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39)
2023(2363)
2022(1792)
2021(1765)
2020(1056)
2019(2243)
2018(2011)
2017(3653)
2016(1970)
2015(2113)
2014(1893)
2013(1686)
2012(1466)
2011(1375)
2010(1301)
2009(1105)
2008(941)
2007(884)
2006(819)
2005(687)
作者
(4660)
(4008)
(3864)
(3841)
(2420)
(1807)
(1708)
(1511)
(1468)
(1338)
(1308)
(1274)
(1233)
(1167)
(1161)
(1150)
(1146)
(1127)
(1116)
(1115)
(955)
(949)
(917)
(905)
(887)
(874)
(843)
(841)
(794)
(772)
学科
(6429)
经济(6426)
管理(4297)
(3842)
(3510)
中国(2827)
业经(2693)
(2646)
企业(2646)
农业(2540)
地方(1999)
教育(1684)
(1601)
(1528)
发展(1366)
(1361)
农业经济(1354)
环境(1301)
(1225)
银行(1225)
(1204)
(1185)
产业(1179)
(1168)
贸易(1166)
(1156)
理论(1141)
(1138)
(1137)
金融(1137)
机构
学院(25322)
大学(22906)
(8715)
研究(8568)
经济(8484)
管理(7869)
理学(6678)
理学院(6605)
管理学(6487)
管理学院(6435)
中国(6077)
科学(5088)
(4496)
(4145)
(4095)
师范(4063)
(3984)
(3972)
中心(3820)
研究所(3600)
职业(3560)
技术(3543)
(3477)
(3458)
(3316)
财经(3233)
业大(3175)
师范大学(3088)
(2912)
北京(2821)
基金
项目(17664)
研究(15381)
科学(13796)
基金(11404)
(9639)
国家(9516)
社会(9513)
社会科(8934)
社会科学(8931)
科学基金(7872)
(7824)
教育(7122)
编号(7085)
(6367)
成果(5880)
基金项目(5742)
课题(5355)
(5041)
(4829)
项目编号(4307)
(4189)
重点(4174)
(4095)
发展(4074)
规划(4010)
(3989)
(3931)
资助(3758)
自然(3755)
(3749)
期刊
(12067)
经济(12067)
研究(7611)
中国(5617)
教育(5192)
(4460)
学报(3640)
科学(3194)
农业(3095)
业经(2966)
大学(2924)
管理(2883)
(2824)
学学(2734)
技术(2342)
(2292)
金融(2292)
职业(2167)
经济研究(1939)
(1666)
农业经济(1578)
科技(1394)
财经(1383)
问题(1348)
社会(1332)
(1295)
论坛(1295)
技术教育(1244)
职业技术(1244)
职业技术教育(1244)
共检索到37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锦  
苦难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很多作家在书写苦难的同时也对苦难的救赎之路进行了探索。新时期小说对于“苦难”主要叙述了三种救赎路径:一是为活着而活着的忍耐态度,二是逃离到宗教中去寻找解脱和超越,三是悲剧英雄式的反抗方式。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何梦洁  
忏悔意识自新文学时期始发至今,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在忏悔意识普遍缺乏的当代文化场域中,虹影的小说便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在继承鲁迅和郁达夫开创的现代忏悔意识的基础上,虹影将探索救赎之道也纳入创作主题。虹影明白"罪"是苦难的根源,忏悔是解开"罪"的钥匙,是救赎的前提,所以她在苦难中体认"罪"的存在,领悟苦难的意义;始终把对个体与社会的关注看作文学的使命,将写作看作一种具有忏悔和救赎双重作用的力量;最终,在徘徊和惶惑中回归童心,用爱治愈人性缺陷,找寻自我和人类精神救赎的终极奥秘。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谢国平  
余华小说致力于剖析人物的精神状态,以揭示出人的真实需求;同时从爱的艺术出发,尝试对其进行救赎。充分了解余华作品中的人物的精神世界、人格状况,把握其在意识形态发生巨变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人格分裂、人性异化等特征,能有效地跳出语言、地域、文化制约等因素,清晰透彻地解读余华作品。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邵安菊  
国内众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曾经大大得益于OEM方式,但在逐渐失去价格优势之后,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的OEM企业要彻底摆脱困境,必须在现有的全球分工中寻求突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段国强  
近年来,作家孙频的创作取向往返于故乡与城市、北方与南方之间,这是她生命的轨迹也是她的创作场域。《海边魔术师》是孙频创作的一部极具南部地域色彩的小说。小说采用“我”与弟弟“刘小飞”的双重视角,由此构成了本部小说独特的“复调”叙事。小说明显呈现出奇异、魔幻与童话的色彩,在写实的基础上生发出审美上的奇幻与空灵。孙频用艺术缓释了现实的沉重,破除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禁忌与规约,使其变得多元而灵动摇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段国强  
近年来,作家孙频的创作取向往返于故乡与城市、北方与南方之间,这是她生命的轨迹也是她的创作场域。《海边魔术师》是孙频创作的一部极具南部地域色彩的小说。小说采用“我”与弟弟“刘小飞”的双重视角,由此构成了本部小说独特的“复调”叙事。小说明显呈现出奇异、魔幻与童话的色彩,在写实的基础上生发出审美上的奇幻与空灵。孙频用艺术缓释了现实的沉重,破除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禁忌与规约,使其变得多元而灵动摇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伟涛  
名校发展实质上是一个持续产生影响力、提升核心能力的过程。名校要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积极转变学校发展方式,从结果导向转为过程导向,从集中资源转为开发资源,从单一模式转为多样发展,从示范辐射转为文化引领。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盛开莉  
施叔青小说中的女性群体,与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群体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一面承受着来自家庭和婚姻的精神围困,一面以出走的方式逃离。作者赋予这些女性以丰富的生命质地,改变了父权制话语下沉默的传统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独特的生活经验,对于女性的自我发现与生存拓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天羽  
《西游记》中石猴对自我的认识与突破,及对其所处社会环境本质关系的探问都是一个"识破"的过程。这一"识破"模式同样存在于其他神魔小说中,以狐怪类小说为例,"识破"是故事叙事的转折点。对"识破"从叙事模式到意识观念的溯源,可以探知这一观念存在于《左传》《山海经》等书中,包涵着上古朴素唯物观和世界观,可以从新的角度理解神魔小说情节结构,把握小说的思想内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言领  
金庸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山洞意象。对于金庸小说,山洞首先具有一种叙事意义,并通过小说主人公侠客的生命和武功两个重要方面得以具体呈现。山洞的第二重意义是对小说读者的娱乐意义,它是构成审美快感的常用叙事元素。在深层次上,山洞其实是一种道德隐喻,借助小说中作为正义化身的侠客传达出善有善报的道德训诫。在更深层次上,山洞作为道家文化的典型象征符号,是为了解决儒家道德精神对侠客身心的双重伤害而广泛存在于小说文本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尤妤冠  
白先勇在其小说中,对女性采取了一种既赞美又拒斥的态度,因此,其作品中的许多女性,虽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但都无一例外地拥有共同的悲剧命运。需要注意的是,白先勇的小说,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悲天悯人的情怀,但这一情怀,并没有投注到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这使得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书写,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复杂的色彩。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文革  
图书馆职业懈怠产生的原因在于智力物化,具体表现为发展唯经济论、社会价值取向金钱化、图书馆员价值认知偏差、图书馆经营化4个方面。图书馆职业懈怠危害了馆员个人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其实质是图书馆精神缺失。开展图书馆榜样教育可以有效培育图书馆精神,克服职业懈怠,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将一款又一款精美的小商品推向全球各地,义无反顾地点燃熊熊大火焚烧假冒伪劣产品,以庞大的团队阵容进入国内房市进行地毯式的购买与炒作……,温州人总是以特有的方式勾勒和彰显着自己十分鲜明的商业天赋与个性,国人因此而投去的目光既有羡慕也有叹服,同时也夹杂着些许的不解与诧异。自然,当如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张慧萍  
自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浪潮推动世界成人教育诞生以来,成人教育这位弄潮儿饱经忧患却没能凤凰涅磐,成人主体身处当前功利主义的环境,在矛盾和分裂中纠结而无法自拔。回归成人生命本身,探索使人成人的过程,应该成为成人教育自我救赎的灵魂之旅。本文以灵魂四要素,即良知召唤、信仰觉知、真理呐喊和意志笃定为基点,探寻西方先哲意识领域中的教育灵魂,以期为当代成人教育灵魂的自我救赎提供镜鉴。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宋子义  
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在国内企业普遍缺少应对经济危机经验,且又不病不治的惯性思维下,产业结构的升级、产能过剩调整的经济新常态不期而至,面对这次生死劫,企业路在何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