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00)
- 2023(7551)
- 2022(6289)
- 2021(5606)
- 2020(4405)
- 2019(9883)
- 2018(9625)
- 2017(17739)
- 2016(9796)
- 2015(10913)
- 2014(10783)
- 2013(10842)
- 2012(10620)
- 2011(9906)
- 2010(10136)
- 2009(9178)
- 2008(9110)
- 2007(8328)
- 2006(7663)
- 2005(7212)
- 学科
- 济(45706)
- 经济(45656)
- 管理(23243)
- 业(23064)
- 地方(17561)
- 中国(16763)
- 企(16205)
- 企业(16205)
- 农(14501)
- 业经(11624)
- 学(11371)
- 方法(11000)
- 农业(10207)
- 地方经济(9828)
- 发(9698)
- 数学(8936)
- 数学方法(8843)
- 融(8812)
- 金融(8812)
- 银(8646)
- 银行(8632)
- 行(8529)
- 环境(8403)
- 财(8045)
- 制(7976)
- 贸(7675)
- 贸易(7663)
- 易(7293)
- 技术(7196)
- 发展(7060)
- 机构
- 学院(141628)
- 大学(138737)
- 研究(58545)
- 济(56761)
- 经济(55417)
- 管理(48402)
- 中国(45000)
- 理学(39486)
- 理学院(38889)
- 管理学(38185)
- 管理学院(37912)
- 科学(37195)
- 京(32802)
- 所(31523)
- 研究所(28383)
- 农(28212)
- 财(26660)
- 中心(26013)
- 江(24392)
- 院(22382)
- 业大(22365)
- 北京(22088)
- 范(21739)
- 师范(21525)
- 农业(21103)
- 省(21082)
- 财经(19596)
- 州(19450)
- 科学院(17842)
- 经(17641)
- 基金
- 项目(90096)
- 科学(69838)
- 研究(66315)
- 基金(62194)
- 家(55875)
- 国家(55362)
- 科学基金(45265)
- 社会(40452)
- 社会科(38213)
- 社会科学(38203)
- 省(36650)
- 基金项目(32605)
- 划(30979)
- 教育(28796)
- 自然(28526)
- 自然科(27679)
- 自然科学(27672)
- 编号(27194)
- 自然科学基金(27157)
- 发(26468)
- 资助(24948)
- 成果(22424)
- 重点(21452)
- 发展(20918)
- 展(20539)
- 课题(20468)
- 部(18486)
- 创(17892)
- 科研(17054)
- 创新(16800)
共检索到239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盛春光 朱震锋 陈丽荣
首先,通过对在公益事业的内涵特征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阐述,以天然林保护事业发展的成效为背景,提出天然林保护公益事业的目标内涵、功能内涵和意义内涵。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公益事业和天然林保护事业的基本特点,提炼出天然林保护公益事业具有外部性、社会性、共享性、无形性和福利性的本质特征。因此,立足创新视角,从制度创新、运作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融资方式创新的角度,提出天然林保护公益事业建设的若干发展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爽
社会企业既具备商业的高效、专业和灵活,又以承担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在公益筹资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具有传统公益组织不能替代的优势,是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相关行业发展、促进供给侧改革的新生动力。我国公益事业发展迫切需要从打通制度通道做起,创新运行机制和模式,促进社会企业发展。
关键词:
社会企业 公益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爽
社会企业既具备商业的高效、专业和灵活,又以承担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在公益筹资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具有传统公益组织不能替代的优势,是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相关行业发展、促进供给侧改革的新生动力。我国公益事业发展迫切需要从打通制度通道做起,创新运行机制和模式,促进社会企业发展。
关键词:
社会企业 公益创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蒋金法 欧阳明
一、我国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现状农村公共品就是面向农村社区供给的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纯公共品比较少,大多数公共品都是属于准公共品。(一)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公共品由其性质决定政府供给应该是其供给的主导机制,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是彩票发行销售的根本宗旨,如何确保彩票市场健康运行、社会公益事业蓬勃发展,监督管理至关重要。湖南省坚持"安全运行、规范管理、聚焦公益、服务民生",重点加强彩票市场和销售活动监管、彩票机构财务收支监督、彩票公益金分配使用管理,助力全省彩票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彩票资金使用提质增效、社会公益事业快速发展。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静毅
民间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支持政策。财税政策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对鼓励我国民间公益捐赠行为和促进民间各类公益组织成长、壮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运用好财税政策手段,为激励和支持我国民间社会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全面进步,打下良好的政策基础。本文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梳理了当前我国鼓励民间公益捐赠和民间公益组织的财税优惠政策情况,总结出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唐小平 李荣玲 李晖
因国有林区多年来对天然林资源超强度开采,导致了国有林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环境危急,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已受到了严重威胁,保护天然林资源刻不容缓。为了保护国有天然林资源必须采取大幅度减少天然林采伐量、变革天然林经营方式、推行林业分类经营、调整林区产业结构、稳妥分流林业富余人员等措施。理顺管理体制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运营机制,完善保护国有天然林工程的服务体系,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保安
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程,我国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面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国家财政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稳定健康发展。一、国家财政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体制活力逐步释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敏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phase result of Tibet natural forest resource protection projects on the basis of the investigation.It is analyzed that the projects were short of investment,the forests were protected difficultly,it is difficult for the forestry enterprises to manage,replying energy resour...
关键词:
西藏 天然林保护 现代 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雷加富
论述了实施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保护好天然林资源不仅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也是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需要;为未来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此项工程的原则和步骤,并对相关措施和配套改革进行阐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辉 李剑 王佳
本文描述了村级组织和村庄公益事业发展状况,用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村级民主选举制度建立等因素对公益事业发展的影响。基本结论:在过去村庄公益事业投资中,政府投资居主导地位,村集体和农户投资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基层民主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有助于提高村级组织的效率,有助于动员更多的社区资源发展村庄公益事业。
关键词:
公共物品 公益事业 农村发展 村级治理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一博 刘澍
学术界在数据权益保护方案上存在激烈的争论,主要有以所有权论、知识产权论、商业秘密论等为代表的赋权保护模式,以利用权体系论、数据有限排他论和用益权论为代表的行为保护模式。但无论是何种模式,公益事业单位的数据权益均被忽视。实际上,数据是表现信息的介质而非载体,公益性是其本质属性;数据赋权无法从法理上得到证立,更容易造成数据权益保护的非平衡性。实务中,合同法保护方案不仅切实已行,而且能够满足各方主体数据权益保护的需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爱美 陈绍志 朱可亮
我国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主体的公益林自1998年开始至今,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并改善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但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公益林的整体补偿相当低薄,这也是目前公认的一个政策上的重大缺陷。针对这一缺陷,从理论上提出了生态效益的补偿及其估值的依据,梳理了国外生态效益估值的常用方法,分析了我国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主体的公益林生态效益及其估值的现状,并且根据现状给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其主要目的是使受影响的农民及村集体能够得到更高更合理的补偿。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恒 朱丽艳 王海亮 郭小阳 张锋 孙昌平
文章从林下经济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不同时期林下经济的定义,对比林下经济模式的转变。基于统计年鉴数据,采用GM(1,1)灰色模型对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林下经济是今后林区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一种生态友好型经济,包括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景观利用等;新时期林下经济将更加突出行业交叉,突显跨界经济效益,注重复合模式的运用;根据GM(1,1)灰色模型预测,2020年林下经济总产值占林业产业产值的比例将达到41.60%,森林旅游占林下经济总产值比例将达到41.62%,林下经济将成为林业产业的重要增长点;新时期林下经济是生态与产业的结合,扶贫与科技的结合,康养与民生的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