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74)
- 2023(13172)
- 2022(11372)
- 2021(10963)
- 2020(8732)
- 2019(20379)
- 2018(20267)
- 2017(39492)
- 2016(21353)
- 2015(23496)
- 2014(23374)
- 2013(23177)
- 2012(21092)
- 2011(19099)
- 2010(19033)
- 2009(17480)
- 2008(16643)
- 2007(14768)
- 2006(13161)
- 2005(11262)
- 学科
- 济(86630)
- 经济(86538)
- 业(63175)
- 管理(52681)
- 农(52202)
- 企(40058)
- 企业(40058)
- 农业(35260)
- 方法(35245)
- 数学(30831)
- 数学方法(30505)
- 业经(23963)
- 中国(22146)
- 地方(20728)
- 财(18438)
- 学(17042)
- 制(15975)
- 贸(14504)
- 贸易(14496)
- 易(14094)
- 发(13769)
- 技术(12803)
- 环境(12776)
- 农业经济(12644)
- 理论(12357)
- 银(11953)
- 银行(11920)
- 策(11848)
- 和(11814)
- 教育(11693)
- 机构
- 学院(295764)
- 大学(291693)
- 管理(119438)
- 济(116997)
- 经济(114468)
- 理学(104378)
- 理学院(103266)
- 管理学(101588)
- 管理学院(101075)
- 研究(98167)
- 中国(75008)
- 农(66468)
- 科学(61530)
- 京(61384)
- 业大(50903)
- 农业(50620)
- 财(49550)
- 所(48566)
- 中心(46385)
- 研究所(44420)
- 江(42898)
- 范(40183)
- 财经(40001)
- 师范(39892)
- 北京(38136)
- 经(36552)
- 州(35327)
- 院(34873)
- 经济管理(33417)
- 经济学(33078)
- 基金
- 项目(207775)
- 科学(163140)
- 研究(156829)
- 基金(149301)
- 家(129253)
- 国家(128048)
- 科学基金(109729)
- 社会(98131)
- 社会科(92412)
- 社会科学(92387)
- 省(82337)
- 基金项目(80448)
- 教育(70091)
- 自然(69491)
- 划(68206)
- 自然科(67789)
- 自然科学(67777)
- 编号(66936)
- 自然科学基金(66543)
- 资助(59380)
- 成果(53659)
- 发(45924)
- 重点(45789)
- 部(45647)
- 课题(44558)
- 创(43021)
- 创新(39957)
- 国家社会(39692)
- 科研(38933)
- 教育部(38731)
- 期刊
- 济(133183)
- 经济(133183)
- 研究(84890)
- 农(69898)
- 中国(56399)
- 学报(47383)
- 农业(47257)
- 科学(44538)
- 管理(37813)
- 大学(36842)
- 学学(34962)
- 财(34150)
- 教育(32982)
- 融(30251)
- 金融(30251)
- 业经(28014)
- 技术(24480)
- 业(21166)
- 问题(18777)
- 经济研究(18153)
- 财经(18090)
- 版(16508)
- 农村(15511)
- 村(15511)
- 农业经济(15362)
- 经(15232)
- 科技(14908)
- 图书(14896)
- 理论(14650)
- 资源(14148)
共检索到426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闵达律 梁必文 王振
根据我国农村信贷扶贫现状,改善贫困农村地区信贷供给状况有三种可选择路径:一是贫困农村地区的涉农金融机构都应以合作制为重点;二是无论选择何种路径都应加强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融合。不仅包括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合作,还包括正规金融机构之间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的合作;三是贫困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应坚持市场化原则。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信贷扶贫 路径选择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艳华 郑平
基于信贷配给对农村贫困作用的内在逻辑,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剖析了信贷配给对农村地区贫困的非线性作用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降低信贷配给程度是减缓农村地区贫困的有效途径,且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随着农业信贷配给程度由高水平区间向低水平区间的转换,农村地区贫困与信贷配给程度的关系呈"U"型变化;信贷配给对农村地区贫困的门槛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东部农村地区随着信贷配给程度的降低,增加信贷有效供给的减贫效应逐渐变弱,中西部农村地区随着农业信贷配给程度由高水平区间向低水平区间的转换,农村贫困与信贷配给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变化。
关键词:
信贷配给 农村贫困 地区差异 面板门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畅红琴
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与社会性别分工所规定的家庭责任,使女性面临工作与家庭责任的双重压力。本文运用"时间贫困"的概念,即工作时间超过某一特定时间并且得不到足够休息与闲暇的情况,度量了农村地区男性与女性受时间这种稀缺资源的约束程度。通过分性别的时间贫困的回归分析,本文发现,农村已婚女性是最容易遭受时间贫困的人群,当地劳动力结构转移对男性与女性发生时间贫困的概率影响有所不同,女性受到的边际影响更大。
关键词:
时间贫困 收入贫困 性别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佳丽
消除贫困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既有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了,农村劳动力流动是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离土不离乡"作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形式,是新时期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选择,然而,其对贫困农户的减贫效应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基于此,本文以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离土"与"离乡"的双重视角探讨了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收入贫困及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收入贫困层面,"离乡"的减贫作用大于"离土";(2)在多维贫困层面,"离土"能够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状态,而"离乡"则尚未起到显著作用;(3)进一步研究表明,自我雇佣活动对农户收入贫困的改善作用略低于受雇佣活动,但在农户多维贫困层面,自我雇佣活动则发挥了更加积极的减贫作用。显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新时期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减贫政策的针对性调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贫困地区 离土 离乡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永宁
后扶贫时代农村地区贫困治理由绝对贫困治理向相对贫困治理转变,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成为重点课题。为适应农村公共服务需求,需重构主体责任意识、公共服务生产动力机制和乡村社会资本体系。为此,需协同多主体参与,明确不同主体的职责,探索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提升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后扶贫时代 公共服务供给 重构 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尹冬梅,胡善联,程晓明,魏颖
本文采用入户调查方法、描述性统计方法、Gini系数、Iorenz曲线以及concentration指数等方法,对10个贫困县中3000户12496个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公平性进行了分析评价 结果表明,贫困农村居民在健康、卫生服务的提供、可及性以及卫生服务的筹资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公平性 认为保障每个社会成员基本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是政府部门应尽的责任。因此,在改善贫困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公平性方面,政府部门应起主要作用。
关键词:
贫困农村 卫生服务公平 Gini系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剑 肖凯文
本文基于2002—2014年中国西部10省市农村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立足于民生财政的二元结构特征,深入探讨民生财政缓解西部农村地区贫困问题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民生财政支出及其资金的"农村倾向"投向特征对减缓贫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以间接税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民生财政,导致农村居民承担更加沉重的税负,不利于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但民生财政在总体上促进了农村反贫困进程。同时,西部农村地区呈现明显的贫困递延问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以及农村开放程度等都是减缓贫困的助力。基于此,提出增加民生财政支出、调整税收结构和改革户籍制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剑 肖凯文
本文基于2002—2014年中国西部10省市农村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立足于民生财政的二元结构特征,深入探讨民生财政缓解西部农村地区贫困问题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民生财政支出及其资金的"农村倾向"投向特征对减缓贫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以间接税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民生财政,导致农村居民承担更加沉重的税负,不利于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但民生财政在总体上促进了农村反贫困进程。同时,西部农村地区呈现明显的贫困递延问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以及农村开放程度等都是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军林
西部地区是中国自然条件最恶劣,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贫困问题发生最广泛的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地域位置的封闭性加上恶劣的生态条件决定了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具有强烈的区域个性,同时也决定了反贫困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没有可以照抄照搬的现成模式,必须结合当地的独特性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形成符合当地实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是要调整扶贫策略;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保障其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础上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少数民族 贫困 对策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轶 刘蕾 武青远
基于2019年全国返乡创业调查数据,利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RIF),研究正规信贷供给方式对农村地区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显示,扶持信贷和商业信贷均能促进农民增收和缩小农民内部收入差距,且扶持信贷起撬动作用,商业信贷是融资的主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扶持信贷仅对西部地区农民增收和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显著,而在各个产业呈现的异质性不显著;商业信贷对中西部地区以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创业农民增收和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扶持信贷仅对“价值型”创业有显著正向影响,商业信贷对“发展型”和“价值型”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正规信贷供给有助于扩大企业的雇员规模,且对相对贫困户就业规模的扩大作用更强;同时,也加速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大正规信贷的供给力度,强化其协调农民增收和不平等改善的能力,助力农村地区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赖景生
新时期西部农村反贫困,对于推进城乡统筹、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特殊的重大战略意义。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资料分析表明,新时期西部农村贫困除了人口数量大分布广之外,还呈现贫困程度深、边境性、民族性与脆弱生态环境空间分布高度一致性等新的特征。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必须将农村反贫困问题纳入其要义之中。
关键词:
西部农村 贫困 特征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菁
为解决制约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体育资源开发滞后问题,需要从农村贫困地区体育资源发展实际出发,从系统的角度对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寻找解决制约因素的对策和办法,不断满足农民贫困地区群众对体育健身的现实要求,加快农村贫困地区体育发展,缩小城乡体育发展存在的现实差距,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韩建民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经济增长成为减贫的主要推动力。但是,随着贫困形式的变化,消除贫困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像甘肃这样西部欠发达省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贫困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甚至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其中,部分地区贫困程度还相当严重,贫困原因错综复杂,是集"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传统"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深度贫困。因此,采取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步伐,大力提高经济增长能力;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组织农业生产;坚持产业富民取向,推动全民创业行动;把贫困地区妇女的扶贫作为重点;积极采用和推广新型的扶贫模式;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宏升 赵玉
本文在分析贫困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目前贫困标准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我国目前贫困标准存在的问题,得出必须调整我国目前贫困标准的结论,提出新贫困标准的计算方法,并论述了新贫困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贫困标准 合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