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49)
- 2023(10678)
- 2022(9573)
- 2021(9116)
- 2020(7576)
- 2019(17640)
- 2018(17437)
- 2017(33792)
- 2016(18516)
- 2015(20830)
- 2014(20916)
- 2013(20648)
- 2012(18671)
- 2011(16953)
- 2010(16764)
- 2009(15266)
- 2008(14663)
- 2007(12515)
- 2006(11047)
- 2005(9544)
- 学科
- 济(71669)
- 经济(71551)
- 管理(52428)
- 业(47469)
- 企(39672)
- 企业(39672)
- 方法(33216)
- 数学(28709)
- 数学方法(28351)
- 中国(20843)
- 农(18192)
- 财(17028)
- 学(16876)
- 地方(15977)
- 业经(15289)
- 制(13477)
- 理论(12437)
- 农业(12053)
- 环境(11820)
- 和(11805)
- 贸(11465)
- 贸易(11458)
- 易(11077)
- 技术(10806)
- 务(10360)
- 财务(10291)
- 财务管理(10272)
- 划(10118)
- 银(9832)
- 银行(9798)
- 机构
- 大学(262115)
- 学院(258448)
- 管理(104807)
- 济(98006)
- 经济(95617)
- 理学(91571)
- 理学院(90502)
- 管理学(88856)
- 管理学院(88377)
- 研究(86136)
- 中国(61416)
- 京(56327)
- 科学(55641)
- 财(44360)
- 所(42679)
- 农(39827)
- 业大(39712)
- 研究所(39188)
- 中心(38368)
- 财经(36057)
- 江(35931)
- 范(35673)
- 北京(35540)
- 师范(35382)
- 经(32780)
- 院(31929)
- 农业(31193)
- 州(29910)
- 师范大学(28996)
- 经济学(28694)
- 基金
- 项目(184311)
- 科学(144721)
- 基金(133949)
- 研究(133543)
- 家(116741)
- 国家(115810)
- 科学基金(99712)
- 社会(83335)
- 社会科(78778)
- 社会科学(78758)
- 基金项目(72482)
- 省(71145)
- 自然(66194)
- 自然科(64621)
- 自然科学(64609)
- 自然科学基金(63429)
- 划(60676)
- 教育(60609)
- 编号(54445)
- 资助(54315)
- 成果(44036)
- 重点(40881)
- 部(40057)
- 发(38480)
- 创(37890)
- 课题(37250)
- 创新(35337)
- 科研(35148)
- 教育部(34244)
- 大学(34203)
- 期刊
- 济(105416)
- 经济(105416)
- 研究(76082)
- 中国(45639)
- 学报(41791)
- 科学(39195)
- 管理(37002)
- 农(35622)
- 财(31622)
- 大学(31462)
- 学学(29535)
- 教育(28369)
- 农业(24934)
- 技术(21004)
- 融(18428)
- 金融(18428)
- 业经(16881)
- 财经(16881)
- 经济研究(15853)
- 问题(15478)
- 图书(14617)
- 经(14194)
- 科技(13210)
- 理论(13207)
- 业(12404)
- 实践(12346)
- 践(12346)
- 现代(12156)
- 资源(12020)
- 技术经济(11723)
共检索到364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琴诗 周强 宋伟轩
城市居住分异是一种多维过程和复杂系统,传统单一维度和较大空间尺度的分析越来越难以准确描刻城市内部多元异质的社会空间分异格局。论文基于居住分异多维属性与尺度效应的逻辑基础,借鉴西方居住分异不断迭代更新的研究思路,结合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新时代特征,构建居住分异“社会—物质—信息”三元空间辩证统一的理论框架。围绕信息要素与数字资本介入下居住分异的多维转向与方法创新,深化对数字化时代城市居住分异模式的再认知,提出居住分异研究需要从单维尺度向辩证统一、从分异指数向结构探测、从时空联系向互动机理转型。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评述与反思,拓展中国居住分异研究的理论深度,为促进城市社会空间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晓壮
为验证居住空间结构是否与社会结构具有较强关联性,基于201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北京数据,以社区为尺度,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在京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分异类型及程度、造成分异成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和户籍是影响在京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分异的核心变量,"大专及以上学历"和"非农业户口"会集中选择一类社区类型居住,而较低教育程度和农业户口会选择与之不同的社区类型居住,居住空间分异现象显著,从而验证居住空间与社会结构具有较强关联性。为此,流动人口社会政策应从户籍、教育两个方面加以调整,以引导其有序融入城市社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乐 齐伟 张新花 曲衍波 姚小立 王丹 闫勇
本文选取山东省栖霞市内一个典型流域作为研究区,通过选取典型等高线提取附近的景观类型来研究山区景观垂直分异特征,避免以往利用高程带或坡度带进行山区景观格局分析时造成的斑块分割;同时采取坡度分级说明坡度对景观格局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0-6°坡度范围内,水域和建设用地占据主导位置,在>25°主要景观类型为未利用地,这两个坡度带的景观聚集程度最高,景观类型多呈现连片分布;6-25°坡度带为草坡地、林地、园地和耕地主要分布区域,且这个区域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228m等高线附近的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最高、形状最为复杂,是人类活动为主导影响向自然因素为主导影响的过渡区域。在海拔较低区域,由于人类不断...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邱梦华
对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是城市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经历了逐渐分异的历史变迁过程。如果不对居住分异加以适当的调控就会出现居住空间极化与隔离问题。城市居住空间极化是社会不公正在居住空间上的表现。城市政治经济转变与城市规划、土地制度改革与房地产开发、住房制度改革与住房商品化是转型过程中城市居住分异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社会自组织力量、制定公正的社会政策是优化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城市居住空间 分异 极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方杰 高向艳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数据,运用多维尺度分析了国内12家主要商业银行的主打个人金融产品并对其差异性做了实证研究。文章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的层次差别并不十分明显,产品或服务从形式到功能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同质性;个人金融产品主要是单一型产品,缺乏为客户提供多项业务相结合的交叉式或捆绑式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不同收入的消费人群对个人金融产品的需求不同。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实行个人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战略;以核心产品为依托,实现业务向全方位拓展延伸;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进行差异化的金融创新和产品推销等应对策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新 黄强 邓晓青
针对传统一维配水模型只能考虑1个变量的缺点,用多维尺度(MDS)模型构造了适应复杂流域的包含配水水量、用水区位置和用水区需水概率等变量的多维实时配水模型,并以黄河流域天然径流的配置为例,用MDS配水模型计算了黄河干流节点在一定区域需水概率情况下,天然径流量的配置情况。与传统一维配水模型计算结果相比,MDS配水模型可以分区域计算天然径流量的配置情况,并可以计算区域需水变化情况下各区域水量配置的调配情况。该模型的建立为区域的实时配水决策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
关键词:
配水模型 多维尺度模型 黄河流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燕 陈维政
在对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的定义和分类研究的文献回顾基础上,对中国情境下的工作场所偏离行为分类结构进行了探讨。首先采用关键事件法、专家意见法、问卷初测等方法,建立了中国情境下的工作场所偏离行为清单;然后采用多维尺度法处理问卷调查中进行分类的数据。结果发现,中国情境下,工作场所偏离行为可以分为财产性偏离行为、生产性偏离行为和人际性偏离行为三种类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风豹 朱喜钢 陈蛟 孙洁 林晓群
城市收缩现象正出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地。国内以往的研究多聚焦于增长主义下的城镇化研究,而城市收缩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以转型期中国东北地区为例开展城市收缩典型地区研究。首先,基于人口、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等多维度,从地级、县级等多尺度,采用ArcGIS、数理统计等方法量化识别收缩现象,发现东北地区收缩呈现全域性、非均衡性、发展悖论性和假性收缩等特征。然后,结合转型期社会背景,从人口、经济、体制等的全域性衰退,地理环境及气候的局限性,"增长主义"政府及规划倾向和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四个方面论述本地区收缩及其特征的具体成因。最后,展望未来应强化城市收缩的量化识别科学方法和本土化、城市规划转型、收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鹏 潘悦 王丽 彭玉玲 刘文祥
应用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基于三维地形分析和三维景观格局分析的思想,建立三维景观格局测度体系,从八象限和道路网络单元尺度,测度武汉市主城区居住空间的极值景观、均匀度景观、起伏景观、三维容量景观、密度景观和集聚景观的三维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武汉市主城区居住立体形态发展方向性特征呈东南—西北(NW-SE)斜向分布;(2)主城区居住三维空间呈"多中心跳跃式"的景观格局,4个"热点集聚中心"的空间异质性受经济中心、交通区位和开敞空间的影响显著。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龙 鲁耀斌 林家宝
本文基于广泛的文献综述和定量研究,同时结合移动商务的独特性,提出了多维度多层次的移动服务质量模型,并根据服务质量研究的一般文献和移动服务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取了43个测度项用来度量模型中的结构变量。之后,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公司选取了217份有效样本,通过使用部分分散技术(Partial Disaggregation Technique)对模型进行了三阶段检验。结果显示,模型达到了很好的拟合数据的要求,这使得本文提出的层次结构模型得到强有力的验证。并且,企业形象作为调节变量,对环境质量与服务质量之间和结果质量和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对于交互质量和服务质量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翟晨阳 杜德斌 侯纯光 桂钦昌 段德忠
在当前全球性淡水危机加剧、水冲突频发的背景下,跨界水合作成为化解水危机,实现国家间和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跨界水条约数据,基于网络视角,从全球尺度、区域尺度与国家尺度对跨界水合作的时空结构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1820—2017年全球跨界水合作持续增多,覆盖范围明显扩大,合作领域从边界与水量向联合管理与水质保护转变,合作目的由以规管性为主导向规管性、程序性和原生性并进转变。多边合作与跨界地下水合作是当前全球跨界水合作的发展趋势。(2)同一时期五大洲跨界水合作发展进程与侧重领域存在较大差异;尽管全球跨界水合作网络涵盖的流域与国家日益增多,但其流域覆盖率仍较低。(3)1820—2017年全球跨界水合作网络大致经历了"网络形成—网络扩张—网络分化"三个阶段;欧洲国家间的跨界水合作联系相对较强,亚洲国家在跨界水合作网络中也愈发活跃,区域性与全球性并存是当前跨界水合作网络的重要特征。伴随着亚洲国家日益增长的跨界水合作需求,中国应充分发挥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作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跨界水合作,不断提升自身在全球跨界水资源合作领域的地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江孝君 杨青山 刘杰 杨维旭 张苏文 王小艳
基于区级、省级、地级3个空间尺度,综合运用差异指数、尺度方差、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等方法模型,分析了2000—2017年中国城乡收入差异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00—2017年,城乡收入差异表现为地级>省级>区级的尺度格局,且各尺度差异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城乡收入差异尺度方差和构成均表现为地级>省级>区级的尺度格局,即尺度越小,对区域城乡收入差异的贡献度越大。(2)不同尺度城乡收入差异空间类型均以中等城乡收入差异类型区为主,东部沿海地区整体优于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异均表现出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且空间尺度越小,集聚特征越明显;城乡收入差异空间关联总体以正相关为主,显著关联以HH和LL类型集聚为主。(3)自然区位、战略政策及社会经济等诸多要素综合作用于不同尺度城乡收入差异,但在各尺度的作用强度有所不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肖建英 谭术魁
研究目的:对2003—201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产量的空间自相关性、集聚性进行考察和分析,发现中国粮食生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方法:GIS技术与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观测期内中国粮食产量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关系。(2)中部地区一直存在粮食产量"高—高"空间关联性,围绕安徽、山东等省形成显著的粮食高产集聚区。西北地区存在"低—低"空间关联模式,新疆附近为显著低产集聚区。粮食产量显著离散的主要分布在四川、海南等省附近。研究结论:观测期内,地区间粮食产量的增减会对粮食产量的空间集聚、离散趋势产生一定影响,但粮食产量重心变动并不显著;为保障中国粮食产量,需要增加对粮...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粮食产量 省级尺度 空间分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覃频频 牙韩高 何迪
在主要介绍多维尺度方法的发展,计算原理及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熏尝试将非计量MDS技术运用到交通运输领域快客运输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中熏探索乘客在评定快客运输服务质量时所依据的潜在标准。
关键词:
多维尺度技术 服务质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毓莹 周浩
湖南省耕地“非粮化”现象日趋凸显,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提出“非粮化”缓释策略,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20年湖南省地理空间属性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探析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格局及驱动机理,并提出缓释策略。结果表明:1)湖南省耕地“非粮化”水平整体波动上升,粮食安全情势不容乐观。2007—2017年耕地“非粮化”水平较前一阶段小幅度下降,2018—2020年耕地“非粮化”水平增幅明显;2)县域耕地“非粮化”水平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并在年际间表现出由四周向中部聚集的态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凤凰县、泸溪县、麻阳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等地;3)粮食单产为耕地“非粮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地势起伏度的驱动程度最低,二者交互驱动力对“非粮化”的解释度达93.2%。基于此,未来湖南省应开展差异化的区域“非粮化”管控对策、提高粮食产出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益,以针对性地缓解耕地“非粮化”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