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78)
2023(7364)
2022(6047)
2021(6208)
2020(4536)
2019(10842)
2018(11145)
2017(18738)
2016(11690)
2015(13550)
2014(14392)
2013(13119)
2012(12285)
2011(11051)
2010(11790)
2009(10360)
2008(10644)
2007(9921)
2006(9134)
2005(8835)
作者
(30389)
(24901)
(24744)
(24084)
(15828)
(11945)
(11611)
(9792)
(9650)
(9637)
(8500)
(8367)
(7991)
(7991)
(7939)
(7839)
(7624)
(7399)
(7334)
(7244)
(6708)
(6131)
(6037)
(5979)
(5961)
(5660)
(5622)
(5458)
(5052)
(5015)
学科
(33187)
经济(33123)
管理(27025)
(23777)
教育(21626)
(19164)
企业(19164)
中国(18625)
理论(14810)
(12459)
方法(11898)
教学(11618)
(10502)
(10498)
(8813)
数学(8607)
业经(8582)
数学方法(8291)
农业(8279)
(6922)
银行(6911)
学法(6612)
教学法(6612)
(6550)
(6502)
(6312)
(6047)
劳动(6030)
(5988)
金融(5987)
机构
大学(157803)
学院(154588)
研究(53457)
(50519)
经济(48738)
管理(47788)
理学(38779)
理学院(38197)
中国(37872)
管理学(37123)
管理学院(36796)
(36194)
(33023)
师范(32797)
教育(32620)
科学(30036)
(28508)
(28098)
(26820)
师范大学(26561)
北京(24617)
中心(24332)
研究所(23369)
技术(22985)
(22778)
职业(22418)
财经(21132)
(19063)
(18883)
(18390)
基金
项目(84112)
研究(74147)
科学(65344)
基金(53511)
教育(44557)
(43897)
国家(43260)
社会(40914)
社会科(38110)
社会科学(38103)
科学基金(36037)
编号(35777)
(34820)
成果(34374)
(30643)
课题(28813)
基金项目(26238)
(25385)
资助(22923)
项目编号(21265)
(20660)
规划(20537)
重点(20464)
(20097)
自然(19982)
自然科(19478)
自然科学(19474)
自然科学基金(19095)
教育部(18394)
研究成果(18368)
期刊
(68035)
经济(68035)
研究(61308)
教育(60509)
中国(48009)
(24346)
管理(20876)
技术(20738)
学报(19293)
(17832)
大学(16545)
职业(16535)
科学(16382)
(14614)
金融(14614)
学学(13023)
图书(12962)
农业(11705)
财经(11074)
技术教育(10898)
职业技术(10898)
职业技术教育(10898)
业经(10545)
(9971)
论坛(9971)
书馆(9769)
图书馆(9769)
(9751)
经济研究(9197)
(9033)
共检索到268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严冬  
古代虽然没有劳动教育的说法,但是有耕读结合的传统,与现在的半工半读原理类似,都是在系统的学习之余进行一些社会性劳动。我们可以从古代的一些现象中获得一些启发,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与古代的劳动教育可能有相通的地方,但现代的劳动教育已然被社会赋予了更先进、更实际的意义。20世纪以来,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物质精神更加丰厚。于是,教育更多的是侧重于智育,而忽略了劳动教育,甚至把学生本来应该有的劳动实践时间压榨掉。在这种大环境下,高中和小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锻炼,生活能力下降,久而久之,青少年群体便会缺乏劳动意识。这种现状是劳动精神的流失,亟待改变。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这份文件在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方面上做出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解释,为劳动教育指明了一个大方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建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而高职院校对接的恰是企业的技术技能岗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劳动教育进课堂,进实习实训的方式引导学生转变劳动态度,改变劳动意识,引导学生认可自己的劳动成果的过程是劳动教育的另一层次的体现。做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荣辉  
劳动教育的精神怎样才能完全地贯彻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从而促进儿童全面地发展,进而显现劳动教育的价值,这涉及到劳动教育实践取向的问题。劳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应当以"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挖掘自然界的教育资源;尊重儿童的精神生活,深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依托国家共同体,走向教育共同体"为取向。只有这样,合乎理性、合乎道德的劳动教育才能得以完美地展现,儿童才能通过劳动教育充实自我的精神生活,建构自我未来的良善生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贾妍  辛磊  
文章通过对高职流通类专业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比较以及二者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高职院校流通类专业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的可能。借助高职流通类专业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融合递进式"教学模式,创新高职流通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高职流通类专业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途径建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章振乐  戴君  夏建筠  洪玉芬  章红英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的号召,针对先富起来的地区学校普遍存在的“富后不劳”“五育缺劳”“以动代劳”三大问题,本成果从“开心农场”这一劳动教育的载体创新出发,率先提出“新劳动教育”概念。历时12年,本成果逐步明确了以“从小热爱劳动”为宗旨的学校劳动教育新内涵,建成了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创建了目标清晰、内容丰富、途径鲜明、方式多样的实施模式,整合了劳动教育新资源,形成了学校主导的“学校+农场”“学校+农户”“学校+企业”等劳动教育新共同体,实现了劳动教育的新样态。同时,本成果形成了“价值创新、课程引领、系统实施、区域推进”的改革经验与方法,打造了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样本。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柳友荣  
中国共产党百年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百年历程中,我们党对高校劳动教育的功能、目标、本体的认识不断深化,积累了丰富、系统的劳动教育经验。推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提质增效,要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追求美丽劳动、以劳育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郑瑞强  胡军华  付仙兵  
劳动教育可以树德、增智、健体、育美,劳动育人是"五育并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支撑。高质量开展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工作,准确把握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蕴含与逻辑演进,系统思考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方面仍存在的设计碎片化、实践浅层化、评价简单化等问题,优化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实施劳动教育能力提升计划,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全面推进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落实落地。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章振乐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针。如何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是每一个教育者必须思考和实践的课题。1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始人中国教科院孟万金教授在深入系统总结古今中外德育经验教训,尤其在吸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班建武  
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内涵必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在立场上,在劳动教育中充分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实质"而非"形式"的结合;在内容上,体现一种发展的教育观,重视闲暇教育和消费教育;在功能上,强调劳动之于个体的存在性价值,以赋予个体在劳动教育中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和意义感,丰富其关系属性并提升其审美人格;在实践上,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构建一种整合、开放性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磊  
劳动教育既是"五育并举"育人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方式变革创新的重要路径,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维的限制和束缚,很多高校未能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即便个别院校开展了劳动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机制不健全、形式片面化、观念边缘化、趋向功利化等特征,限制了劳动教育原有功能的发挥和学生的全面成长。文章结合劳动教育在新时期的现实意蕴,针对其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不足,从多个维度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改善措施和有效实践路径,为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效、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进行了有益探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班建武  
准确把握大学劳动教育的学段特征是有效推进大学劳动教育的认识前提。当前,大学劳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其教育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与中小学区别不大,甚至是简单重复。这必然会导致大学劳动教育的低效。大学劳动教育区别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关键点就在于大学劳动教育要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提升劳动教育的科技含量;要着力揭示完整劳动世界的复杂性,增加劳动教育的思想含量;要充分实现与专业学习的有机融合,增强专业实践的劳动真实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吕玉曼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地位的路径之一。新时代背景下重新诠释劳动教育的内涵是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前提,也是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及促进人性解放的关键。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培养学生的劳动行为和创造适宜的劳动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注重劳动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既要为活动设置清晰的目的,又要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兴趣集中在劳动过程中;以创造性劳动为主要形式,明晰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刻意义,狠抓知识和技术技能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在劳动过程中坚持手脑结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建军  吴伟生  傅强  蔡雪霁  管玲凤  陈天宇  
当前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如何实施评价的研究较少,由于评价制度的缺乏和不完善,导致劳动教育大多被弱化、流于形式、不成体系。文章结合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对劳动教育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开展实践应用研究,构建了一套家、校、企、社、平台的多元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剑波  
区域劳动教育共同体是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成的推进劳动教育的利益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目标、身份认同和利益共享三类核心要素构建出的责任共同体、实践共同体、育人共同体。以区域劳动教育“1+1+N”实践模式为例,借助多主体共商,构建区域劳动教育责任共同体;依托项目共建,打造区域劳动教育实践共同体;贯彻利益共享,铸就区域劳动教育育人共同体,为区域推进劳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美华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生产劳动的作用,强调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劳动的价值、歌颂了劳动的伟大,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但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劳动教育的实施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和短板,制约了劳动教育的普及发展和效能转化。因此,当前加强劳动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把劳动教育融入学生学习成长全过程,并完善统筹协同抓落实的制度机制,对于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