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9)
2023(8835)
2022(7552)
2021(6828)
2020(5764)
2019(12599)
2018(12307)
2017(24092)
2016(13128)
2015(14428)
2014(13831)
2013(13755)
2012(12709)
2011(11728)
2010(11693)
2009(10707)
2008(10514)
2007(9259)
2006(8437)
2005(7310)
作者
(41425)
(34583)
(34555)
(32762)
(21601)
(16724)
(15557)
(13446)
(12938)
(11836)
(11772)
(11391)
(11116)
(10797)
(10690)
(10646)
(10589)
(10181)
(9953)
(9928)
(8822)
(8488)
(8403)
(7912)
(7689)
(7639)
(7550)
(7491)
(6821)
(6818)
学科
(52702)
经济(52647)
(34248)
管理(34117)
方法(25046)
(24320)
企业(24320)
数学(23179)
数学方法(23009)
中国(16580)
(15982)
(13132)
(12238)
贸易(12232)
(12031)
(11938)
业经(10943)
(10836)
农业(10644)
(9566)
银行(9519)
(9169)
环境(8894)
地方(8659)
技术(8207)
(8111)
金融(8110)
(7857)
税收(7418)
(7362)
机构
大学(195960)
学院(194206)
(81569)
经济(80066)
管理(71071)
研究(69523)
理学(62308)
理学院(61515)
管理学(60449)
管理学院(60117)
中国(51904)
科学(45396)
(41286)
(41239)
(37376)
(36673)
业大(34311)
研究所(33842)
农业(33231)
中心(30760)
财经(30554)
(27903)
(27653)
经济学(26094)
北京(25563)
(25076)
(24790)
师范(24397)
经济学院(24049)
财经大学(22928)
基金
项目(134999)
科学(106055)
基金(100588)
(91892)
国家(91204)
研究(89940)
科学基金(76151)
社会(59589)
社会科(56691)
社会科学(56678)
基金项目(54188)
自然(51374)
(51320)
自然科(50223)
自然科学(50205)
自然科学基金(49329)
(45136)
教育(40572)
资助(40052)
编号(33750)
重点(31206)
(29944)
(29093)
(27983)
计划(27187)
科研(26832)
创新(26364)
成果(25837)
国家社会(25746)
教育部(24813)
期刊
(82879)
经济(82879)
研究(55891)
学报(38352)
(35511)
科学(33491)
中国(32090)
大学(27775)
学学(26711)
(25233)
农业(24240)
管理(23902)
(16833)
金融(16833)
经济研究(15027)
财经(14816)
业经(14059)
教育(13637)
技术(13244)
(12849)
(12723)
问题(12366)
(10521)
业大(10280)
商业(9856)
(9754)
科技(9637)
技术经济(9598)
资源(9361)
统计(9066)
共检索到273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长江  高波  
基于1994—2017年期间我国29省份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测算以及分解,通过广义空间两阶段二乘法(GS2SLS)检验省际TFP空间收敛特征,以及人力资本、研发、开放和市场化对我国TFP收敛性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省际间TFP不存在绝对收敛,只存在条件收敛;从收敛条件来看,决定落后地区TFP追赶和收敛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化,其次是人力资本和开放,研发投入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泳泽  
本文从核算方法调整入手,采用检验后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1978-2012年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再估算并对空间收敛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两种资本存量核算方法下,中国TFP年均增幅分别为1.679%和1.630%,主要来自于规模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2)在考虑了TFP空间外溢效应的情况下,中国省际TFP的收敛速度加快,收敛周期缩短,这主要得益于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的空间收敛。采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得出的省际TFP空间收敛速度有差异,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省际TFP空间收敛速度降低。(3)加入"中国式分权"的制度因素后,省际TFP的空间收敛速度有所提升,说明在"中国式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梅  
文章对我国各省区Malmquist指数进行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人力资本的深化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和规模效率的增长,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Verdoorn定律。地区基础设施、城市化对技术进步无明显影响但是会促进技术效率的改进,而开放度则会促进技术进步但对技术效率无影响。农业占GRP的比重增加导致Malmquist指数提高,它会使技术效率增加但与技术进步存在负相关关系。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及各地区存在着技术效率的收敛。纯粹技术效率的收敛导致了技术效率的收敛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胜  余芝雅  安庆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很多环境污染指标在世界排名也显著提高。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经济增长对环境一定是有害的吗?也就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否存在?围绕着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讨。但是很多文献都是利用人均收入和人均排放关系来识别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没有认清这两者都是生产过程的产出,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导致产出的结果。忽略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组合的效率变化,只研究两个产出之间的关系会影响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基础,也妨碍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识别。正是循着这个方向,很多学者构建了一个综合的环境绩效指标。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汝资  刘耀彬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二元驱动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关键转型期,系统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变动特征将对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应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了1978-2013年中国省际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低;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改革释放期、震荡调整期、平稳增长期、结构调整期,发现不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健  刘恋  
将中国30个省市分为八大区域,基于2007~2017年省际物流业面板数据,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运用ESDA和空间收敛模型进行时空差异和空间收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剔除了管理无效率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后,全国GTFP均值下降至0.985,南部沿海、北部沿海、西北、东部沿海区域的GTFP值上升,长江中游、东北、西南、黄河中游区域的GTFP值下降;(2)在时间差异上GTFP指数分三个时段,2007~2012年,GTFP指数大于1,2012~2014年,GTFP指数小于1,2014~2017年,GTFP指数大于1,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3)全国各省市间物流业GTFP全局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东北、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区域体现出了正相关拉动作用,北京、天津、山东始终是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带动地区。全国物流业发展不平衡,各地区间发展差异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4)我国物流业GTFP水平呈现"M型"波动变化,最后逐渐趋于收敛态势。八大区域可分为两类,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长江中游区域趋于收敛态势;黄河中游、东北、西南、西北区域趋于发散态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春  
首先,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中国29个省份2000~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全面测算,得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技术进步的增长有所下降,技术效率得到了改善。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分析了各因素对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出结论是中国仍未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并没有摆脱依赖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应继续增加科研力量投入,推进技术进步对其发挥显著作用。最后,从收敛性看,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β收敛。其中,收敛速度以西部最快,中部最慢,说明中国各个地区都存在各自的稳态水平,并且都收敛于各自的稳定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桂元  吴青青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和经济理论的发展,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更能科学的反映当前环境资源刚性约束下的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文章首先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出2003—2012年间我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后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侧重研究了表征技术进步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反映技术效率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对我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和自主创新对省际GT-FP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技术引进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影响作用却不显著,甚至于相邻地区的技术引进对省际GTFP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鑫  陈啸  
本文从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收敛问题争议出发,考察1979—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波动特征及其对收敛性质的影响,尝试从经济周期角度解释现有争议,并在消除经济周期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分布动态法重新审视全要素生产率收敛态势。研究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波动具有显著周期性,短期波动会干扰均衡状态估计,导致收敛分析结论随着研究样本起止时间变化;(2)在消除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布由初始(1979年)单峰分布向期末(2015年)双峰分布演变,未来将长期稳定在"富国"和"穷国"俱乐部收敛状态,多数地区将收敛于"穷国"俱乐部,少数地区收敛于"富国"俱乐部;(3)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布具有流动性,上游地区增速有所回落,下游地区持续表现出对中上游地区的追赶效应,部分地区还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思维  周洪洋  
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与先导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在日益成为流通产业增长的重要源泉。运用超效率SBM-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测度了2004—2015年我国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全域和局域上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本省份流通产业TFP具有促进作用,但二者均会对邻域省份的流通业TFP增长产生抑制效应;研发强度的加大和连锁化程度的提升对流通产业TFP增长的提升作用非常显著,且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和旺  左文婷  
文章以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2003—2011年我国省级层面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借助于面板模型分析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随着市场型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会提升,但是,到一定程度后,这种作用会逐渐减弱,即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2)严格适宜的市场型环境规制能激发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实现环境质量改善与生产率的"双赢",由此验证了"波特假说"。(3)使用不同的环境规制变量,并用环保人数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工具变量来克服反向因果关系所引起的内生性问题,命令控制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明上述结论具有稳健性,但这一作用弱于市场型环境规制,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作用则还未显现。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韩中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 ,测算了1978~2008年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布,并对其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4.3%的速度增长,其中技术进步年均增长4.7%,而技术效率年均下降0.4%,可见农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促使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稳步增长的主要源泉动力。同时,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增长率明显地高于中、西部地区,在技术效率上,中、西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学军  孙炳  
基于2002—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我国25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2008年前的平稳波动主要依靠技术进步,2008年后的剧烈变化则依靠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文化企业间TFP存在显著差异,文化创意设计类、广播影视娱乐类企业TFP水平明显高于新闻出版发行类、文化产品生产类企业。智力资本比重、市场营销规模、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比重及核心人才规模等因素对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学军  孙炳  
基于2002—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我国25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2008年前的平稳波动主要依靠技术进步,2008年后的剧烈变化则依靠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文化企业间TFP存在显著差异,文化创意设计类、广播影视娱乐类企业TFP水平明显高于新闻出版发行类、文化产品生产类企业。智力资本比重、市场营销规模、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比重及核心人才规模等因素对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提高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淑娟  吴海民  
为了测量我国智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2011~2017年上市智能企业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智能全要素生产率先升后降并逐步平稳;产业的技术进步、企业智能资金和人力投入与智能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和智能资金投入,企业资金集中度和周转率与智能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但具体行业有所差异。因此,应采取措施促进智能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并加强部分子行业企业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