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16)
2023(9996)
2022(7644)
2021(6501)
2020(4634)
2019(10267)
2018(9794)
2017(17720)
2016(9620)
2015(10552)
2014(10707)
2013(10724)
2012(10598)
2011(10005)
2010(10319)
2009(9510)
2008(9160)
2007(8574)
2006(8025)
2005(7273)
作者
(29984)
(25112)
(24782)
(23444)
(15636)
(11983)
(11180)
(9669)
(9623)
(9045)
(8552)
(8297)
(8101)
(7976)
(7653)
(7574)
(7239)
(7221)
(7204)
(7142)
(6490)
(6210)
(5945)
(5791)
(5722)
(5672)
(5622)
(5509)
(5178)
(5035)
学科
(52561)
经济(52516)
(28634)
(27977)
管理(23545)
中国(19950)
地方(19668)
业经(19336)
农业(19114)
(16022)
企业(16022)
(12408)
产业(10742)
方法(10169)
(10119)
金融(10119)
(10109)
银行(10100)
(10061)
地方经济(9961)
(9951)
发展(9817)
(9795)
(9629)
信息(9264)
农业经济(9025)
总论(8903)
信息产业(8756)
数学(8455)
数学方法(8392)
机构
学院(146703)
大学(141932)
(62216)
经济(60735)
研究(56961)
管理(52152)
中国(43983)
理学(43186)
理学院(42621)
管理学(42028)
管理学院(41717)
科学(32722)
(31535)
(30752)
(28488)
(28270)
中心(26422)
研究所(25336)
(24834)
(22881)
师范(22694)
农业(22438)
业大(21191)
财经(20836)
(20552)
北京(20468)
(20413)
(20095)
(18695)
经济学(18679)
基金
项目(92358)
研究(73318)
科学(72708)
基金(63795)
(54671)
国家(54064)
社会(48069)
科学基金(45903)
社会科(45355)
社会科学(45348)
(38440)
基金项目(32799)
编号(31531)
教育(31490)
(30806)
(27518)
成果(26570)
自然(24809)
自然科(24176)
自然科学(24174)
资助(24148)
自然科学基金(23691)
发展(22844)
课题(22532)
(22423)
重点(20763)
国家社会(20133)
(19189)
(18989)
(18381)
期刊
(85543)
经济(85543)
研究(49265)
中国(40581)
(36110)
农业(23898)
学报(21175)
科学(20880)
教育(20834)
(19533)
(19298)
金融(19298)
管理(19157)
业经(18558)
大学(16993)
学学(15684)
技术(12927)
经济研究(12464)
问题(10834)
农业经济(10136)
(9912)
财经(9875)
图书(9444)
农村(9439)
(9439)
(8586)
(7988)
世界(7817)
经济问题(7791)
商业(7503)
共检索到248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泰   余衍  
我国数字乡村正从试点先行逐步迈向全面推进与大力发展新阶段。数字乡村建设基础框架日益完善,乡村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等重点应用场景加速融合创新。与此同时,数字乡村建设也面临目标定位不清晰、农业信息化程度低、数字应用场景挖掘不到位等问题。借鉴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实践模式,建议分类推进数字乡村具体实践,聚焦智慧农业,加快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拓展乡村数字应用场景,打造数字乡村示范标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素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产业振兴必须立足高质量发展。本文结合我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精准选取乡村产业项目;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乡村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服务保障;完善落实产业扶持政策等,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燕  赵楷  
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关键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数字经济与乡村经济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形成新业态,推动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数字经济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破除旧有观念束缚,城乡数字鸿沟和生产流通限制,利用数字化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同时注重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等的建设与动态调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娅妮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发展乡村数字经济,为建设强大的数字中国而努力。基于新型智能数字技术和乡村产业有效融合,有序开展乡村数字经济活动,能够赋予乡村高质量发展强大的动力。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并逐渐延伸到乡村农业发展领域,逐渐赋能农产品生产和发展的各个流程,指引乡村产业发展,提升乡村经济水平。数字经济发展不但能够改造城市面貌,更能助力“三农”提质增效。如今我国已经在发展乡村数字经济上下功夫,致力于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从探索数字经济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分析入手,提出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卫利珍  
在信息技术日渐发展成熟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力求通过发挥数字化工具和媒介的作用,促进乡村科技、文化发展,提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章简述社区教育与数字乡村的内涵,分析社区教育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才培训服务水平、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强化数字赋能建设等,通过社区教育丰富乡村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其综合素养,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满足乡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建言献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香品  王星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乡村既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工作,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引入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及国家治理理论分析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路径,结合文献检索和专家评判等方法识别影响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诸多因素,运用改进的解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因素间层次关系和关联机制,构建因素层次递阶结构。研究认为,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路径是:以农村居民为主体,激发农村居民创造性;应提高农村生产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以及强化多主体协同、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上层建筑;通过对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初始因素的识别与因素集的模型构建分析,可以发现:数字素养是影响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因素,数据共享和资本投入为直接因素;治理体系、乡村文化、数字基础设施和主体关联等9类因素交互作用,共同成为驱动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间接因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董雨昕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引导数字经济融入农村农业生产生活已然成为了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转变的基本方向。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专业人才的缺失、数字治理体系的不完善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发挥政府主导,引领数字经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根据财政部"根在基层"青年调研实践活动统一部署,金融司牵头的青年联合调研团赴山东省烟台市栖霞、莱州的7个村镇,开展"农业保险提质增效"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以及和基层政府部门、保险公司、种植和养殖大户代表等座谈交流,调研团感到基层部门和农民群众对农业保险政策普遍较为认可,但也存在许多诉求亟待解决。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春莲   陈扬扬   李茂林  
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探讨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显著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和资本水平均能正向调节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果。影响机制检验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创新效应、普惠效应以及产业升级效应,间接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且教育水平、资本水平能够显著强化上述机制。门槛效应回归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以自身为门槛的三重门槛效应。因此,须加速乡村数字新基建布局,畅通数字乡村建设的赋能渠道,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举措,提升地区教育水平,建设高水平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邓宇  
加快银行业综合经营高质量发展是应对未来风险挑战的重要议题,也是破解金融发展不均衡、国际金融竞争力不足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可靠路径。应该明确的是,中国银行业综合经营与欧美或其他国家有本质不同,在金融服务理念、金融发展模式、金融创新机制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论文提出,银行业综合经营应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导向,兼具国际视野,立足国情特色,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把综合经营高质量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提升综合经营监管治理水平,持续增强银行业综合经营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小银  
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从资源要素错配视角出发,实证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缓解土地资源错配与劳动力资源错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亦会通过加剧资本错配抑制农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具体呈现出“西部>东北>中部>东部”的特征。由收敛模型检验结果可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收敛性客观存在,而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促进其区域收敛的“加速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明  
数字技术铸就农业现代化,促使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所依托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分析了行业现状及痛点,构筑了数字助农的逻辑框架。本文认为,利用“数字乡村”战略开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局要以数字激活农业发展潜能、引领农业技术革新、赋能农业生产要素,完善决策评估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小银  
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从资源要素错配视角出发,实证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缓解土地资源错配与劳动力资源错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亦会通过加剧资本错配抑制农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具体呈现出“西部>东北>中部>东部”的特征。由收敛模型检验结果可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收敛性客观存在,而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促进其区域收敛的“加速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群芳   闵佳迪   郭沛瑶  
[目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背景下,分析如何增强产业韧性,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法]基于新发展阶段的时代要求,使用中国30个省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2013—2019年数据,从互联网发展和数字普惠金融的角度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从抵抗力、恢复力、再造力3个维度衡量乡村产业韧性,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方面分析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增强产业韧性,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仍然成立;产业韧性在数字经济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明显的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通过增强乡村产业韧性,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方面,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城镇化水平较高的省份比较显著,在城镇化水平较低的省份不显著,在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省份不显著,在政府干预程度较低的省份比较显著;非线性分析方面,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门槛特征,只有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才会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结论]为更好地利用数字经济增强产业韧性,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乡村产业主体使用无人机、传感器、智能机器人等数字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乡村产业韧性;加强乡村数字知识宣传和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各类高校、科研机构与乡镇企业合作,在农村地区开展数字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普及教育;推动数字技术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乡镇企业与数字技术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的广泛应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李娜  
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产业创新与兴旺为核心,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创新农业产业新业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现阶段我国乡村新产业与新业态存在“三产”融合不足、产业同质化严重及乡村产业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本文从新产业、新业态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着手,从宏观乡村产业体系、中观乡村产业链及微观乡村产业特征,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布局及弥补人才不足短板等发展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