且男性对空气污染的敏感度更高。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李文洁 钟太刚 陈哲
选取2006~2010年我国31个省会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II级的天数、可吸入颗粒和二氧化硫含量来衡量的空气质量状况,根据与工业增加值的计量建模,研究发现混合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而固定模型估计结果与之不符,空气质量随着工业增加值得增长而逐渐改善,但到了某个水平,空气质量开始恶化。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与工业增加值处于正相关关系,某些大城市工业增长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已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