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49)
- 2023(9430)
- 2022(7696)
- 2021(7099)
- 2020(5303)
- 2019(11959)
- 2018(11753)
- 2017(21566)
- 2016(11880)
- 2015(13328)
- 2014(13500)
- 2013(13167)
- 2012(12804)
- 2011(11752)
- 2010(12286)
- 2009(11249)
- 2008(11231)
- 2007(10564)
- 2006(9961)
- 2005(9285)
- 学科
- 济(53074)
- 经济(53021)
- 管理(31380)
- 业(27893)
- 中国(21461)
- 地方(21204)
- 农(19648)
- 企(19548)
- 企业(19548)
- 业经(15041)
- 农业(13529)
- 环境(12800)
- 发(12097)
- 银(11126)
- 银行(11115)
- 学(11099)
- 地方经济(11034)
- 制(10960)
- 行(10841)
- 融(10813)
- 金融(10812)
- 方法(10590)
- 财(10257)
- 发展(8895)
- 和(8887)
- 展(8860)
- 贸(8761)
- 贸易(8745)
- 教育(8359)
- 易(8352)
- 机构
- 学院(169409)
- 大学(163574)
- 研究(66390)
- 济(66336)
- 经济(64561)
- 管理(56991)
- 中国(52369)
- 理学(45669)
- 理学院(45024)
- 管理学(44159)
- 管理学院(43840)
- 科学(40421)
- 京(37834)
- 所(34728)
- 财(32746)
- 研究所(30627)
- 中心(30400)
- 江(30197)
- 农(29877)
- 范(26995)
- 师范(26771)
- 北京(25526)
- 州(24906)
- 院(24559)
- 省(23823)
- 财经(23438)
- 业大(23182)
- 农业(22220)
- 师范大学(21005)
- 经(20890)
- 基金
- 项目(101535)
- 研究(81304)
- 科学(78442)
- 基金(67080)
- 家(57884)
- 国家(57241)
- 社会(49169)
- 科学基金(47392)
- 社会科(46289)
- 社会科学(46278)
- 省(43434)
- 教育(36507)
- 划(35604)
- 编号(35193)
- 基金项目(34776)
- 成果(30236)
- 发(29741)
- 课题(27081)
- 自然(26900)
- 资助(26351)
- 自然科(26046)
- 自然科学(26043)
- 自然科学基金(25490)
- 发展(24360)
- 重点(24042)
- 展(23898)
- 年(22729)
- 创(21073)
- 部(20691)
- 性(20462)
共检索到296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君轶 傅伯杰 孙九林 洪增林 张百平 王晓峰 白红英 王飞 赵振斌 曹小曙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秦岭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了清晰认识秦岭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相关专家就秦岭生态格局与地理过程、科学考察、水资源保护等研究前沿进行访谈,访谈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深刻影响下,新时期的秦岭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更要深入认识秦岭在中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理论知识,从系统整体、动态交互等视角持续关注秦岭的重大科学命题。通过综合科学考察及"空—天—地"一体智能监测技术和数据支撑,持续深度挖掘数据,探索新科学问题,在发现秦岭独特地理现象和规律的同时,从机理上深入理解秦岭作为南北地理分界线的生态环境效应,揭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上的关键作用,开展"基于自然"的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研究;在新流动性范式下,用动态的眼光看待移民安置工程,关注不同群体和类型移民的生计,通过多元化保障体系解决移民问题;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重视秦岭对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响应研究,摸清秦岭水资源的演化规律和变化趋势,开展系统治理工作,保障水资源的长期安全供给,推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为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和决策支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伟涛
名校发展实质上是一个持续产生影响力、提升核心能力的过程。名校要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积极转变学校发展方式,从结果导向转为过程导向,从集中资源转为开发资源,从单一模式转为多样发展,从示范辐射转为文化引领。
关键词:
名校发展 学校发展方式 路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付琳
高校学生社团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组织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介绍学生社团的定义和地位,分析了当前学生社团出现的新特点和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 学生社团 监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谢海燕 贾彦鹏 杨春平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二者仍然存在不协调、不融合的现象。推动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需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以经济手段推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从顶层设计、法规政策体系、宏观调控手段、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评价考核等方面进一步构建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产业体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辉 唐明 叶宏谋 袁锋
通过对秦岭林区海拔1600~2200m的中山地带华山松小蠹虫种类和生态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秦岭林区入侵危害寄主华山松的小蠹虫有19种,其中能构成竞争和共存的小蠹虫主要有11种。虽然,这11种小蠹虫具有各自不同的生态位宽度,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叠,但各小蠹虫可依据其对寄主树木营养和空间需求的不同、种群密度的相互制约,以及入侵寄主树木时序的差异达到竞争的平衡和共存。秦岭华山松小蠹生态系统的建立,首先是由华山松大小蠹入侵健康华山松,并通过携带蓝变真菌入侵寄主树木,迅速克服寄主树木抗性系统,使寄主树木树势衰弱;其次松六齿小蠹、暗额星坑小蠹和松十二齿小蠹,作为秦岭华山松的主要次期性小蠹,迅速入侵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莹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民族的千年发展大计出发,在党的十八大上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顺应当前世界发展新潮流、新趋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紧密契合,是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参与,这其中,我国民族地区也必然要承担重要的建设使命和发展责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莹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民族的千年发展大计出发,在党的十八大上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顺应当前世界发展新潮流、新趋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紧密契合,是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参与,这其中,我国民族地区也必然要承担重要的建设使命和发展责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双双 张玉凤 汪成博 王婷 延军平
论文基于2000—2019年秦岭—淮河南北MODIS-NDVI植被覆盖数据,对中国南北过渡带植被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植被动态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在趋势变化上,2000—2019年秦岭—淮河南北植被显著恢复。其中,秦巴山区植被恢复面积占比最高,其次是巫山山区和关中平原;植被退化区面积占比仅为6.4%,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城市群。(2)在气候因素上,NDVI变化与气温显著相关(P<0.05)面积占比为9.1%,低于降水(13.1%)和日照时数(14.5%)显著区域,无显著相关区域分布面积最广,说明在关键生长季(5—9月),区域水热条件较好,植被年际波动受气候变化影响区域较少。(3)在驱动因素上,受气候因素和生态建设驱动绿化占比分别为19.2%和30.0%,其中,生态建设驱动绿化区与秦巴山区、大别山生态修复工程,川东、长江中下游撂荒地空间格局一致,说明耕地转为生态用地是区域植被快速恢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量化湿润—半湿润地区植被驱动因素,优化生态建设评估模型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付勤 张百平 王晶 张兴航 姚永慧
大型山脉在其走向上往往是生物扩散和分布的天然廊道。然而,由于人类干扰引起的生境碎片化,山地廊道的连通性已大为降低。20世纪以来,人们普遍意识到当前或过去的自然保护措施往往规模太小,无法维持许多物种的长期生存及其所依赖的生态过程。因而,山地廊道的连通性保护日益受到关注,大尺度生态廊道被认为是长远意义上保护气候变化下生物多样性的最优策略。综述连通性保护和生态廊道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国外大尺度生态廊道建设实践的经验,并从连通性保护的角度对秦岭国家公园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强调大尺度的连通性保护和生态廊道建设对于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的长远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晓峰
形成于先秦,发展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栈道主要集中在秦岭巴蜀一带。以褒斜道、傥骆道、米仓道、剑阁道、迴车道等为主的栈道不但在沟通蜀地与中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产生了不同的建设方法,呈现出不同的栈道形态。
关键词:
秦汉 魏晋南北朝 栈道 阁道 栈阁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存丽 刘明辉
本文梳理了国家审计发展的时代特征,根据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环境和不同时代国家审计需求的变化,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对生态文明审计形成与发展进行研究,论述了不同阶段生态文明的内涵,基于新时代发展的特征,提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审计的新内涵和发展路径,并从生态文明审计科学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方法体系、文化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审计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国家审计 生态文明审计 制度变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徐薇 陈鑫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环境生态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环境审计服务于国家环境治理,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中被赋予新的职能和定位,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审视当前政府环境审计的现实状况,在审计理念、审计技术、审计规范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针对现实问题,依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指引,在国家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政府审计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之下,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路径应聚焦于强化环境责任审计理念、创新环境审计技术方法、完善环境审计法规体系和加强环境审计国际合作等方面,以推动政府环境审计的革新,切实发挥政府环境审计职能,监督并推进政府受托公共环境责任的履行,有效提升国家环境治理能力。
关键词:
政府环境审计 生态文明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范秋贵
休闲农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产物,休闲农业的出现和迅速蔓延带动了整个农村地区的建设与发展。休闲农业的概念特征决定了其具有生态效益,然而,受社会环境及自身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休闲农业发展速度放缓,略显疲态。休闲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路线是必然选择。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视角,探索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困境,旨在找出一条符合我国休闲农业生态化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休闲农业 持续性 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星星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也可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为农村整体发展带来正向影响。但目前农村生态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形成制约。本文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两者关系,结合现有问题和障碍,提出具有可实施性的改进对策,即完善农村生态环保法律法规的配套与衔接、加大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加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支持等,以期能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后阶段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生态文明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房毅
<正>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金融结构也将从银行信贷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向资本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体系逐步演变。面对金融结构变迁,银行以扩张信贷规模创造价值的路径受阻,金融供给出现结构性矛盾。为此,商业银行要以党建引领金融强国建设,围绕经济转型升级这一战略,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转型发展路径,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更精准高效的优质金融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