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76)
2023(9700)
2022(8764)
2021(8459)
2020(7125)
2019(16501)
2018(16455)
2017(31568)
2016(17733)
2015(20459)
2014(20520)
2013(19903)
2012(18253)
2011(16491)
2010(16455)
2009(14752)
2008(14051)
2007(12162)
2006(10568)
2005(9162)
作者
(50214)
(41499)
(41017)
(39360)
(26482)
(19933)
(18728)
(16568)
(16004)
(14864)
(14366)
(13757)
(13164)
(13093)
(12669)
(12629)
(12499)
(12298)
(11860)
(11663)
(10359)
(10160)
(9899)
(9403)
(9375)
(9276)
(9188)
(9180)
(8347)
(8214)
学科
(64972)
经济(64897)
管理(48124)
(44784)
(36682)
企业(36682)
方法(31560)
数学(27263)
数学方法(26964)
中国(19585)
(18316)
(15331)
(15104)
业经(14171)
教育(13525)
地方(13397)
理论(12849)
农业(12418)
(11795)
(11019)
(10708)
贸易(10703)
技术(10461)
(10372)
环境(10068)
(9728)
财务(9671)
财务管理(9656)
(9247)
企业财务(9156)
机构
大学(248106)
学院(241237)
管理(98115)
(90357)
经济(88061)
理学(85631)
理学院(84651)
管理学(83101)
管理学院(82662)
研究(80240)
中国(56534)
(53573)
科学(51005)
(39673)
(39496)
(38347)
业大(37756)
中心(36436)
研究所(36395)
(35120)
(34879)
师范(34851)
北京(34241)
财经(32439)
农业(29744)
(29576)
(29314)
(28573)
师范大学(28279)
经济学(25873)
基金
项目(171429)
科学(134241)
研究(128110)
基金(122579)
(105754)
国家(104803)
科学基金(90019)
社会(78108)
社会科(73683)
社会科学(73662)
(67441)
基金项目(66093)
教育(60528)
自然(59044)
自然科(57628)
自然科学(57613)
(57073)
自然科学基金(56551)
编号(53858)
资助(50534)
成果(44767)
(38042)
重点(37919)
课题(37402)
(35678)
(35523)
大学(34101)
项目编号(33162)
创新(32784)
教育部(32743)
期刊
(97823)
经济(97823)
研究(74472)
中国(49366)
学报(39517)
教育(39099)
科学(35606)
(34436)
管理(34311)
大学(30860)
(28038)
学学(27534)
农业(24260)
技术(20683)
(17828)
金融(17828)
图书(16422)
业经(15541)
财经(15108)
经济研究(14677)
(12727)
理论(12619)
科技(12617)
问题(12367)
(11807)
实践(11739)
(11739)
情报(11169)
(11127)
技术经济(11054)
共检索到349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楼成礼  赵建明  周树红  王晓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胡桂英  
择业观念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择业时,其对单位性质和职业类型的要求与就业机会获得和地位获得后的月收入水平呈负相关;求职主动性与就业机会呈正相关;工资水平期望与地位获得后的月收入呈正相关;职业苦乐意识与职业满意度呈负相关。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竞争观、职业地位观、职业苦乐观,端正择业态度,转变择业观念,从而有利于其职业地位的获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秀凤  
大学毕业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大学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观的教育与引导,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观的现状,查找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观的主要因素,高等学校采取积极的教育对策,帮助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创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瑞林  
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前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目标,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就是一个难题。本文剖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詹明安  张辉  张燕华  
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几乎已占到社会新增可就业岗位的一半,他们的就业困境正在成为我国又一重大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分析历年社会可就业岗位总量和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岗位需求趋势的基础上,构造出能客观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特征指标,并以此得出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出现的高峰期,具有较强的定量分析特征,可供宏观经济研究者和决策者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许文刚  
当下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取向中存在地域差异,这集中表现为优先考虑留在城市放弃农村地区工作的思考等。导致这一心理产生的因素包括生源地因素、性别因素、学历层次以及专业差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对此,需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以引导大学毕业生根据自身实际确立正确的就业选择以顺利就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丽玲  吴娇  
围绕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对管理类和经济类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发现,三个群体均认为就业能力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人单位认为,沟通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是大学毕业生必备的能力,而且也是他们普遍欠缺的能力。往届大学毕业生认为,就业能力高低决定其初次就业成功率和初期就业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观点相比,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普遍高估了自己的就业能力。三个群体均认为本科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就业能力提升需要大学生本人、高校、用人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几方面的配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啸  邵一江  董承军  
大学生就业成本已引起社会关注。按照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三个方面都将支付一定费用,这三部分费用的总合构成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调查显示,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巨大。因此,降低成本将成为未来我国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义红  黄丽娜  
高校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后,给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在毕业生中较易出现的择业心理问题,找出缓解和消除毕业生不良择业心理的办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罗三桂  
本文以大学毕业生择业行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择业行为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从完善毕业生就业配套政策与更新毕业生就业观念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杨歌舞  谭日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由于就业市场的培育滞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需求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给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求匹配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因此,完善就业政策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汪希  
就业储备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技能、兼职情况、自我调适技能、学习成绩及人际交往能力五个因素对大学毕业生是否获得就业机会有着显著的影响;是否获奖、担任学生干部的层次及认知与判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后的工作前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认知与判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后的工作条件与环境、工作福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高校必须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结构的优化,大学生自身必须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健康体魄的锤炼。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克明  余晶  卢同庆  
准确评估"大学能否改变农村学生的命运"需要对大学毕业生与青年农民工就业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从就业率与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前景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尽管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略低于青年农民工,但是工资水平高于青年农民工,并且有机会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和优势行业,职业发展前景更好,而青年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更长,工作环境相对恶劣。总体上,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仍然显著优于青年农民工,表明高等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学生向上流动。因此,农村学生应着眼于长远收益,不要轻易放弃高等教育机会;努力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和高等教育收益率;加强青年农民工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谭日辉  
人力资本对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诸要素对其职业地位获得机会与职业地位获得质量的影响不同。外貌条件、所学专业只对大学毕业生地位获得机会有显著影响;而工作经历、工作能力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地位获得机会和获得质量均有显著影响。高校必须拓宽专业口径,培养综合性人才,政府必须大力发展经济,高度重视劳动力市场建设,增强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才能有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志凤  汪霞  郁诗铭  
本研究以就业能力的基本结构为基础,对高校课程的诸多结构性要素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毕业生对本科各类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不佳,且存在专业差异;专业教育课程无法满足毕业生实际工作需求;各类课程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促进浮于表面;毕业生胜任工作能力与市场所需能力差异巨大。基于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提出大学课程结构性调整的策略:增设通识课程;重点建设与更新专业基础课程;调整实践课程与素质课程比例及类别,实践课程需分阶段实施;吸纳行业精英参与课程设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