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47)
- 2023(11931)
- 2022(10572)
- 2021(10002)
- 2020(8358)
- 2019(19303)
- 2018(19278)
- 2017(36909)
- 2016(20559)
- 2015(23340)
- 2014(23407)
- 2013(22812)
- 2012(20768)
- 2011(18734)
- 2010(18806)
- 2009(17068)
- 2008(16626)
- 2007(14469)
- 2006(12734)
- 2005(11288)
- 学科
- 济(74514)
- 经济(74395)
- 管理(62832)
- 业(56918)
- 企(48751)
- 企业(48751)
- 方法(34180)
- 数学(29210)
- 数学方法(28854)
- 财(21953)
- 中国(20360)
- 农(20229)
- 制(18319)
- 业经(17878)
- 学(16396)
- 理论(15498)
- 地方(14470)
- 务(13861)
- 财务(13793)
- 财务管理(13765)
- 农业(13115)
- 企业财务(13067)
- 技术(12958)
- 贸(12783)
- 贸易(12776)
- 和(12713)
- 体(12691)
- 环境(12585)
- 易(12416)
- 教育(12294)
- 机构
- 大学(286964)
- 学院(285585)
- 管理(113759)
- 济(108592)
- 经济(105990)
- 理学(98592)
- 理学院(97486)
- 管理学(95878)
- 管理学院(95347)
- 研究(93002)
- 中国(67373)
- 京(61254)
- 科学(57485)
- 财(52489)
- 所(46128)
- 农(43212)
- 业大(42109)
- 江(41956)
- 研究所(41854)
- 中心(41645)
- 财经(41604)
- 北京(38764)
- 范(38588)
- 师范(38257)
- 经(37686)
- 院(33964)
- 州(33897)
- 农业(33616)
- 经济学(31943)
- 技术(31602)
- 基金
- 项目(196462)
- 科学(153927)
- 研究(147404)
- 基金(140565)
- 家(121258)
- 国家(120222)
- 科学基金(103502)
- 社会(90463)
- 社会科(85549)
- 社会科学(85527)
- 省(77665)
- 基金项目(75274)
- 教育(69268)
- 自然(67002)
- 自然科(65390)
- 自然科学(65378)
- 划(65100)
- 自然科学基金(64180)
- 编号(61618)
- 资助(57547)
- 成果(50927)
- 重点(43823)
- 部(43508)
- 课题(42958)
- 创(41291)
- 发(40870)
- 制(39135)
- 创新(38426)
- 项目编号(38149)
- 教育部(37670)
- 期刊
- 济(120035)
- 经济(120035)
- 研究(85699)
- 中国(57990)
- 学报(44382)
- 管理(42518)
- 财(40508)
- 科学(40369)
- 教育(40362)
- 农(39639)
- 大学(34093)
- 学学(31728)
- 农业(27525)
- 技术(26541)
- 融(22755)
- 金融(22755)
- 财经(20297)
- 业经(19382)
- 经济研究(18022)
- 经(17159)
- 图书(15623)
- 问题(15317)
- 理论(14657)
- 科技(14295)
- 业(13630)
- 实践(13547)
- 践(13547)
- 版(13027)
- 技术经济(12951)
- 现代(12858)
共检索到416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宁高平 王丽娟
在全球经济长周期深度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时期,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必须正视现有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制造强国"建设内在要求和新型工业化发展趋势,形成政府、企业、培训机构三者之间有效的作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职业院校的主渠道作用、社会培训机构的重要补充作用,提升培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规模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岗位能力提升、技术技能创新,促进技能人才队伍迅速振兴、壮大。
关键词:
技能人才 培养培训 职业教育 人力资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熊燕
区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高校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基于这一原则,地方高校在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中要体现平台和纽带作用,成为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环节的重要承载体。为更好地推动区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必须理顺关系、明确定位,积极参与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区域高技能人才 培养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伶
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浪潮引发了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在此背景下,国务院于2015年5月发布了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即"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生产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及其对高胜任力(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趋势。但目前"中国制造2025"所需高胜任力技能人才匮乏,并在其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将制约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对此,在梳理了国内外技能人才胜任力的界定与培养成果基础上,从当前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现状入手,提出了开展科学引导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策略。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爱军 张茂清
实施背景在以往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与预期目标相偏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调配、激励措施,人员流动配置机制不健全。二是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性,技能专家、内训师的授课水平良莠不齐。三是薪酬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尹贞姬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成人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但是,它在招收高素质学员、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也出现瓶颈。高技能人才在日益彰显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急需一种有效途径来提升其理论水平和观念层次。因此,要将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衔接起来,使双方实现互补、共赢,共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文章首先探究了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衔接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分析了建立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有利因素,进而从考量维度、基本原则等方面,探究了建立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衔接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成人教育 高技能人才 衔接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晓霞
分析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的发展、技能要求和选手培养要求,揭示了技能人才培养要适应企业发展需求、要向复合型人才发展、要注重质量意识。同时也提出技能人才培养要与世赛选拔相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产,促进世赛成果转化落地。
关键词:
原型制作 世赛选手 技能人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志晶 刘海 岳金凤 李玉静 程宇 张祺午
职业教育是为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对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要做出快速有力的反应,一是培养规模要有大幅度提升,二是培养重心要向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转移,三是培养专业要向重点领域拓展,四是培养体系要更加融通开放。要以现代学徒制推广工程、绿色技能开发开发工程、制造业工人技能提升工程、产教创新联盟建设工程、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等为载体。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轶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卷烟工业企业应积极响应中央精神,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进一步鼓励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增强生产一线岗位的吸引力和归属感,从而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战略。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 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建超
产业园区是城市化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高职院校融入产业、根植园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提升企业群、产业区和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析装备制造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供给的现状,阐述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发展趋势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融入困境基础上,基于深度融入产业园的“三融两生两进”办学模式,“精准设置、聚力共建、集群发展”的专业群建设模式,适应装备制造类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探索适应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施路径,以期培养与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欣
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工作者质疑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方向。诚然,工匠精神是企业与院校都推崇的目标,但是如何在培养过程中贯彻落实工匠精神却困扰着许多高职教育者。文章以高职院校普通教育者的视角出发,基于一些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得出三条解决方案,也期盼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许艳丽 王岚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但职业教育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未能实现很好对接。对此,文章分析了现代服务业对高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并从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人才培养结构、人才培养质量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现代服务业需求的对接问题,提出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现代服务业需求对接的路径选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金路 李红浪
培养一支适应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的技能人才队伍,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师资力量不强、校企合作层次不深、教学模式较为落后等不足。针对不足,提升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增进校企合作,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
技工院校 技能人才培养 策略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艳丽 王岚
许艳丽、王岚在《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第19期中撰文,分析了现代服务业对高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并从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人才培养结构、人才培养质量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现代服务业需求的对接问题,提出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现代服务业需求对接的路径选择。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力 郑玉华
教育评价一直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而增值评价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前沿的教育评价方式。在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增值评价,可以通过探索增值评价的有效应用破解职业教育评价难题,通过精准评估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真实反映学校办学绩效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增值评价需要在方法上坚持科学量化原则,在内容上坚持知能并重原则,在过程上坚持动态评估原则,在价值上坚持面向全体原则。要立足发展实际,构建增值评价指标体系;要整合数据资源,建立学生数据收集平台;要加强政府规划,健全评价制度保障体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增值评价 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云贵 阳小良 肖世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建设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显得非常必要。实训基地作为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其建设和发展必须遵守实用、开放、超前、重点和多功能等原则。文章在结合湖南省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投资,探索多元参与的实训基地模式;强化管理,保障实训基地的有序发展;师资建设,解决实训基地的发展瓶颈;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发展的长效机制四个方面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高技能人才 实训基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