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29)
2023(3505)
2022(2615)
2021(2756)
2020(2211)
2019(4919)
2018(4527)
2017(7569)
2016(5127)
2015(6337)
2014(6314)
2013(5614)
2012(5045)
2011(4302)
2010(4425)
2009(3783)
2008(3862)
2007(3305)
2006(2911)
2005(2591)
作者
(10713)
(8733)
(8701)
(8673)
(5501)
(4249)
(4062)
(3452)
(3415)
(3253)
(2955)
(2916)
(2868)
(2849)
(2781)
(2727)
(2642)
(2527)
(2456)
(2418)
(2328)
(2156)
(2101)
(2069)
(2050)
(2046)
(2010)
(1995)
(1824)
(1816)
学科
(19379)
管理(17036)
财政(11497)
(11428)
(10895)
经济(10882)
(10364)
企业(10364)
(9209)
中国(8058)
(7548)
财务(7546)
财务管理(7506)
企业财务(7182)
教育(7182)
(5233)
理论(4555)
教学(4477)
地方(4047)
制度(4013)
(4013)
(3940)
学校(3699)
政治(3546)
思想(3494)
体制(3488)
(3470)
(3426)
思想政治(3376)
政治教育(3376)
机构
大学(55989)
学院(55488)
(18835)
研究(18574)
(17756)
经济(17196)
管理(15598)
理学(12859)
中国(12842)
理学院(12670)
管理学(12341)
管理学院(12227)
(12135)
财经(10268)
(10163)
科学(10065)
职业(9991)
(9791)
师范(9757)
教育(9686)
(9202)
技术(9183)
(9176)
北京(8071)
财政(7806)
(7765)
中心(7631)
研究所(7609)
师范大学(7578)
财经大学(7169)
基金
项目(31215)
研究(29242)
科学(24048)
基金(18823)
教育(17438)
社会(16297)
社会科(15241)
社会科学(15234)
(14465)
(14397)
国家(14254)
编号(14141)
成果(13467)
科学基金(12310)
课题(11863)
(11554)
(10681)
基金项目(9527)
(8890)
大学(8860)
项目编号(8784)
规划(8319)
研究成果(7805)
(7684)
(7676)
阶段(7663)
重点(7662)
(7589)
资助(7560)
(7304)
期刊
研究(25925)
教育(23737)
(23239)
经济(23239)
中国(21304)
(20562)
职业(7560)
大学(7365)
学报(7244)
(6484)
财政(6484)
技术(6146)
财经(5875)
会计(5775)
管理(5744)
财会(5083)
学学(5055)
(5052)
高等(5037)
(4752)
科学(4685)
经济研究(4506)
图书(4452)
(4379)
金融(4379)
高等教育(4202)
技术教育(4021)
职业技术(4021)
职业技术教育(4021)
书馆(3566)
共检索到102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志敏  
自从现代大学诞生的那一天起,资金短缺就一直是其面临的"世纪难题",大学也总是需要更多的经费。目前,越来越上涨且难以削减的办学成本,更是加重了大学经费短缺的现实及预期程度。这意味着花费巨大的大学尤其是有着办学雄心和长远目标的大学,要单独依靠某一项或少数几项收入,既不可取,也不可靠,甚至会将自己带向一种危险境地。对我国公立院校来讲,则需要多方寻求额外的支持以使其财政来源多样化,即走出"少钱少干、没钱不干"的公币模式,如此这样,才能脱离财政困境,开拓新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本刊评论员  
李鹏总理在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软科学研究。"这是自党的十三大提出"大力发展软科学"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再一次对各级领导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号召。"加强软科学研究"对加快我国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建立和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目前,世界政治、经济的"集团化"和"区域化"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永友  杨春飞  
扩大财政可自主抉择空间,提高财政政策应对各种不确定冲击的能力,稳定经济高质量增长,是当今各国面临的共同议题。本文基于Heller(2005)等经典定义,通过构建一个简化经济增长模型,立足中国经济和财政治理实践,估计了中国及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可自主抉择空间。结果显示,由于多年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中国的财政可自主抉择空间自2016年就呈现出快速下降趋势,到2022年,已降至6%以下。脆弱的财政可自主抉择空间,使得财政应对外生冲击的能力变得非常有限,如果未来五年全球再次遭遇类似新冠肺炎疫情强度的外生冲击,中国财政可自主抉择空间不到2036年就会被完全耗尽,进入刚性支付危机。虽然在全国层面,中国目前还有一定的财政可自主抉择空间,但在地区层面,如吉林、重庆、湖北等部分地区,即使在2023年之后不再实施进一步减税降费和支出扩张,其财政可自主抉择空间也已趋近于0。防范刚性支付危机在局部地区爆发是中国财政治理应有的底线思维。本文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除了转移支付、债务限额管理等激励地方政府突破预算约束实施财政扩张的制度性安排,超目标增长冲动和晋升激励也是侵蚀财政可自主抉择空间的重要因素,面对不确定的内外部冲击,在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有力的同时始终保持财政有一定可自主抉择空间,除了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更重要的是持续提高支出效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苑广睿  
一、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理论分析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是相对于财政自动稳定器而言的,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变化情况,为达到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采取相应的公共支出和税收措施,是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昉  罗汉武  
本文基于相机抉择原则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实际运用,运用时间一致性、趋势性研究,对中国财政政策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分析,从制度背景、国情实际、自身特性及操作难度等方面分析相机抉择在运用过程中产生宏观调控实际效应偏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丽凤  
推动技术进步的财政政策抉择李丽凤技术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生产过程,通过提高设备装备技术水平,改进工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决策水平,使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组合和产品要素发生变化,带动经济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建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段国旭  
一、反群体贫困与反地域贫困的政策分野贫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识别和度量贫困则是缕析这一复杂社会现象的基础和关键。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将贫困定义为"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最近的研究(魏后凯、邬晓
[期刊] 改革  [作者] 雷启振  汪小勤  
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重要渠道。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农规模不断扩大,但其总规模仍偏小,稳定性较差,其结构不合理未得到较大改进。应继续扩大财政支农规模,充分发挥其积极推动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加快财政支农政策转型,从相机抉择到以"自动稳定器"为主的二者兼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燕菁  
土地财政是中国城市化启动的关键制度,对于城市化原始资本的积累起到重要作用。土地财政也带来资源浪费、金融风险和贫富分化等一系列问题。简单地放弃土地财政并转向税收,可能带来一系列风险。土地财政不应简单放弃,而应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完成而不断升级乃至逐渐退出。在此之前,土地财政不应轻言放弃。保障房制度,可以利用土地财政为劳动力的城市化提供原始资本。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少岩  张亮  
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为应对面临的新挑战,必须摒弃传统的"规模冲动"和"速度情结",加快创新转型,建立更加适应新常态要求的差异化发展模式。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风险逐渐增加、不良贷款增多、存贷利差缩小、隐性担保消失、互联网金融冲击、监管更加严格等挑战,在风险控制、产品开发、经营理念等方面着力提高商业银行竞争能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立勇  李富强  
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产出效应、通货膨胀效应的非对称性。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产出效应还是通货膨胀效应,我国财政政策均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明显大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并且其对产出的影响也更为持久,而在通货膨胀或价格效应方面也是如此,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价格的影响远比紧缩性财政政策大且深远。对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效应的非对称性检验结果可从价格和工资黏性的角度进行解释,而对于财政政策产出效应的非对称性检验结果可从公众预期、政府政策实践和消费者信用市场不发达等方面寻找原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馨  康锋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的每次波动,中国政府都实施了相机抉择型财政政策。1998年开始的"积极财政政策",改变了中国财政政策的运作模式,使之从被动型赤字财政政策转到主动型上来了,大大加强了相机抉择型财政政策运作的分量,取得了一定的甚至很大的效果,但负作用也显而易见,增强了经济运行对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性的依赖。这就需要对中国的财政政策实践重新进行思考。本文运用时间一致性理论,对中国财政政策与经济波动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其结论为:财政政策中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是政府支出,而政府支出中的相机抉择部分是导致经济波动的关键原因;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若干既有看法是似是而非的;政府必须选择规则型的财政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宏宝  
2004年10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财政政策时间一致性的关注,遵守规则的政策主张似乎又一次回归主流。通过比较英、美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政策的变迁以及通过分析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不同的理论假设,我认为在制定财政政策时必须两者兼顾。我国现行的稳健(中性)财政政策恰恰体现了这种思想的内涵与本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德孟  
毋庸置疑,中国十年经济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同时看到,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并非令人十分乐观。从财政方面来讲,高额的财政赤字,巨额的债务负担,尤其是一个有效的财政调控机制从面财政收支机制在我国并未形成,这使得我国财政形势的前景更是吉凶难卜。本文拟从对我国目前财政面临的困境及成因的分析出发,试图通过分税制财政体制模式的设置来理顺我国财政体制,并藉此摆脱我国财政面临的困难局面。一、困境:日趋恶化的财政收支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