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1)
- 2023(13504)
- 2022(11290)
- 2021(10867)
- 2020(8700)
- 2019(20371)
- 2018(20544)
- 2017(38105)
- 2016(22227)
- 2015(25413)
- 2014(25959)
- 2013(24502)
- 2012(22323)
- 2011(20076)
- 2010(20246)
- 2009(17873)
- 2008(17501)
- 2007(15482)
- 2006(13926)
- 2005(12579)
- 学科
- 济(76931)
- 经济(76834)
- 管理(58291)
- 业(54396)
- 企(44678)
- 企业(44678)
- 方法(33201)
- 中国(28345)
- 数学(28201)
- 数学方法(27743)
- 教育(24503)
- 农(23566)
- 财(19600)
- 学(19298)
- 业经(18909)
- 理论(18812)
- 地方(16587)
- 农业(15532)
- 制(14750)
- 技术(13696)
- 教学(13195)
- 贸(12952)
- 贸易(12944)
- 和(12696)
- 发(12650)
- 易(12542)
- 务(12256)
- 财务(12178)
- 财务管理(12149)
- 环境(11867)
- 机构
- 大学(303627)
- 学院(299882)
- 管理(113348)
- 济(107361)
- 经济(104502)
- 研究(102524)
- 理学(97448)
- 理学院(96258)
- 管理学(94351)
- 管理学院(93790)
- 中国(70867)
- 京(67340)
- 科学(64368)
- 所(51891)
- 范(50253)
- 师范(49908)
- 财(49890)
- 研究所(47104)
- 农(46368)
- 江(46100)
- 中心(45359)
- 业大(43682)
- 北京(43664)
- 教育(40684)
- 师范大学(40504)
- 财经(39721)
- 州(37633)
- 技术(37210)
- 院(37127)
- 经(35968)
- 基金
- 项目(201020)
- 科学(157882)
- 研究(155402)
- 基金(140089)
- 家(120717)
- 国家(119526)
- 科学基金(101816)
- 社会(92752)
- 社会科(87374)
- 社会科学(87347)
- 省(80889)
- 教育(78396)
- 基金项目(74182)
- 划(69249)
- 编号(67314)
- 自然(64953)
- 自然科(63394)
- 自然科学(63382)
- 自然科学基金(62196)
- 成果(57687)
- 资助(57238)
- 课题(49400)
- 重点(46144)
- 部(44915)
- 发(43528)
- 创(41789)
- 项目编号(40976)
- 年(40631)
- 教育部(38998)
- 规划(38724)
共检索到453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关辉
西方大众化高等教育理论是对已发生的高等教育现象的一个总结,而在我国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背景下演变和发展成为一个目标理论。关于培养目标的争论此起彼伏。"培养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理念下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深入分析中国化的大众化理论并以此为理念支撑探寻大众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问题,从坚持多元化评价标准、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多样化、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提出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培养目标 高素质劳动者 拔尖创新人才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陈庚 徐琤
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模式有很多,不同的模式在理论上又对应着不同的理论学派。本文从远程教育定位出发,将其分为"趋同"和"并行"学派。"趋同"学派认为远程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只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但培养目标和规格应该是一致的、趋同的;"并行"学派认为两者在理念和实践方法上有明显的不同,各具特色,其培养目标和规格也应有所不同,应该并行发展。目前中国远程教育形式繁杂,标准和办学模式多样,不利于其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远程高等教育的定位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定位的趋势做了探讨,为我国明确远程教育发展定位、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远程教育 高等教育 趋同 并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盛水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必然选择。作为教育的龙头,高等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责任重大,使命崇高。特别是在经历了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过程后到了大众化发展的新阶段,高等教育更应着重内涵建设,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查吉德
入选理由立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培养目标衔接、培养目标及规格分类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入手进行研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职业教育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殷俊明 杨政 宋雅琴
现阶段,中国会计教育面临着多重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展,使组织的商业环境日益复杂,竞争日趋激烈;会计制度不断变迁,会计准则逐年增加且日益复杂,变化周期越来越短,会计业务需要更多的职业判断;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会计人才培养出现了与社会需求不一致的问题,如一些重点大学过于强调会计理论的教育,对职业能力开发重视不够,而一些应用型大学又过于强调会计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建松
当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的复杂性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基础课程体现高等教育属性;专业课程面向产业和职业岗位;技能课程直接对接实际需求。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需构建完备的教材体系,实施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构建教与学的协同机制。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志革
本文结合用人单位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进行了探讨,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主要包含全面性、国际性、发展性、技术性、基层性等五个特征,培养规格主要涵盖复合知识、综合能力和人格素质等三个要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冬英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的偏颇,具体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学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有两个方面的定位——职业定位和学术定位,并指出这是高技能专门人才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高技能人才 职业定位 学术定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门燕丽 马君 周志刚
本文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从课程开发价值观、课程开发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开发机制等方面,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并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应具备的课程价值取向。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课程开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建
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在现代变革中凸现的一种文化景观。在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高职教育逐渐构建了较具特点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但仍未摆脱传统教育中那种"功利性实用教育"的影响。因此,应进一步从能力本位、人性提升、全面发展三个层面上认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厚望 龚添妙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培养的基本方向,是高职院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指南,规定着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等多方面要达到的标准,也是进行教育评价、评估的依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经过了"技术型""实用型""应用型""高技能型""技术技能型"的发展,随着"工匠精神"正式的提出与获得高度的重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又在酝酿着新一轮的调整与改变,"工匠型"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行新探索并对其解构与重构。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 工匠型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关云飞 肖贻杰 徐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我们认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高等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 培养目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盛健 唐林伟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衔接的前提。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长期以来犯了简单"二分法"的错误,但总体而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特征:既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又要培养合格公民。中高职衔接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盲目进行衔接;高职"引领"中职发展以及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被弱化。克服这些问题的主要策略包括:对中高职衔接进行合理定位、科学设计和全面实施。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 中高职衔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万民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重在提高受教育者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综合素质。知识、能力、素质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基本指标,构建基于知识、能力、素质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可以进一步理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深刻内涵,明确高校自身的准确定位,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人才质量 评价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