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03)
2023(4311)
2022(3765)
2021(3589)
2020(3027)
2019(6821)
2018(6820)
2017(14046)
2016(7638)
2015(8816)
2014(8657)
2013(8742)
2012(8371)
2011(7762)
2010(7989)
2009(7713)
2008(7505)
2007(6865)
2006(6451)
2005(6053)
作者
(23273)
(19022)
(18886)
(18066)
(12005)
(8972)
(8804)
(7179)
(7163)
(6711)
(6280)
(6277)
(6122)
(6054)
(5990)
(5857)
(5614)
(5519)
(5506)
(5386)
(4804)
(4731)
(4675)
(4416)
(4337)
(4284)
(4153)
(4084)
(3807)
(3733)
学科
(30437)
经济(30390)
管理(19426)
(19281)
(13609)
企业(13609)
方法(12590)
中国(12241)
数学(11645)
数学方法(11487)
(11276)
(9130)
(8147)
(7558)
银行(7548)
(7383)
贸易(7377)
(7304)
(7273)
农业(6389)
(6290)
金融(6288)
业经(5830)
(5597)
(5405)
(5214)
税收(4941)
(4908)
(4675)
制度(4672)
机构
大学(116147)
学院(115014)
(50972)
经济(49939)
研究(41743)
管理(41342)
理学(34694)
理学院(34313)
管理学(33791)
中国(33710)
管理学院(33595)
(26440)
(25515)
科学(23798)
(21616)
(20635)
财经(20496)
研究所(19241)
(18548)
中心(18443)
(17145)
北京(16846)
业大(16337)
农业(16301)
经济学(15937)
财经大学(15230)
(14783)
师范(14627)
(14546)
经济学院(14501)
基金
项目(67778)
科学(52407)
研究(50876)
基金(48958)
(43805)
国家(43001)
科学基金(34666)
社会(32059)
社会科(30332)
社会科学(30318)
(25092)
基金项目(25064)
教育(22932)
(21881)
自然(21105)
编号(21031)
资助(20804)
自然科(20508)
自然科学(20499)
自然科学基金(20137)
成果(18472)
(15794)
重点(15246)
(14998)
课题(14642)
(13459)
国家社会(13417)
教育部(13403)
(13382)
科研(12986)
期刊
(59940)
经济(59940)
研究(39276)
中国(22524)
(19504)
(18368)
学报(17599)
管理(16498)
科学(15716)
(14391)
金融(14391)
大学(13797)
农业(13492)
学学(12953)
教育(11328)
财经(10305)
经济研究(9973)
业经(9898)
技术(9589)
问题(8915)
(8846)
(8026)
国际(7078)
理论(6802)
(6786)
实践(6070)
(6070)
世界(5942)
商业(5869)
技术经济(5611)
共检索到183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谢洪燕  贾晋  
本文在系统回顾和分析国家粮食储备体系演进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对国家粮食储备的宏观调控模式进行了探讨,从实证层面分析了国家粮食储备宏观调控目标。研究发现,中储粮公司为维护粮价稳定和保障农民收入增加的后备储备,财政成本巨大,政策调控存在着很多负面效应,存在明显的效率问题。而涉足商业储备更是利用其垄断地位谋取超额利润,对于其他市场主体而言尤显不公平。此外,多元化储备目标导致的巨大储备规模,也压缩了地方储备的空间,增加其储备成本,并可能由于事权划分的不清晰诱导其发生"不作为"的行为取向。因此,出于效率与公平的双重考量,国家粮食储备的目标功能亟待优化。最后,提出政策优化的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娄源功  
本文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对专项储备粮的规模进行研究。现阶段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要素有四个 :满足直接消费、间接消费、比价合理及抵御风险 ;粮食安全的等级介于二级与一级之间。通过对专项储备粮的功能定位 ,设定其目标簇中的主导目标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通过对专项储备粮作用的研究 ,设定其原则束中的基本原则为保证供求平衡。在对影响专项储备规模的基本因素和变量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中国专项储备粮规模数学模型 ,并对计算出的 2 0 0 1年和 2 0 0 5— 2 0 3 0年的专项储备粮规模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克春  
国家粮食专项储备是一种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它应该由政府而不是私人来提供。目前 ,政府在提供粮食专项储备时 ,与经济学规范并非一致。二级储备体系 ,国有粮食企业的双重职能客观上导致二个市场调控主体、搭便车和博弈等问题 ,这些问题曾一度发生 ,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它将对我国粮食流通及国民经济构成潜在威胁。因此 ,应通过相关的政府制度安排 ,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效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清娟  周慧秋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世界发达国家都根据本国国情、经济发展水平等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储备粮管理制度。本文主要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粮食储备规模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中国粮食储备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粮食储备管理体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京福  
粮食储备管理是维护一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本文基于美国、澳大利亚及俄罗斯3国粮食储备管理制度的运作机制及措施,分析了发达国家粮食储备管理制度的经验,并以此经验为基础,提出了完善中国当前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粮)垂直管理粮食储备制度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若云  
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的推进、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农产品的工业及能源用途拓展,我国未来粮食需求将持续刚性增长,至2020年将达到14000亿斤左右,未来7年需增加2000亿斤。本文在对我国当前粮食安全状况进行整体分析和对未来粮食安全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与政策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颖  
本文全面分析了国家粮食专项储备管理的现行模式 ,以及当前国家粮食专项储备经营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国家粮食专项储备管理方式和经营行为创新的设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匡远配  易梦丹  
中国粮食安全近年来成就显著,同时也被赋予全新的概念,逐步向更深层面转变。新粮食安全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中国粮食科技水平稳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也由传统的保质保量转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三量齐增”、农业“三本齐升”、粮食高损失现象、资源与环境压力、疫情等农业高风险迫切要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同时,粮食安全的多元目标(功能安全、产业链安全、供应链安全、价值链安全与市场安全)也在呼唤农业科技创新转向。总体来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不尽如人意。基于“四位一体”的思路,需要完善有效服务粮食产能安全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有效服务粮食市场安全的农业科技市场体系;创新有效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农业科技人才体系;创新强力支持粮食安全战略的农业科技政策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季焜  杨军  仇焕广  
近期全球农产品价格在大幅度波动中上涨和我国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再次引发了国内外对食物和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对我国当前粮食安全状况进行整体分析和对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判断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和战略及政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农业生产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风田  普蓂喆  
我国社会粮食储备体系中政府储备高企、农户储备萎缩、企业储备式微影响市场机制发挥、增加了社会负担。发达国家社会储备结构调整的经验表明,在保持低政府储备的前提下维持较强的市场调控能力是可能的。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在平衡三种储备类型各自利弊的基础上,我国可通过适当缩减政府储备、提高农户储备能力、增加企业储备自由度来优化储备结构,同时将粮食调控政策的手段从政府储备逐渐剥离转向私人储备,从而保证政府市场调控能力不削弱。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本刊记者  
<正>本刊讯8月26日至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于第五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期间,联合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第三届全国脱贫地区优质特色粮油产品展销会暨中央和国家机关定点帮扶县农副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展销会统一为22个省(区、市)的388个脱贫县、786家企业搭建展区共8000平方米,提供“免费参展、拎包卖货”一站式服务,展品品种丰富、琳琅满目、特色鲜明。其中,110家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的170个定点帮扶县积极参与展销。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道亮  傅泽田  
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充足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 ,农业结构调整又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创造了条件。在农业结构调整时期 ,必须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与保护 ,以便在农业遇到自然灾害或国际社会动荡时 ,能够通过具体生产过程的组织、运筹与调控 ,使储备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粮食产量 ,确保我国的食物安全 ,这是实现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本文以粮食生产能力储备的内涵开始 ,论述了进行这种储备的理由和基本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红玉  
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农民收入渠道多元化和粮食银行的蓬勃发展,使我国民间囤积了巨大的粮食储备。由于缺乏有效机制,这些储备游离于政府掌控之外,处于分散、损耗严重的状态,难以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合理运用粮食储备补贴,可以创建一套创新性民间粮食安全储备模式,有效保护民间粮食储备,增强政府对其调控能力,使其成为政府粮食储备的有力补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