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33)
2023(10583)
2022(8930)
2021(8207)
2020(7186)
2019(15738)
2018(15899)
2017(31431)
2016(17251)
2015(19524)
2014(19650)
2013(19704)
2012(18374)
2011(16344)
2010(17129)
2009(16915)
2008(17235)
2007(16010)
2006(14918)
2005(14246)
作者
(49654)
(41188)
(41106)
(39327)
(26410)
(19362)
(18719)
(15735)
(15473)
(15166)
(14118)
(13696)
(13561)
(13173)
(12803)
(12503)
(12190)
(12052)
(11940)
(11751)
(10546)
(10144)
(9980)
(9489)
(9466)
(9451)
(9268)
(9069)
(8220)
(8045)
学科
(83060)
(75157)
企业(75157)
(74520)
经济(74371)
管理(72959)
(30661)
方法(29393)
(27633)
业经(27564)
(24449)
中国(21486)
(21354)
数学(21341)
财务(21318)
财务管理(21281)
数学方法(21101)
企业财务(20128)
农业(19033)
技术(17078)
(16943)
(15688)
(15128)
银行(15117)
(15048)
体制(14630)
(14457)
(14313)
(14094)
贸易(14083)
机构
学院(259638)
大学(255530)
(112941)
经济(110578)
管理(103318)
理学(86380)
理学院(85620)
管理学(84646)
管理学院(84158)
研究(81185)
中国(69361)
(61897)
(53809)
财经(46763)
(43423)
科学(43287)
(41951)
(40709)
(40121)
中心(38403)
研究所(35058)
北京(34717)
(34235)
财经大学(34053)
经济学(33871)
业大(32425)
农业(30877)
经济学院(30483)
(29892)
商学(29685)
基金
项目(149426)
科学(118854)
研究(116400)
基金(108493)
(90964)
国家(90050)
科学基金(78774)
社会(75653)
社会科(71620)
社会科学(71603)
(58918)
基金项目(56429)
教育(52870)
编号(47860)
自然(47757)
(47651)
自然科(46622)
自然科学(46610)
自然科学基金(45845)
资助(44525)
成果(41111)
(35042)
(34558)
(34368)
(34020)
课题(33159)
重点(32796)
(32006)
(31578)
创新(30869)
期刊
(141261)
经济(141261)
研究(86693)
中国(54834)
(52871)
管理(45865)
(40154)
(32806)
金融(32806)
科学(30795)
学报(30498)
农业(26639)
教育(26429)
业经(25271)
大学(25101)
财经(24625)
技术(23630)
学学(23364)
(21212)
经济研究(21045)
问题(19034)
(15693)
(15161)
技术经济(14966)
财会(14464)
现代(13740)
会计(13366)
理论(13230)
商业(13175)
国际(13112)
共检索到422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伶  
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使得企业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求,追寻持续改善的产品品质也就成为了企业满足和超过顾客期望的有效途径。同时,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的今天,人工成本压力骤增,再加之土地成本的不断攀升、能源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众多制造企业相续陷入了微利时代的僵局下,企业在发展中不断追求低成本、高品质产品对维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通过改善品质管理来不断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益、提升品质是企业降低成本、不断满足顾客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兰建平  梁靓  陈琴  
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战略抓手,是全面开启高水平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大举措。浙江作为经济大省,具有扎实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提速的背景下,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前景广阔。但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产业治理模式转变、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等也给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分析"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战略的发展历程、内涵特征,从"把握五个关键要点、实现五个重大跨越"的价值意义着手,探索浙江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路径。提出围绕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总目标,突出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双联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区域开放合作等路径,高水平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斌  
一、提高企业核心能力是我国开放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要求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开始了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技术创新水平和市场活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与此同时,我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熊英  马海燕  
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大国优势和积极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我国已经迅速成长为大规模产出、门类齐全的"世界制造基地"。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9.8%,跃居世界第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荣辅   宋占禹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个性化、竞争的日趋激烈 ,制造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本文首先明确了信息化的概念 ,然后在分析我国制造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袁园  
本文从精益生产方式基本理念入手,通过对传统生产方式及成本管理局限性的分析,得出在我国制造业中推行精益生产和现代成本管理的优势所在。因为从广度上看,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已发展到供应链成本管理;从深度上看,将精益思想应用于现代成本管理的精髓,就在于追求最小供应链成本,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目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月欣  
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环境成本大,并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而增加。由于环境成本没有内化于产品价格之中,每年大量制造业产品净出口意味着财富向外转移。为此,文章建议我国内化环境成本、加强制造业新型化改造、加速产业升级、鼓励一些制造业向低产业梯度国家转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京文  黄鲁成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提出了迎接这一挑战的发展战略——即制造业创新战略。这一战略主要包括我国制造业创新的战略目标、获得先进制造技术的战略措施以及如何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介棒  
近年来,我国出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东盟国家转移的趋势。这对于尚未实现整体向高端制造业升级的我国工业经济而言,无疑将加大产业空心化风险。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力争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和优势。一、部分低端制造业从我国向东盟转移的成因分析1.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抵消了劳动生产率高于东盟国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欣  庞玉兰  
装备制造业是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也是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它决定了一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的地位。鉴于装备制造业如此重要的地位,文章从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了提高产业规模、促进技术进步、实施名牌战略和重视人才作用等改进措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朱高峰  
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 ,制造业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尤其在新世纪之初 ,如何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我国制造业 ,非常重要。全文就制造业的地位、作用和内涵 ,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如何发展制造业等进行了全面阐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焱林  温湖炜  
准确衡量和判断真实的产能过剩程度及其成因是科学化解产能过剩的前提。本文利用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1980—2014年制造业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方法考察产能过剩的成因。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表现为一般性、局部性和周期性;近几年的产能过剩呈现出复杂性、全局性甚至长期性特征,并且有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蔓延的趋势。三个层次的因素共同推动制造业产能过剩,而研发创新缓解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的机制尚未奏效,导致制造业产能过剩治理出现"久治不愈"现象。矫正体制性扭曲、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焱林  温湖炜  
准确衡量和判断真实的产能过剩程度及其成因是科学化解产能过剩的前提。本文利用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1980—2014年制造业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方法考察产能过剩的成因。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表现为一般性、局部性和周期性;近几年的产能过剩呈现出复杂性、全局性甚至长期性特征,并且有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蔓延的趋势。三个层次的因素共同推动制造业产能过剩,而研发创新缓解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的机制尚未奏效,导致制造业产能过剩治理出现"久治不愈"现象。矫正体制性扭曲、刺激企业供给创新和激发企业有效投资,是缓解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燕  
我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在告别短缺经济之后制造业企业却陷入了困境。目前,企业面临生产系统孤立化、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企业管理不能适应形势需求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如何改变上述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卓松  
香港制造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思考香港华闽公司许卓松制造业曾在香港的经济发展中辉煌十载,成为香港经济的支柱之一。至八十年代初,随着香港经济结构的转型制造业大举北迁内地,从此风光不在,但对香港整体经济的发展仍起着重大作用,并仍是香港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服务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