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8)
- 2023(12623)
- 2022(10031)
- 2021(9299)
- 2020(7380)
- 2019(16607)
- 2018(16451)
- 2017(31171)
- 2016(17132)
- 2015(19124)
- 2014(18945)
- 2013(18273)
- 2012(16626)
- 2011(15107)
- 2010(15418)
- 2009(14493)
- 2008(14370)
- 2007(13510)
- 2006(12372)
- 2005(11511)
- 学科
- 济(69046)
- 经济(68940)
- 业(59348)
- 农(51476)
- 管理(49262)
- 企(36973)
- 企业(36973)
- 农业(34903)
- 业经(24529)
- 中国(22505)
- 制(19780)
- 方法(19072)
- 财(18045)
- 地方(17149)
- 数学(15639)
- 数学方法(15443)
- 发(14467)
- 体(14386)
- 农业经济(12598)
- 策(12548)
- 银(12287)
- 银行(12274)
- 发展(12104)
- 展(12091)
- 行(11796)
- 贸(11539)
- 贸易(11531)
- 易(11286)
- 学(11038)
- 融(10983)
- 机构
- 学院(240531)
- 大学(234333)
- 济(100438)
- 经济(98224)
- 管理(90298)
- 研究(83086)
- 理学(76786)
- 理学院(75995)
- 管理学(74776)
- 管理学院(74332)
- 中国(65633)
- 农(56230)
- 京(49402)
- 科学(47473)
- 财(47190)
- 农业(42374)
- 所(40812)
- 江(39627)
- 中心(39358)
- 业大(38981)
- 研究所(36274)
- 财经(35633)
- 范(32350)
- 经(32206)
- 师范(32084)
- 州(30964)
- 北京(30433)
- 院(29577)
- 经济学(29243)
- 省(28320)
- 基金
- 项目(155009)
- 科学(122608)
- 研究(120954)
- 基金(110712)
- 家(95159)
- 国家(94160)
- 科学基金(80813)
- 社会(78240)
- 社会科(73626)
- 社会科学(73609)
- 省(62611)
- 基金项目(58331)
- 教育(54458)
- 编号(51811)
- 划(50764)
- 自然(47996)
- 自然科(46817)
- 自然科学(46809)
- 自然科学基金(45992)
- 成果(42898)
- 资助(42514)
- 课题(36095)
- 发(35620)
- 制(35533)
- 重点(34876)
- 部(34492)
- 农(32368)
- 国家社会(32329)
- 创(32221)
- 性(31831)
- 期刊
- 济(127303)
- 经济(127303)
- 研究(72791)
- 农(62376)
- 中国(59858)
- 农业(41833)
- 财(36253)
- 学报(35021)
- 科学(34326)
- 管理(33079)
- 教育(30222)
- 大学(28828)
- 融(27625)
- 金融(27625)
- 学学(27059)
- 业经(27040)
- 技术(21662)
- 业(19823)
- 问题(17886)
- 财经(17739)
- 经济研究(16790)
- 农村(15751)
- 村(15751)
- 农业经济(15421)
- 经(15259)
- 版(14339)
- 世界(13804)
- 经济问题(12366)
- 现代(11950)
- 社会(11631)
共检索到383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洋 戴蓬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为了缓解和消除贫困,我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反贫困行动,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农村贫困现象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依据我国政府确定的农村贫困标准,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3%左右。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我们基本解决了上亿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在中国历史上和世界范围内都是了不起的成就。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锡明 王海芳
反贫困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过去的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政府主要采用了“经济增长扶贫战略”和“目标瞄准扶贫战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现阶段我国的贫困人口分布发生了改变且扶贫任务更加艰巨,反贫困行动需要采取新的思路来取得全面突破。本文认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是新时期政府扶贫战略应采取的新举措,并从社会保障和扶贫的关系、农村贫困特征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进行了分析探讨,论述了社会保障在反贫困战略中的支撑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永忠 范龙昌
文章认为,新形势下农村贫困问题复杂:绝对贫困大有改善,相对贫困日益突出,返贫现象凸显严重,追根溯源权利贫困是导致农村贫困的根源。文章透过制度分析,通过重塑农村组织,深化市场体制,完善制度创新,强化运行机制,厉行执行监督系统化措施,构建农村反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强化制度之间的联动效应,将农村贫困治理融入区域和整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实现农村扶贫工作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中国 农村贫困 诱因 制度 创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丁谦
西部是全国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全国592个贫困县中,西部占一半多,有307个(中部208个,其余在东部),至1996年上半年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减少到2200万人。目前,西部人民的生活得到明显改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赖景生
新时期西部农村反贫困,对于推进城乡统筹、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特殊的重大战略意义。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资料分析表明,新时期西部农村贫困除了人口数量大分布广之外,还呈现贫困程度深、边境性、民族性与脆弱生态环境空间分布高度一致性等新的特征。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必须将农村反贫困问题纳入其要义之中。
关键词:
西部农村 贫困 特征 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韩建民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经济增长成为减贫的主要推动力。但是,随着贫困形式的变化,消除贫困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像甘肃这样西部欠发达省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贫困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甚至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其中,部分地区贫困程度还相当严重,贫困原因错综复杂,是集"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传统"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深度贫困。因此,采取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步伐,大力提高经济增长能力;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组织农业生产;坚持产业富民取向,推动全民创业行动;把贫困地区妇女的扶贫作为重点;积极采用和推广新型的扶贫模式;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建新
一直以来,非正规金融处于被打击的状态,但是,作为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产物,它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在许多地区呈扩大之势。非正规金融的制度优势使其在农村反贫困中发挥了正规金融难以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对于反贫困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反贫困 非正规金融 制度安排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曦 刘慧玲
迅速有效地缓解和逐步消除农村贫困现象是21世纪初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极具挑战性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全面推进我国农村反贫困治理,必须冷静客观地分析农村贫困的严峻态势及存在的难点问题,以全新的理念确立农村反贫困治理的基本目标体系,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配套的反贫困战略措施,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生产和发展需求,推动我国农村反贫困治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贫困 反贫困治理 基本目标 战略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左停 徐秀丽 齐顾波
本文将贫困与风险相联系,认为贫困是一个静态的、容易具体描述的现象,是标;而风险则是动态的,难以预知的,是本。风险—脆弱性—贫困是认识贫困现象的一个重要视角,因而也为反贫困战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构建社会安全网,阻隔或切断风险与贫困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降低或消除穷人的脆弱性。本文在对社会安全网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构建社会安全网的迫切性和时机条件,最后提出了构建社会安全网的若干设想。
关键词:
脆弱性 风险 社会安全网 贫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秀荣
反贫困是当今世界各国的重要政策目标之一,但实施反贫困政策与是否脱贫不是一回事。全世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脱贫效果不佳,新中国初期30年冀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来使农民集体脱贫的效果也不佳,中国的有效脱贫始于农村改革开放。中国脱贫的主要特点是脱贫人口多、脱贫速度快、脱贫地区广、总体脱贫稳定性好。中国成功脱贫的要素是:1993年前的脱贫基本归功于经济发展的"涓滴效应",1993年之后主要归功于政府系统推进的反贫困政策,其中尤其是扶贫组织建立、机制完善、强有力的行政执行能力、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巨量的资金投入等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的脱贫依然还是低水平的,2020年后的反贫困任务主要是提高脱贫标准与缩小相对贫困并行、从一般贫困转向特殊群体、从单维贫困拓展到多维贫困、从农村贫困延伸到城市贫困,尤其要重视的是如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要把握好城乡扶贫政策侧重点、贫困标准设定与计算等问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玉亮 邓宏图
对一个转型社会来说,贫困是由于导致贫困的"制度",后者与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消费等因素共同形成一种具有循环累积性的"联动机制",最终使农民既缺乏能力,又缺乏权利,陷入制度性贫困状态。此外,社会转型也将导致原有产业、就业结构乃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使原来适应于传统社会的人们不能适应于转型过程中及其转型后的社会,进而演变成马克思意义上的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者。要打破这种制度性的"贫困锁定",一个可行的政策选择就是在农地承包制的基础上重建合作经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金融,构建有效的社会保障体制,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并同时在农业内部发展更多的非农产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新 沈扬扬
借助2002—2008年天津市农村家户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天津农村整体及不同经济活动类型农户的贫困规模、深度、强度及变化情况,并对政府两次补贴政策的减贫效果进行了定量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在考察期内天津农村贫困状况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其中,务农农户的贫困规模、贫困程度和贫困强度均远远大于非农经营农户、务工农户和兼业农户;政府2005年和2008年人均300元和500元的补贴对天津农村地区整体上产生的减贫效果非常有限;补贴对务农农户的减贫效果最明显,而对务工农户、非农经营农户与兼业务工农户的减贫效果均不明显;此外,虽然2008年政府提高了补贴的标准,但是受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减贫效果反...
关键词:
FGT指数 政府补贴 减贫成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永平 周丕东 黄海燕 刘希磊
新时期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2020年我国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在分析新时期农村反贫困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扶业与扶人并举、区域瞄准与人口瞄准相结合的扶贫开发总体思路,并从"两项制度"衔接、推进区域连片开发、完善"大扶贫"联动机制和扶贫资金投入与监管机制、健全贫困动态监测与绩效考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