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36)
- 2023(7308)
- 2022(6608)
- 2021(6271)
- 2020(5427)
- 2019(12627)
- 2018(12715)
- 2017(24712)
- 2016(13965)
- 2015(16235)
- 2014(16901)
- 2013(16836)
- 2012(16015)
- 2011(14545)
- 2010(15059)
- 2009(13927)
- 2008(14299)
- 2007(13399)
- 2006(11783)
- 2005(10936)
- 学科
- 济(58342)
- 经济(58271)
- 业(39858)
- 管理(39764)
- 企(30484)
- 企业(30484)
- 方法(28005)
- 数学(24482)
- 数学方法(24185)
- 农(19149)
- 财(17131)
- 中国(16741)
- 农业(13010)
- 制(12648)
- 贸(12101)
- 贸易(12095)
- 学(12054)
- 业经(11942)
- 易(11698)
- 地方(11317)
- 务(10479)
- 财务(10448)
- 财务管理(10407)
- 理论(10046)
- 银(9851)
- 银行(9828)
- 企业财务(9780)
- 行(9288)
- 和(9173)
- 融(8708)
- 机构
- 学院(209013)
- 大学(207615)
- 济(84997)
- 经济(82970)
- 管理(76976)
- 研究(68478)
- 理学(64778)
- 理学院(64041)
- 管理学(62851)
- 管理学院(62456)
- 中国(54208)
- 京(44200)
- 科学(41913)
- 财(41731)
- 农(36512)
- 所(36465)
- 江(34240)
- 中心(32676)
- 财经(32467)
- 研究所(32395)
- 业大(30151)
- 经(29042)
- 北京(28585)
- 农业(28544)
- 范(28286)
- 师范(28023)
- 州(27468)
- 经济学(26124)
- 院(23689)
- 经济学院(23655)
- 基金
- 项目(125302)
- 科学(96442)
- 研究(93487)
- 基金(87967)
- 家(75407)
- 国家(74675)
- 科学基金(62856)
- 社会(56528)
- 社会科(53305)
- 社会科学(53285)
- 省(50010)
- 基金项目(46259)
- 教育(44481)
- 划(41605)
- 编号(40709)
- 自然(40076)
- 自然科(39097)
- 自然科学(39085)
- 自然科学基金(38378)
- 资助(37512)
- 成果(34195)
- 课题(28210)
- 重点(28114)
- 部(28066)
- 发(26720)
- 创(24985)
- 性(24287)
- 大学(24118)
- 科研(24062)
- 教育部(23944)
共检索到323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邱晔
我国制造业发展强劲,但是供给端产品的美学生产、美学设计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变化的审美需求。"审美疲劳"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分析当前我国供给侧改革中"审美疲劳"问题的现象与根由,同时基于经典美学相关理论的分析,提供破解的具体路径,使生产领域能够有的放矢地补短板,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
关键词:
审美疲劳 美学体验 质量 供给侧改革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美勤 杨效忠 彭敏 严星雨
伴随旅游的大众化和日常化发展,不少旅游产品越来越难以满足旅游者不断升级的审美需求,旅游审美疲劳现象日益显露。旅游审美疲劳主要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兴趣减弱以及出现心理排斥等负向情感表达,对游客体验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文章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明晰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以此为基础解析旅游审美疲劳的概念内涵。其次,概括出旅游审美疲劳具有情绪主导性、群体差异性、身心综合性、动态变化性、情境感染性、条件累积性等6大表现特征,结合旅游审美疲劳的形成机理提出了旅游审美疲劳的缓解对策。最后,明确未来旅游审美疲劳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从生活视角转向生命视角构建旅游审美体验的新思路。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宋华
论新时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若干问题宋华世界即将步入二十一世纪,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必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那么如何看待新时期消费者权益保护尤其是规则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推动经济稳定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大课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炜
目前,中国对金融消费者保护尚未形成普遍共识,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金融产品、服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系统性法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缺乏消费者保护内在机制,尚未就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构建专门的体制、机制,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金融消费者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不健全。商业银行应该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推动立法及监管部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消费者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改进客户投诉管理工作,完善适当投资者评估机制,境外机构应遵循当地监管规定。
关键词:
金融 消费者 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瑛
消费者知情权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虽然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做了相关规定,但由于消费领域信息的不对称,致使消费者知情权遭受侵害的行为普遍存在;因此,它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以改变目前这种状况。
关键词:
消费者 知情权 立法现状 法律保护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廖洁
随着人们对信用的日益重视,征信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通过对我国征信领域金融消费者的权益进行界定,分析该权益保护的发展趋势和维权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探索利用征信管理的不断完善来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建议完善征信保护法律体系和征信监管体系,创新征信监管措施,培养高素质的征信人,提高金融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关键词:
征信 金融消费者 权益保护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锋
本文在对金融消费者概念的不同观点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金融消费者应该具备如下特征:第一、金融消费者仅限于自然人;第二,金融消费者应该包括个人投资者;第三,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弱势地位是判断金融消费者的根本标准。
关键词:
金融消费者 概念界定 弱势地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金华
消费者信用信息权的基础是控制私人信息的权利,即拥有知情权、防范权和修改权;正是这些权利受到了由于联合征信而使个人信息成为商品的威胁;国家应高度重视信用征信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对征信机构来说,如果没有法律保障就很难有效实现其服务目标。
关键词:
消费信用 信用信息权 个人信息 征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锦春
效用是微观经济学中最经典的术语之一,具有主观性、可计量性、递减性、可再生性等主要特性。通过效用论来论证理性的消费者能够实现既定资源的有效配置,满足自己的最大欲望,推导出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花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振彪
文章评介了西方消费者增权理论,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消费者增权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和消费者增权在民众中存在的不均衡状况,政府是消费者增权的重要主体,应通过创新制度,切实赋予和保障消费者的就业权、收入权、选举权、诉讼权等经济政治权力,实现社会整体的消费者增权目标。
关键词:
消费者增权 制度创新 政治经济权力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益灯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电子商务所产生的法律问题冲击了传统的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为了适应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形势,并确保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心,必须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对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探讨,以建立和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立法。
关键词:
电子商务 消费者权益 法律保护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培英
金融消费决定金融供给,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关键。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存在着立法不完善、监管缺乏法律依据、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与监管工作目标相冲突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快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并划分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边界,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监管协调机制的顶层设计,探索解决金融消费纠纷的多种渠道,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
关键词: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 监管 法律问题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赵放
新时期日本经济内在问题探析吉林大学国际经济系赵放80年代中期的日元大幅度升值,使日本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何减低日元升值所带来的冲击,如何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如何抑制财政赤字的大幅度增加等各类问题相继出现。80年代后期,日本又逐渐适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秀华
精心提取心理咨询中心三年来96个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对情绪等7个心理问题类型进行了认真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在入学适应、人际交往、情绪、恋爱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较多。文章深入分析了这些心理问题的规律、特点及产生原因,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心理安全防线的干预机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软硬件设施建设与师资投入,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咨询、普查和宣传工作机制。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问题规律 干预机制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侯江玲
经济数字化时代,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数字化已成为现实。自我国步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以下简称新时期)后,平台经济已成为促进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兴力量。新冠疫情的全球肆虐更使得平台经济在助力“六稳”“六保”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平台经济创造的税收贡献与其实际交易规模却相去甚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