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73)
- 2023(16335)
- 2022(13684)
- 2021(12759)
- 2020(10500)
- 2019(24100)
- 2018(23729)
- 2017(46287)
- 2016(24962)
- 2015(27928)
- 2014(27805)
- 2013(26848)
- 2012(24141)
- 2011(21439)
- 2010(21071)
- 2009(18773)
- 2008(17865)
- 2007(15215)
- 2006(13042)
- 2005(10971)
- 学科
- 济(98431)
- 经济(98317)
- 管理(71188)
- 业(66886)
- 企(55499)
- 企业(55499)
- 方法(45892)
- 数学(40108)
- 数学方法(39562)
- 中国(28099)
- 农(26766)
- 财(24163)
- 业经(22916)
- 地方(20970)
- 学(20153)
- 农业(18035)
- 理论(16559)
- 制(16311)
- 贸(16011)
- 贸易(16002)
- 务(15628)
- 财务(15551)
- 技术(15529)
- 财务管理(15519)
- 环境(15516)
- 易(15485)
- 和(15148)
- 企业财务(14708)
- 划(13636)
- 银(13235)
- 机构
- 大学(341016)
- 学院(339658)
- 管理(137893)
- 济(133030)
- 经济(130103)
- 理学(120981)
- 理学院(119680)
- 管理学(117415)
- 管理学院(116806)
- 研究(109378)
- 中国(78978)
- 京(71599)
- 科学(68971)
- 财(59059)
- 所(52344)
- 农(52215)
- 业大(51474)
- 中心(49994)
- 财经(48437)
- 研究所(48233)
- 江(47349)
- 范(45842)
- 师范(45408)
- 经(44333)
- 北京(44152)
- 院(40882)
- 农业(40822)
- 经济学(40184)
- 州(38690)
- 师范大学(37017)
- 基金
- 项目(245641)
- 科学(194516)
- 基金(179407)
- 研究(179195)
- 家(156047)
- 国家(154778)
- 科学基金(134670)
- 社会(113920)
- 社会科(107962)
- 社会科学(107936)
- 基金项目(96026)
- 省(95561)
- 自然(88106)
- 自然科(86128)
- 自然科学(86111)
- 自然科学基金(84514)
- 教育(82646)
- 划(80522)
- 编号(73007)
- 资助(72429)
- 成果(57509)
- 重点(54659)
- 部(53786)
- 发(51911)
- 创(51117)
- 课题(49412)
- 创新(47691)
- 国家社会(47137)
- 科研(46997)
- 教育部(46575)
- 期刊
- 济(137507)
- 经济(137507)
- 研究(96155)
- 中国(59151)
- 学报(53174)
- 科学(49288)
- 管理(49120)
- 农(47130)
- 财(44296)
- 大学(41186)
- 学学(38738)
- 教育(38112)
- 农业(32925)
- 技术(30169)
- 融(24364)
- 金融(24364)
- 业经(23893)
- 财经(22601)
- 经济研究(22238)
- 问题(19626)
- 经(19315)
- 图书(17841)
- 科技(16677)
- 业(16406)
- 版(15850)
- 理论(15845)
- 技术经济(15589)
- 现代(15495)
- 资源(15047)
- 商业(14882)
共检索到472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晶 陈海山
通过使用中国2007—2016年的县级面板数据,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证实集聚阴影的存在。利用高铁通车作为准自然实验,我们发现,高铁通车后,县的人均GDP下降2.6个百分点。机制分析表明该作用在与中心城市距离大致在97—195千米内的县最为明显,这正是"集聚阴影"的体现。我们还发现具有较好禀赋的县会凭借高铁实现经济增长,考虑到常住人口变动,高铁通车对县域经济的负面效应会减弱。这些都表明高铁通车有可能促进区域经济"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关键词:
高铁通车 集聚阴影 区域平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春芳 韩清
本文将高铁运营视为一项"准实验",在PSM&DID的方法下,运用2006-2013年夜间灯光数据检验高铁运营对城市经济活动是否存在"集聚阴影"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高铁运营对城市经济活动存在"集聚阴影"效应,"集聚阴影"的范围为远离高铁站点车程时间距离80-260分钟。高铁运营对距离高铁站点80分钟车程以内的城市经济活动有积极影响,而对80-260分钟车程内城市经济活动有抑制影响,且随着距离的增加,其负向影响逐渐消失。此结论表明,高铁运营改变了周边城市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距离高铁站80分钟以内的城市经济活动是以削弱"集聚阴影"范围内的地区经济为代价而增长的。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应用夜间灯光数据检验中国高铁运营对城市经济活动是否存在"集聚阴影"效应。高铁对城市经济活动"集聚阴影"效应的研究有助于缩小城市间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杏珍
以城市化推进现代化是一个切合实际的判断。而要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必须致力于两方面 :一是城市的规划发展 ,二是有效的要素集聚机制。现阶段要素集聚尤其是优质要素的集聚显得更为重要。本文拟就城市化建设中集聚人才的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城市化 集聚 人才 探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庄德林 刘雨晨 王帅
为探究高铁通车对中国城市创业投资网络的影响,论文以2001—2017年间投资于中国大陆的41692件跨城市创业投资事件为样本,研究高铁通车对城市创业投资网络集聚力、辐射力和联系中介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渐进DID模型)分析表明,高铁通车可以提高城市可达性,降低创业投资活动主体的综合交易成本,促进创新创业要素资源跨区流动,对创业投资网络集聚力、辐射力和联系中介力产生正向影响。中心城市的创业投资网络受高铁通车带来的正向影响更强。同时,高铁通车对创业投资网络最优作用范围依投资中心呈环形分布,投资中心辐射半径100~200 km的地区,创业投资网络集聚力、辐射力和联系中介力受高铁通车正向影响要明显强于100 km以内和200 km以外地区。此外,风险性低、回报稳定和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扩张期和成熟期阶段的创业投资网络集聚力、辐射力和联系中介力受高铁通车影响较种子期和初创期阶段更为显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赟赟 陈宪
高铁发展引起的通勤时间变化和劳动力流动,对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构建282个城市间的组对数据,实证分析了2007-2014年通勤时间对城市间收入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通勤时间减少1%,可以使得两个城市间的收入差距平均缩小约1.6%;特大城市的集聚效应依然影响着城市的增长趋势;高铁发展对城市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中长距离上更加明显。据此,本文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缩小收入差距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通勤成本 地区收入差距 劳动力流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星龙 冯全 杨梅 张华南
【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源不变图的病斑分割方法,以提高病斑识别程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将阴影区和非阴影区视为不同光源照明,通过最小熵法计算原图的光源不变图,在该图上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病斑进行分割,以采集的病斑叶片为材料,对该方法的处理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比较光源不变图法和H分量法的处理结果后发现,采用光源不变图法处理病斑不同区域的平均差异较H分量法更低,仅为10.7%;聚类分割算法对使用光源不变图法处理病斑图像的分割准确率为95.0%,较H分量法具有更高的正确率,且误检率更低。【结论】采用光源不变图法对病斑图像处理的效果好、性能稳定,同一目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处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符雅盛 张利华 朱志儒 刘丹丹 吴宗钒 马永明
植被是土地覆被分类的重要内容,植被分类对研究流域生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鄂西犟河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该区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剧烈,导致遥感影像存在大量阴影,制约了植被分类的精度。基于LandSAT OLI影像,使用ArcGIS的Hillshade模块,输入DEM数据和传感器具体参数,计算得到影像成像时刻阴影的准确分布;统计野外采集地物样本点在MNDWI、NDVI和RVI等指数上的差异;结合决策树分类法,分别设定阴影和非阴影下6类样本的阈值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该方法总分类精度能够达到92.93%,Kappa系数为0.912;(2)阴影和非阴影区植被具备明显的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特征,表现为阳面的植被指数整体高于阴面;3类林地的RVI值由高往低依次为:灌木,混交林和针叶林。(3)传统经验模型在不同纬度的适用性不同,无法精确提取阴影的范围,降低了分类精度;决策树—山体阴影模型作为一种智能分类方法,能够还原Landsat OLI影像准确的阴影分布,提高山地和丘陵等阴影面积大、形状复杂区域的植被分类精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庄德林 李楠 王琼 聂晓欣
独立董事的尽责履职对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独立董事履职的视角,对异地独立董事如何影响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考察了高铁通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异地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高铁通车则有效缓解了这一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异地独立董事因为监督、咨询和决策无效而不利于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高铁通车则主要通过改善监督和咨询职能的发挥,缓解上述不利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通车后不同背景特征的异地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存在差异化影响。具体而言,高铁开通后,具有行业专长、学术背景、海外背景的异地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显著正相关;而不论高铁是否开通,具有法律、财务背景的异地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显著负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文兴 罗琴慧
文章运用面板计量经济前沿方法来研究城市化问题,该方法能克服传统面板计量经济方法缺陷,借助于2005~2010年中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拟合效果更好,解释力更强;我国各省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相邻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够带动本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推进新型城市化的进程非常关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云廷
城市化过程是资源和要素在产业间和城乡地域间重新配置和组合的过程,是要素聚集和时空秩序的整合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通过城市聚集机制来完成的。文章以聚集经济理论为基础,从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导致城市聚集的经济机制。提出了“比较利益—互补利益—选择利益”共同构成的利益关系链,是引致城市聚集的基本动力的观点,同时,还以城市聚集过程中的两次效应为出发点,考察了城市聚集的实现过程及其调节机制。这种研究对于更好地透视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思考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进一步推进思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市聚集 动力机制 实现机制 调节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蒋维静
在全国城市展开土地经营 ,取得成绩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土地经营变成卖土地 ,制度阴影的存在等。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 ,提出了土地经营的再创新措施。
关键词:
土地经营 创新 城市运营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龙玉 李曜 宋贺
随着我国风险投资(VC)行业日趋成熟,VC对被投资企业的辅导及增值的作用得到了更多关注。建成高铁网络的"时空压缩"效应是否改变了我国VC的投后管理行为,并进一步表现为投资绩效的提升?本文分别以是否成功退出持股企业及投资回报率作为VC投资绩效的代理变量,利用高铁通车这一外生冲击,考察软信息传递和市场准入变化是否促使VC更多关注投后管理和发挥增值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高铁通车之后,风险投资和被投资企业之间的交流便利性提升,软信息更加容易传递,异地投资(尤其是距VC所在地50公里~400公里距离范围内的投资项目)的绩效较之前明显有所提高。同时,高铁通车加剧了高铁沿线城市风险投资市场的竞争,VC同城投资的退出率显著提升,但竞争也降低了VC的投资回报率。本文揭示了作为基础设施的高铁建设给风险投资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投资机会,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这种改善是由更充分的沟通和更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对被投资企业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高铁 软信息 市场竞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Lois Weis 闫晓庆 杜亮
全球化条件下急剧变化的经济结构给不同的社会群体带来冲击,一项关于一群生活在美国后工业化城镇中的中学生的前后跨度为15年的民族志追踪研究,揭示了如何从日常生活实践的角度理解阶级变迁过程,以及在去工业化时期,失去原有工作的白人工人群体如何在特定的社会结构与历史条件下,将自身重塑为一个独特的阶层。全球化时代的阶级重构过程与性别关系以及族群身份认同等因素之间存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关联。只有将社会群体置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以及相邻群体关系中考察,才能深刻理解这些过程,这就是构图式分析法(compo-sitional study)。这一研究思路应当适用于不同国家与背景下的社会人群研究,而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的新兴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耀彬 冷青松
人口集聚作为城市化的重要动力,其可能通过时间上的集聚和空间上的分异来影响城市化与雾霾变化之间的关系。基于集聚理论,选取2003—2016年中国20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人口密度表示人口集聚并作为门槛变量,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城市化与雾霾变化的动态关系,并进一步对比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城市化过程确实能显著地影响雾霾污染,但这种作用依赖于人口集聚的程度,即当人口密度值跨过门槛值后,城市化对雾霾污染呈现出边际递减现象。(2)通过东中西地带分区发现,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化对雾霾的影响均存在依赖于人口集聚的类似特征,而东部地区却没有出现类似的现象;同时通过南北分区发现,北方和南方城市化对雾霾的影响也存在依赖于人口集聚的类似特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东琪 鲁嘉颐 张明斗 牛方曲
当前地理学领域对镇域尺度的小城镇服务功能的研究存在不足。为弥补这一缺失,论文基于借用规模与集聚阴影的视角,对小城镇的服务功能开展定量评估,从高德地图开放API平台采集POI数据,选取与服务功能相关的14类行业,利用核密度法、层次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邻近上海的苏南地区小城镇的服务功能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靠近上海的小城镇服务设施核密度值总体较高。高密度区及次一级的密集区主要集中在各市的主城区、各区(县级市)及周边地区,并沿高速、国道和铁路等交通干线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点—轴”式空间结构,远离中心城区(镇)的小城镇除少部分人口较少的小城镇外,发展相对均衡。不同类型的服务行业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2)靠近上海的小城镇服务功能指数总体较高,主要集中在100 km缓冲区内,从150 km至200 km缓冲区服务功能指数依次递减。(3)上海对苏南地区小城镇服务功能指数有显著影响,100 km缓冲区内影响最为显著,苏南地区小城镇服务功能对上海的借用规模与集聚阴影过程并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