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09)
2023(10650)
2022(8883)
2021(8120)
2020(6416)
2019(14379)
2018(13820)
2017(26893)
2016(14336)
2015(15886)
2014(15887)
2013(15630)
2012(15006)
2011(13710)
2010(14558)
2009(13553)
2008(12646)
2007(11646)
2006(10928)
2005(10304)
作者
(40017)
(32909)
(32735)
(31263)
(21207)
(15672)
(14932)
(12820)
(12680)
(12147)
(11270)
(10944)
(10748)
(10599)
(10535)
(10327)
(9756)
(9596)
(9565)
(9386)
(8526)
(8079)
(8018)
(7648)
(7603)
(7497)
(7486)
(7358)
(6673)
(6542)
学科
(61639)
经济(61579)
(40523)
管理(39988)
(31035)
企业(31035)
中国(28527)
(27746)
金融(27746)
(26805)
银行(26797)
(26097)
地方(22179)
(20080)
(17141)
(17133)
方法(16468)
业经(16042)
数学(14124)
数学方法(13943)
农业(13915)
(12169)
贸易(12149)
(11762)
中国金融(11577)
(11279)
(11163)
地方经济(11016)
(10103)
(10026)
机构
学院(196564)
大学(191507)
(87964)
经济(85883)
研究(73531)
管理(71562)
中国(65521)
理学(58554)
理学院(57878)
管理学(57111)
管理学院(56711)
(44981)
(41824)
科学(40056)
(36977)
中心(35758)
(33354)
财经(32665)
研究所(32509)
(30750)
(29468)
北京(27706)
(27340)
(27305)
(27128)
经济学(26965)
师范(26898)
(26536)
银行(26256)
(24689)
基金
项目(116917)
研究(92984)
科学(92473)
基金(82055)
(69162)
国家(68452)
社会(58917)
科学基金(58836)
社会科(56015)
社会科学(56008)
(47204)
教育(41768)
基金项目(41649)
编号(39226)
(38825)
资助(34157)
自然(34107)
成果(33703)
自然科(33291)
自然科学(33286)
自然科学基金(32681)
(32066)
课题(28716)
发展(26864)
重点(26558)
(26392)
(25564)
(24896)
(24864)
(23885)
期刊
(110432)
经济(110432)
研究(70825)
中国(51869)
(42904)
金融(42904)
(33900)
(30697)
管理(29418)
教育(27012)
科学(23317)
学报(22890)
农业(19966)
业经(19075)
大学(18499)
经济研究(17843)
技术(17797)
学学(17156)
财经(16348)
(14136)
问题(13555)
(11713)
国际(11680)
理论(10377)
世界(10090)
(10041)
论坛(10041)
(9704)
现代(9650)
技术经济(9441)
共检索到343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于喆  
随着我国国家安全重要性的日益提升,加强军工行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军工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既有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有助于推动军工行业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型。在此背景下,推进军民资源开放共享,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于军工行业的发展,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重要的发展机遇。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突破制约融合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加快理论、科技、管理、实践等方面创新"。在创造融合环境方面,加强发展理念、制度设计和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于喆  
随着我国国家安全重要性的日益提升,加强军工行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军工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既有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有助于推动军工行业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型。在此背景下,推进军民资源开放共享,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于军工行业的发展,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重要的发展机遇。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突破制约融合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加快理论、科技、管理、实践等方面创新"。在创造融合环境方面,加强发展理念、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的建设,着力破解"不愿融"的问题;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构建"需求牵引、资源共享"的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着力破解"无力融"的问题;在军民双向互动方面,推进科研生产体系"军转民""民参军"的同步对接与转化,着力破解"融不好"的问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潘悦  周振  张于喆  
我国军工行业经过持续发展,无论是在营业总收入、资产规模、增长态势等方面,还是在技术能力、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将成为我国培育增长新动能的重要引擎和未来3~5年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领域之一。然而,当前我国军工行业发展过程中,军民融合合力尚未形成、"军转民"动力不足、"民参军"壁垒较高、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差、军工统计不适宜军工发展诉求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难题。因此,需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安全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军工优势,提升国防实力,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议进一步加强军工行业的针对性统计,全方位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以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抓手助推"军转民""民参军",以组织创新、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依托提升军工核心能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潘悦  周振  张于喆  
我国军工行业经过持续发展,无论是在营业总收入、资产规模、增长态势等方面,还是在技术能力、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将成为我国培育增长新动能的重要引擎和未来35年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领域之一。然而,当前我国军工行业发展过程中,军民融合合力尚未形成、"军转民"动力不足、"民参军"壁垒较高、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差、军工统计不适宜军工发展诉求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难题。因此,需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安全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军工优势,提升国防实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大光  
军民融合已进入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和工作执行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瓶颈问题需要突破。推进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应深刻领会党中央指示和相关精神,在"统"字上下功夫,坚持国家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统一;在"融"字上做文章,力求使军民融合的形式、范围和层次上台阶;在"新"字上求突破,着力构建军民融合的需求对接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融资机制;在"深"字上见实效,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法制化建设,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新格局。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骁男  
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既能保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支撑和持续发展,也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技术资源和安全保障,是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实现"安全和发展兼顾,富国与强军统一"目标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强军梦的必由之路。要从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骁男  
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既能保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支撑和持续发展,也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技术资源和安全保障,是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实现"安全和发展兼顾,富国与强军统一"目标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强军梦的必由之路。要从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龚健健  
本文以我国军工产业军民融合现状为切入点,论述了当前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具有复合式业务体系、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重性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匹配等方面的突出特征和问题,提出在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产权模式保障、区域布局优化和组织架构重构五个方面构建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并从国家层面对未来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龚健健  
本文以我国军工产业军民融合现状为切入点,论述了当前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具有复合式业务体系、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重性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匹配等方面的突出特征和问题,提出在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产权模式保障、区域布局优化和组织架构重构五个方面构建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并从国家层面对未来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光海  
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实现军民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富国强军的重要战略目标。军民信息融合是军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军民产业融合的切入点,也是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发动机。文章从军民信息融合的基本理论和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信息交流、整合、互动和共享需求的分析,指出军民信息融合的关键在于权威的信息融合平台、有效信息流的形成机制以及信息融合人才的培养,并提出军民信息融合存在三个路径及相应的军民信息融合发展对策:以交易为核心、以协同制造为核心及以军民一体化为核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志新  
传统工业动员以静态能力为切入点、以生产能力扩张为着力点、以实力形态为主要配置方式,具有很强的结构"刚性",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由此,转变传统研究视角,借用DA(动态联盟,Dynamic Alliance)理论,分析DA与工业动员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内在联系,即柔性、响应性、快速性,界定DA视角下工业动员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内涵,构建DA视角下工业动员军民融合潜力和能力结构,提出DA视角下工业动员军民融合发展对策建议,对我国国防动员理论创新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曦  
财政支持政策对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深入研究军民融合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基础上,分析了现行政策在立法、政策统筹以及地方政府在政策落实与执行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推进军民融合专项立法,统筹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投融资政策机制,加强对中小型军民融合企业的财税支持以及完善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等方面的具体对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于喆  周振  
军民融合发展是推动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研究军民融合促进新动能培育的作用机理,初步评价了军民融合促进新动能培育的效果,认为当前我国军民融合促进新动能培育进入了起步显效期,但是也面临着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其中军民融合发展滞后是当前最大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军民融合在促进新动能培育中的作用,关键是要促进军民深度融合,从市场主体培育、试点示范打造、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提升等四个方面开创军民融合发展新局面,并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的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统筹利用好军民和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及加强文化建设和财政金融保障等方面推进军民融合,促进新动能培育。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尚希  陈少强  陈龙  
以PPP方式为抓手推进军民融合,有助于促进军事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和互动。军队改革为军民融合领域PPP模式的应用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军民融合领域推广PPP模式还存在着认识障碍、制度缺失、经验不足等问题,本文为此提出要高思想认识、加强顶层设计和逐步完善制度的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游光荣  闫宏  赵旭  
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离不开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制度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构建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制度体系,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法治保障,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对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制度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体系的有关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