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41)
- 2023(5016)
- 2022(3970)
- 2021(4035)
- 2020(2604)
- 2019(6058)
- 2018(5406)
- 2017(8963)
- 2016(5552)
- 2015(6543)
- 2014(6492)
- 2013(5530)
- 2012(5047)
- 2011(4389)
- 2010(4522)
- 2009(3389)
- 2008(3058)
- 2007(2562)
- 2006(2202)
- 2005(1966)
- 学科
- 济(13328)
- 经济(13311)
- 管理(9830)
- 教学(8006)
- 业(7013)
- 理论(6960)
- 中国(6881)
- 教育(6178)
- 农(5869)
- 学法(5855)
- 教学法(5855)
- 企(5148)
- 企业(5148)
- 学理(5079)
- 学理论(5079)
- 业经(4569)
- 地方(4262)
- 学校(4250)
- 农业(4135)
- 技术(3565)
- 体(3121)
- 制(2996)
- 发(2873)
- 政治(2729)
- 思想(2663)
- 工作(2571)
- 学(2570)
- 思想政治(2524)
- 政治教育(2524)
- 治教(2524)
- 机构
- 学院(67553)
- 大学(56214)
- 研究(20695)
- 职业(18959)
- 济(18247)
- 管理(17753)
- 经济(17563)
- 技术(16789)
- 理学(14490)
- 理学院(14288)
- 中国(14133)
- 管理学(13914)
- 管理学院(13788)
- 职业技术(13765)
- 技术学院(13348)
- 科学(12375)
- 江(11962)
- 范(11839)
- 京(11787)
- 师范(11712)
- 教育(10482)
- 州(10191)
- 所(9528)
- 中心(9480)
- 财(9121)
- 师范大学(8940)
- 农(8592)
- 研究所(8565)
- 院(8247)
- 业大(7697)
共检索到103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覃正纳
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手段,是高职院校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途径。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经历了探索实践、蓬勃发展、巩固提升、内涵发展4个阶段,形成了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出场逻辑和组群逻辑。新时期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整合优势资源,创新专业群建设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创新评价体系、组建适应专业群建设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玮 王浩澎
随着生产技术的迭代更新,作为以技术学习为特征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对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仍然面临内外部产业链对接不强、专业设置趋同、学生素养体现不足等实践困境。为破解僵局,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内部机制切入,提出外部产业链、内部教育端、学生主体三者皆为专业设置的逻辑起点,且它们彼此之间存在内部互动联系。立足于新发展格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充分考虑外部产业链发展要求、内部教育端需求以及学生主体发展诉求,通过形成三者的耦合机制,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走向科学化进程探寻新路径,以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设置 基本逻辑 耦合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新民 杨文涛
专业群组群逻辑包括外部逻辑和内部逻辑,外部逻辑建立起专业群和产业的对应关系,主要是职业联系;内部逻辑建立起各专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知识联系,人们平常所说的组群逻辑一般是指外部逻辑。外部逻辑主要有产业链组群逻辑、学科基础组群逻辑和技术基础组群逻辑,外部逻辑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专业群组建。专业群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既不是外部逻辑也不是内部逻辑,而是连接专业群和产业的桥梁。作为专业群的内部逻辑,主要包括核心专业的作用、职业岗位群的分配、课程体系和平台课程、共享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
关键词:
组群逻辑 外部逻辑 内部逻辑 职业岗位群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梦卿 余静
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高职院校组建专业群具有多重维度与内在规律,依循专业逻辑、产业逻辑、资源逻辑等专业群建构的三维逻辑,有利于廓清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与实践向度。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将专业逻辑作为组建专业群的基础思路,以专业间的动态调整强化组群活力;将产业逻辑作为组建专业群的根本遵循,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需求;将资源逻辑作为组建专业群的内在机理,以统筹资源布局发挥集聚优势。通过厘清专业、产业、资源三者之间的逻辑关联,有效协调内外关系,实现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目标,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江 查良松
岗位适应能力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核心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越强,就业质量越高,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就越高。当前高职教育注重对岗位适应为导向的高职实践教学改革与价值引领,表现为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和工作本位学习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拓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视野,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具体发展实际,不断深化职业岗位适应为导向的高职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实现高职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学 实践教学 岗位适应 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雪翠 王屹
从创设价值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是兼具多维学科视角的新型校企合作形势下的社会共享型组织。产业学院以共生共建共享为逻辑出发点组建创设,着眼于实现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的共性需要,归宿于实现区域的整体性发展。基于此,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创设过程中应完善顶层设计,整合多元利益;做好精准定位,避免产业学院的生态与区位重叠;坚持质量兜底,提升产业学院的持续赋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业学院 区域适应性 产教融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淑明 闫卫平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新时期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增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基于三重实践逻辑——本质层的专业逻辑、组织层的协同治理逻辑以及目标层的创新逻辑,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具有引导性和规范性。推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项目建设,深化内涵建设是关键,要以师德师风为引领、专业能力建设为抓手;加强组织建设是基础,要深化校企校际合作,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创新平台建设是保障,要以基地与中心建设为依托,信息技术赋能教育为动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创新团队 实践逻辑 共同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波 刘笑天
提升高职院校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应然之举。从共生理论视域出发,以共生系统的三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为锚点,可以构建一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分析框架。高职与社会共生发展具有目的性、整体性、自组织性以及适应性,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在主体参与上需探索更多元主体参与,形成主体均衡互利共生新生态;在模式上需创新社会服务共生机制,挖掘社会服务模式多样性;在资源环境上需培育灵活资源共享平台,保持共生环境开放性。
关键词:
共生理论 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褚金星 李博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举。但在2022年“双高计划”建设中期绩效评价中发现,外部对接机制不健全,难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内部知识体系封闭,难以整合内外资源;组织协作不畅,难以形成建设发展的合力;知识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构成持续的竞争优势等依然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突出问题。因此,需要对专业群建设的理论逻辑、突出问题及未来路向进行重新审视和再次梳理,建议基于集群优势竞争理论,以构建开放性知识系统为突破口,强化组群逻辑、整合教学资源、重构管理组织、开展有组织科研等,推动高职院校专业群竞争力提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群 集群优势竞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晓珍 王文权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单一化的问题。课程思政的三重属性,从不同层面全方位覆盖学生的思政教育,基于课程内在特征提取课程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与各类课程乃至校园生活融于一体,潜移默化地推进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成效。课程思政的成效在于它的可接纳性,实施的难点在于如何创造这种接纳性。其实践路径是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与校园生活相融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春琳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包括科学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治理形态和先进的教育制度等要素。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要构建以高校为主体,全社会共建共享的高校治理组织形态,完善协同发力的教育制度,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理念、方式和制度的系统性变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作鹏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以产教融合理论为基础,结合产业集群发展,提出"双高"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路径:应以深化产教融合逻辑为主线,以区域产业发展为依据,对接产业调整和岗位需求,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同时,构建双主体育人模式并建设与岗位能力对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课堂革命,同步推进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以产教融合基地、产业学院、实体化职教集团等部门为载体,主谋技术技能培养,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以专业群建设发展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专业群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晓毅
专业群治理是“双高计划”时代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旨在实现“政校行企”多重主体的协同共治。借鉴多重行为逻辑理论,构建“兼容性—中心性”的分析框架,从“组织的实践和雇佣”“行动者与制度场域的关系”“组织的使命要求和资源依赖模式”“行动者在制度场域的位置”四个指标识别高职专业群治理场域中的多重行为逻辑,发现其兼容性低、中心性低,属于疏远型多重行为逻辑。因此,要通过建立“政校行企”专业群治理共同体、建立以信任—协商为核心的沟通机制、强化专业群治理关键资源的保障性支持、增强政策调适的内在稳定性等路径,提升专业群各治理主体多重行为逻辑的兼容性与中心性,推动专业群治理走向“善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宁 符刚
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对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了总体要求,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应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应从理想信念、精神力量、行为准则三个层面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其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构建“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把握知信行循序渐进的内在转化逻辑,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与载体,推动爱国主义与技能教育融合共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远志
推进绩效评价改革是高职院校优化内部治理、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水平的有效“指挥棒”。在改革中,应辩证处理目标考核与过程管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竞争发展与协同合作三个关系,强化组织领导、分类考核、动态管理、结果应用,完善顶层设计、工作制度、指标体系、激励约束,构建多维立体、科学闭环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绩效评价 实践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