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21)
2023(7980)
2022(7155)
2021(6792)
2020(5985)
2019(14008)
2018(14373)
2017(28068)
2016(16002)
2015(18682)
2014(19428)
2013(18980)
2012(17945)
2011(16493)
2010(17069)
2009(16059)
2008(16346)
2007(15446)
2006(13525)
2005(12367)
作者
(47260)
(39392)
(38839)
(37699)
(24930)
(18731)
(18199)
(15381)
(14662)
(14488)
(13166)
(13117)
(12631)
(12520)
(12360)
(12255)
(12116)
(11517)
(11505)
(11375)
(10007)
(9841)
(9686)
(9244)
(8928)
(8907)
(8889)
(8847)
(8077)
(7929)
学科
(62395)
经济(62327)
管理(43211)
(39870)
(31079)
企业(31079)
方法(30108)
数学(26554)
数学方法(26336)
中国(19607)
(18722)
(17734)
(15121)
(13925)
贸易(13916)
(13532)
(13142)
银行(13117)
(12691)
(12464)
业经(12448)
农业(11842)
地方(11578)
理论(10986)
(10942)
金融(10940)
(10532)
财务(10509)
财务管理(10465)
(10214)
机构
大学(236394)
学院(234553)
(93399)
经济(91037)
管理(84495)
研究(75664)
理学(70912)
理学院(70097)
管理学(68778)
管理学院(68342)
中国(61129)
(50475)
(47790)
科学(45925)
(39717)
(39652)
(38475)
财经(36860)
中心(36167)
研究所(35287)
业大(33725)
(32977)
(32947)
师范(32653)
北京(32586)
农业(31184)
(31042)
经济学(29007)
财经大学(26826)
经济学院(26437)
基金
项目(138899)
研究(106166)
科学(106097)
基金(95794)
(81629)
国家(80899)
科学基金(67487)
社会(63150)
社会科(59570)
社会科学(59548)
(55944)
教育(51325)
基金项目(50707)
编号(47027)
(46469)
自然(41831)
成果(41001)
自然科(40709)
自然科学(40695)
资助(40304)
自然科学基金(39944)
课题(32816)
(31286)
重点(31227)
(30034)
(28287)
项目编号(28201)
(27859)
大学(27338)
(26964)
期刊
(108253)
经济(108253)
研究(73670)
中国(49662)
(38604)
学报(35343)
(35334)
教育(33857)
科学(30201)
管理(29477)
大学(26665)
(26155)
金融(26155)
学学(23930)
农业(23149)
技术(20984)
财经(18715)
业经(18425)
经济研究(17048)
(16075)
图书(15885)
问题(15201)
(13347)
理论(13260)
(12123)
实践(12112)
(12112)
商业(12062)
技术经济(11953)
书馆(11409)
共检索到365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龙海波  
高校信用失范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体现在相关学生、教师以及高校管理者三个行为主体的信用缺失。高校信用失范主要是由于经济人的逐利性、教育模式的失衡性、考核标准的单一性、信用文化的缺失性等因素造成的,要从高校信用失范的形成机理出发,从内部性和外部性两方面加以惩治和矫正。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詹汉荣  
在当前教育事业经费供求矛盾突出的形势下,高校财务预算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优化创新管理,充分发挥预算指挥效能,创造资金最大使用效益。笔者就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优化创新财务预算管理的一些见解。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鹏燕  
高校学生骨干培养中主要有大学生学风中存在功利思想较重、奉献意识薄弱、工作积极性受挫、继续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坚持四项培养原则,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完善培养机制、严格管理和考评等措施对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韩松  
本文认为,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与装备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作为一个内生因素,可以改变传统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更好地保证农产品物流的顺利运转。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太少,信息系统不完善,行业标准不统一,企业内外存在着多种矛盾。文章提出,为促进农产品物流技术与装备的发展,除了要在农产品物流技术与装备选择方面遵循适用性、经济性、协调性、渐进性等四大原则外,还应重点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造、提升现有技术装备;加快信息交换平台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系统化水平;建立物流技术与装备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全过程的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戴国强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关键在于:更新观念、加强指导机构建设、落实经费、培养指导教师、科学设置指导内容、创新指导措施、改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汪晟  
在国家"十三五"战略规划和"互联网+教育"的双重影响之下,我国进入了高等教育的新时期。社会上"道德缺失"行为频繁出现,我国高校德育成效越来越受到质疑。文章从目标定位、价值观念和教学方法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德育方面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要从强化德育的首位意识、转变德育的传统价值观念、创新德育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来重构我国高校德育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爱君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学术界开展的关于学术规范的大讨论开始,学术失范问题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学术失范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得不使我们对学术失范的问题进行新的审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继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广告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但辉煌数字背后,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道德代价,各种形式的伦理失范现象屡禁不止。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广告业的管理,不断规范广告市场,使广告业更加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登艳  邹斌  
信用缺失已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普遍的信用缺失背后必然有文化因素。中华民族有着讲信用的传统,可传统的信用文化却未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好地转化为契约文化。长期的计划经济使得我国用命令和计划代替市场契约关系,许多契约关系的原则被行政权力扭曲变形,淡化了人们的信用意识。旧的人伦信用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新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契约信用又未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普遍的失信行为存在不足为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卓俏青  江红  
随着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跨国公司逐渐改变了以前那种单纯以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为目的的投资目标,转而把着眼点放在它本身的核心能力上面,而把其他很多产品和工序“外包”出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外资政策上必须进行相应的系列调整,并积极实施第三代引资政策,才能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要求,使中国利用外资的总体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许长青  
多元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快办学体制改革,办学主体多元化已形成了一定的发展格局。但时至今日,多元化的局面尚未真正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元化之路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办学困境。本文将从原因和对策两方面作初步的探析,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如何摆脱发展中的办学困境,走上真正的多元办学之途。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士元  苏昀  
学生权力是指学生或学生组织基于自身资源,依据法规保障实现自身及相关权利的能力。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权力处于缺失状态,表现为大学生权力意识薄弱,学校管理参与少,权利救济途径不畅通。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文化承袭使学生公民意识形成滞后,学生权利保障和权力行使体系不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轻视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及学生组织缺乏维权的意识和能力。构建高校学生权力保障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及学生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崔琳熠  
目前,我国地方债务平台贷款风险、产能过剩行业贷款风险、房地产行业贷款风险以及影子银行和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问题比较突出,客观上需要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政府行为与金融机构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以及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扩张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探究我国金融风险的形成机理。
[期刊] 征信  [作者] 戴毅  
现有的经济理论还不能拿出令人满意的解决资产泡沫问题的方案,甚至经济界至今对泡沫的界定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这并不妨碍对资产泡沫的研究。通过对资产泡沫形成机理的分析,可以找到一些有益的启示。预期是资产泡沫产生的直接原因,投机是资产泡沫膨胀的原动力,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是资产泡沫的助推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