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21)
- 2023(10319)
- 2022(9337)
- 2021(8783)
- 2020(7422)
- 2019(17113)
- 2018(17168)
- 2017(33681)
- 2016(18316)
- 2015(20543)
- 2014(20493)
- 2013(20567)
- 2012(18963)
- 2011(16970)
- 2010(16805)
- 2009(15096)
- 2008(14405)
- 2007(12435)
- 2006(10808)
- 2005(9193)
- 学科
- 济(78360)
- 经济(78286)
- 管理(49300)
- 业(48849)
- 企(39174)
- 企业(39174)
- 方法(34876)
- 数学(30259)
- 数学方法(29963)
- 农(22417)
- 地方(21480)
- 中国(18137)
- 业经(18044)
- 学(16163)
- 财(15841)
- 农业(15331)
- 技术(12568)
- 贸(12302)
- 贸易(12295)
- 环境(12133)
- 和(11941)
- 易(11845)
- 产业(11842)
- 制(11686)
- 理论(11620)
- 地方经济(11361)
- 划(10010)
- 务(9683)
- 财务(9625)
- 财务管理(9610)
- 机构
- 学院(255854)
- 大学(255817)
- 管理(106109)
- 济(101315)
- 经济(99071)
- 理学(92963)
- 理学院(91922)
- 管理学(90453)
- 管理学院(90001)
- 研究(85172)
- 中国(59877)
- 科学(54587)
- 京(54413)
- 农(42504)
- 所(42435)
- 财(42237)
- 业大(40616)
- 研究所(39107)
- 中心(38670)
- 江(36700)
- 范(34848)
- 财经(34752)
- 师范(34575)
- 北京(33919)
- 农业(33262)
- 经(31518)
- 院(30889)
- 州(30154)
- 经济学(29037)
- 师范大学(28018)
- 基金
- 项目(183857)
- 科学(144405)
- 研究(135441)
- 基金(132195)
- 家(114580)
- 国家(113649)
- 科学基金(97831)
- 社会(84051)
- 社会科(79587)
- 社会科学(79564)
- 省(74297)
- 基金项目(71980)
- 自然(64108)
- 自然科(62533)
- 自然科学(62519)
- 自然科学基金(61366)
- 划(60887)
- 教育(60718)
- 编号(56014)
- 资助(53535)
- 成果(44271)
- 重点(40753)
- 发(40621)
- 部(39922)
- 创(38416)
- 课题(37959)
- 创新(35760)
- 科研(34846)
- 教育部(33982)
- 项目编号(33900)
- 期刊
- 济(109940)
- 经济(109940)
- 研究(73236)
- 中国(45163)
- 学报(40188)
- 农(39092)
- 科学(37895)
- 管理(36934)
- 大学(30027)
- 财(29157)
- 学学(28230)
- 农业(27755)
- 教育(27325)
- 技术(22093)
- 业经(19623)
- 融(17608)
- 金融(17608)
- 经济研究(16463)
- 财经(15753)
- 问题(14578)
- 图书(14439)
- 科技(13677)
- 业(13648)
- 经(13414)
- 理论(12932)
- 资源(12800)
- 技术经济(12794)
- 实践(12063)
- 践(12063)
- 现代(11873)
共检索到359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靖 相伟
地区产业定位包括了产业结构选择、产业空间布局等领域,是区域发展研究的核心命题。经济与人口向沿海地区集聚是人类发展的长期趋势,世界沿海地区形成了临港重化工业带、综合型工业带、高技术产业带等三类经济带。受全国建设用地和重要原材料紧缺的双重影响,沿海地区在方便利用国外原材料和面向国外市场、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等优势条件的支撑下,形成了新一轮开发热潮,这也符合世界沿海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辽宁省试图通过"五点一线"带动沿海地区进而全省乃至东北区的发展,其中沿海地区的产业定位决定着这一战略能否实现。认为该地区产业定位必须符合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能够充分发挥沿海的对外交往、建设用地、产业基础以及腹地支撑的优势条...
关键词:
辽宁沿海 五点一线 产业定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悦铮
海滨浴场、海滨风光和历史遗迹是辽宁沿海旅游资源的主体。文章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沿海主要旅游景区 (点 )进行了评价 ,并提出了其旅游资源开发的框架思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狄乾斌 孙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极其迅速,海洋经济发展同样迅速,海洋经济与沿海地区社会变迁之间的关联日益紧密。海洋经济介入沿海地区的社会生活领域,导致社会结构的重组、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建构。从动态系统的视角看,海洋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互动耦合维持着两个系统的稳定性,最终形成一个复杂的相互制衡机制。本文通过对海洋经济与不同社会变迁因素的复杂关联和互动机制的研究,运用数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描述和分析了辽宁省2000-2010年间的海洋经济与社会变迁关联情况,并对其的关联度进行科学度量。结果表明:在所选取的社会变迁因素之中,海洋科学技术对海洋经济贡献较大,是海洋经济与社会变迁的关键因素;社会结构和生活质量对海洋经济贡献较小。
关键词:
海洋经济 社会变迁 关联度 辽宁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明 彭实铖 金玉霞
辽宁沿海地区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同时也是环渤海开发的重要地区。它的开发开放,对于实现国家沿海开放战略重心北移,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促进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为此,该地区的开发开放要与东北腹地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以重工业作为沿海经济开发的先导产业,要坚持产业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要以重大项目的落地作为地区振兴的着力点,以内生性的中小企业解决长期的发展动力问题,坚持做到起步区重点突破与远景综合开发相结合。
关键词:
辽宁沿海地区 老工业基地振兴 开发开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博
本文在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海社会系统的概念,利用脆弱性这一新的研究范式针对辽宁沿海地区人海社会系统进行分析。采取熵值系数法进行权重赋值,并采取函数模型法进行脆弱性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从1996年-2009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社会系统的脆弱性稳步降低;②从敏感性指标上分析,从1996年-2009年变化不大,2006年-2008年出现了一个"U"型曲线,从敏感性指标的权重上分析,城镇失业人口的数量是敏感性最为重要的指标,城镇失业人口的数量出现了"先升后降"的趋势;③从恢复性指标分析,1996年-2009年恢复性指标稳步上升,这与国家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恢复性指标权重上分析,城市的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悦铮,管立刚,周跃
本文从年际和月份等时空上和地域空间结构上及消费结构上对辽宁沿海地区海外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 ,进而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
旅游客源市场 结构分析 辽宁沿海地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常玉苗
江苏沿海属江苏省欠发达地区,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是发展经济的关键。本文借鉴区域经济开发空间模式的思想,形成区域产业开发模式,即节点式"产业增长极"开发模式、点轴式"产业链"开发模式和网络式"产业集群"开发模式,并结合江苏沿海地区优势分析江苏沿海的产业开发,希望可以为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江苏沿海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建新
随着处于生态敏感区域的沿海经济带的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辽宁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表明,沿海经济带发展与生态建设实践迫切需要采用互动双赢的策略。文章从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现实问题入手,从产业互动、制度互动、区域互动及敏感点互动等不同角度,提出适应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模式,以便为沿海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
沿海经济带 生态环境 良性互动 辽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罗成书
立足"陆海一盘棋"基本理念与"陆海一体化"基本规律,大力强化沿海地区产业布局海陆统筹,对于加快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阶段要积极推进优势产业内涵式增长,推动潜力产业快速扩张,超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特别是要明确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和绿色化工等三大产业向海洋领域拓展的重点方向,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要围绕杭州湾区域等全省重点开发的空间,整合形成一批高能级产业平台,优化提升海陆统筹的重点产业方向,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同时要不断强化准入要求和准入标准。
关键词:
沿海地区 产业布局 海陆统筹 浙江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悦铮
辽宁沿海地区是指丹东市市区及所属的东沟县、大连市、营口市、盘锦市、锦州市 (不包括义县、黑山县和北镇县)和锦西市 (不包括建昌县),是辽宁旅游资源的集中区域。 一、旅游资源特征及优势 1.以海滨为主体的旅游资源 辽宁省海岸线为2100多公里。有淤泥质岸、基岩港湾岸和砂砾质岸,构成特色各异的海滨风光。辽宁沿海沙质海岸绵长,海水浴场广布,已开发利用的有著名的大连和兴城海滨浴场、营口海滨浴场,此外还有大量未开发利用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博 田闯 史钊源 韩增林
在海洋经济质量转型之期,基于"认知—评价—建构—优化"理念,界定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内涵,通过中心-引力模型评价分析2000—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特征,构建了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模型,识别影响其空间特征的相关要素,并根据要素作用程度提出优化建议。研究发现:①辽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呈"核心—圈层"结构,形成以大连为"领头雁"的雁阵式相互继起模式";钻石型"引力流结构促成辽宁沿海地区集中化连片发展格局;②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特征主要受空间集聚效应影响,海洋资本、海洋基建和海洋产业结构成为推动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循环引力流的顺流机制,其中海洋产业结构成为影响辽宁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圈层空间集聚效应的关键流;海洋人才成为制约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循环引力流的逆流机制;③通过路径作用程度的象限划分,提出强化大连中心地职能,针对腹地城市定位及资源禀赋条件提出调控措施,推进沿海区域协调与一体化进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姚焱中 宋有涛 薛依婷 贾长庚 王子超 张国徽
采用当量因子法、热点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全面估算2000—2020年辽宁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变化,揭示ESV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0年,辽宁沿海地区的耕地及林地急剧收缩,建设用地及养殖塘快速扩张。ESV从2000年的1 015.6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 385.23亿元,主要归因于水域及养殖塘的变化,对ESV贡献最大的是水文调节功能。自然条件决定了辽宁沿海地区ESV基本的空间分布,人为活动加强了ESV的分异特征。各驱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辽宁沿海地区ESV的空间格局产生了较强的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盖美 王宇飞 马国栋 郝慧娟
论文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用水效率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改进的突变模型对2001—201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用水效率和经济发展各子系统进行状态评估,其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耦合度水平从0.437提高到0.498,呈缓慢提高状态,但一直处于拮抗阶段。用水效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减小,耦合协调度从0.254增大到0.408,呈增大趋势但仍处于中低度协调水平;②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都处于上升趋势,其中用水效率最好的为大连市,用水效率评估值已达到0.887,其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玉翠 韩艳红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有趋同的趋势,沿海各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相似性最大,其后依次是三次产业结构的相似性、行业就业结构的相似性、工业内部结构的相似性。从各省工业内部结构的相似性分析可得沿海各省的优势产业还是有一定程度区别的。总的看来海南与东部沿海其他省市的相似性最小,其次是北京,再其次是河北,其余各省市的相似程度差不多。文章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了沿海各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效益,各省产业结构的效益随改革开放的进展有不同的演变特征。上海、北京、天津、辽宁的产业结构基本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江苏、浙江、广东只是在1990年后产业结构才表现出明显优势。文章对新形势下东部沿海地区的产...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优势 产业效益 产业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