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99)
- 2023(3999)
- 2022(2839)
- 2021(2677)
- 2020(1946)
- 2019(4399)
- 2018(4264)
- 2017(8327)
- 2016(4403)
- 2015(4965)
- 2014(4950)
- 2013(4491)
- 2012(3845)
- 2011(3613)
- 2010(3583)
- 2009(3321)
- 2008(3294)
- 2007(2960)
- 2006(2724)
- 2005(2575)
- 学科
- 济(20097)
- 经济(20070)
- 管理(11147)
- 业(10267)
- 企(9039)
- 企业(9039)
- 中国(7856)
- 方法(6335)
- 业经(6186)
- 农(5616)
- 理论(5023)
- 学(4777)
- 地方(4767)
- 发(4697)
- 财(4425)
- 数学(4403)
- 数学方法(4345)
- 发展(4158)
- 展(4141)
- 农业(3828)
- 制(3668)
- 产业(3221)
- 和(3211)
- 教育(3194)
- 银(3027)
- 银行(3027)
- 镇(3008)
- 行(2921)
- 融(2764)
- 金融(2763)
- 机构
- 大学(63580)
- 学院(62614)
- 济(26751)
- 经济(26154)
- 管理(22834)
- 研究(21931)
- 理学(19608)
- 理学院(19386)
- 管理学(19106)
- 管理学院(18971)
- 中国(16088)
- 京(13222)
- 财(12837)
- 科学(11932)
- 财经(10089)
- 范(10083)
- 所(10068)
- 师范(10036)
- 江(9547)
- 经济学(9307)
- 中心(9240)
- 经(9186)
- 研究所(9029)
- 北京(8265)
- 院(8205)
- 师范大学(8153)
- 经济学院(8148)
- 州(7607)
- 财经大学(7546)
- 农(7349)
- 基金
- 项目(40275)
- 科学(32475)
- 研究(32347)
- 基金(29548)
- 家(25086)
- 国家(24835)
- 社会(22185)
- 科学基金(21596)
- 社会科(20876)
- 社会科学(20870)
- 省(15157)
- 基金项目(14894)
- 教育(14891)
- 编号(13415)
- 划(12821)
- 自然(11748)
- 成果(11713)
- 自然科(11457)
- 自然科学(11454)
- 自然科学基金(11261)
- 资助(10901)
- 国家社会(9633)
- 课题(9384)
- 发(9381)
- 重点(9191)
- 部(9065)
- 创(8480)
- 性(8359)
- 项目编号(8323)
- 制(8199)
共检索到96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武前波 徐伟
特色小镇概念产生于浙江经济实践,并推动了全国小城镇向特色小城镇的转型。基于新时期都市社会发展现实,剖析了传统小城镇和特色小镇的时代语境差异,以及相互发展演变的内在机制。从中发现,小城镇是传统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重要行政与经济职能,属于乡村地域社会的专业化经济节点或公共服务中心。特色小镇则打破了传统等级化的城镇体系逻辑,成为都市社会语境中专业化集聚经济的重要功能节点,既可依赖于传统集群经济的重要基础,也可脱胎于相对繁荣的创意文化和创新创业新经济,或者产生于大都市外围蓬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树军
本文在对我国小镇建设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建设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和谐、人民生活幸福小城镇的"海青模式"。该研究为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小镇、彰显本土特色、激发内生动力、促进产城融合提供有益借鉴,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树军
本文在对我国小镇建设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建设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和谐、人民生活幸福小城镇的"海青模式"。该研究为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小镇、彰显本土特色、激发内生动力、促进产城融合提供有益借鉴,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栾淑梅 寿金宝 魏晓晶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房地产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前景,小城镇的房地产开发也已进入升温阶段,并逐渐成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角色。由于小城镇具有的特殊性,投资其房地产开发既有一定的机遇,又存在着风险。因此,研究小城镇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机遇与风险,充分利用其有利因素,扬长避短,对投资小城镇房地产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城镇 房地产投资 机遇 风险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侯爱敏
小城镇的功能因区域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条件而变化,因而相应的战略定位和制度设计须能因应而创新。苏州案例的解剖,从微观角度揭示出新时期苏州小城镇理应承担的十大功能,其中量有部分是小城镇传统功能的延续,但更多是新的历史阶段赋予小城镇的新使命、新责任。然而由于当前小城镇所执行的政策与制度,主要源自人们对前一个发展阶段中小城镇发展规律和问题的判断,客观上导致了当前小城镇城乡"夹心层"和"政策洼地"的处境,使小城镇难以胜任新时期新的历史使命。因此,改革那些源自前一个发展阶段小城镇功能定位基础上的战略和制度设计,满足新时期小城镇功能与潜力发挥的需求,势在必行。
关键词:
小城镇 功能 苏州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亚平 汪进
系统论述了小城镇特色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内涵,分析了特色的形成机制及消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小城镇特色的塑造应从主客体两方面入手,客体塑造是特色形成的基础,内容包括小城镇特色的保护与创新;主体塑造是特色形成的保障,内容包括小城镇特色的教育与传播。
关键词:
小城镇 特色 特色的塑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路培 马世梁 刘贺明 王勇
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的中间地带,建设小城镇是乡村城市化的重要形式。根据城市形象设计、景观生态规划和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学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实地调查、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从用地规划、交通规划、绿地规划等方面,对周窝音乐小镇规划项目进行了分析研究,综合考虑武强县城区发展与音乐小镇建设的互动作用,分析了小城镇文化资源开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认为,小城镇建设应充分挖掘现有的自然资源,对各项功能用地、交通组织、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布局,并提出融合地方文化,打造特色现代化小镇形象是小城镇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此为政府制定发展小城镇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特色 小城镇 建设 周窝 规划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曾博伟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特色小镇的加快推进,旅游小镇成为投资的新"风口",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旅游小镇的热潮有其必然的逻辑,但是在旅游小镇的发展中泥沙俱下的情况也很普遍。因此,对旅游小镇既要有信心,同时也要保持足够的冷静,防止一哄而上,大起大落。一、旅游小镇发展的逻辑1.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径旅游小镇的发展首先需要放到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中进行审视。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一个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但在如何提高城镇化率上,一直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小城镇不能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车震宇
依托传统的村落形态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许多传统村落成为了旅游目的地。旅游促进乡村地区城镇化,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同时推动了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形成有别于其他产业主导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如在空间形态方面,既要保护和利用好原传统形态,又随着保护与开发出现新的形态变化。从近30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看,传统村落向小城镇的演变是较为明显的,以周庄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车震宇
依托传统的村落形态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许多传统村落成为了旅游目的地。旅游促进乡村地区城镇化,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同时推动了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形成有别于其他产业主导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如在空间形态方面,既要保护和利用好原传统形态,又随着保护与开发出现新的形态变化。从近30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看,传统村落向小城镇的演变是较为明显的,以周庄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车震宇
依托传统的村落形态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许多传统村落成为了旅游目的地。旅游促进乡村地区城镇化,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同时推动了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形成有别于其他产业主导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如在空间形态方面,既要保护和利用好原传统形态,又随着保护与开发出现新的形态变化。从近30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看,传统村落向小城镇的演变是较为明显的,以周庄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段羡菊
走在耒阳城区的街道上,几乎每一条都人声鼎沸,车流喧哗。而走在耒阳很多乡镇的集镇上,如果不是赶集的日子,往往看不到几个身影,一片寂静清冷。南阳镇是耒阳市重点支持发展的小城镇之一,南阳镇街头同样人气不旺。这个镇是耒阳产煤第一镇。一条连接京广铁路的专用铁轨,穿过众多的村庄、田野,延伸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曾治文
文章认为, 当前, 在小城镇建设中普遍存在以下误区: (1) 片面理解小城镇建设的内涵; (2)忽略经济发展水平对小城镇建设的制约; (3) 忽略小城镇的地域差异性; (4) 忽略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作者提出, 小城镇建设是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工程, 应立足系统科学理论, 提倡辩证思维, 走整体管理之路, 做到 “六个结合”, 即重点发展与统一规划结合, 规模扩张与经济发展结合, 整体推进与配套措施结合, 硬件建设与软件优化结合, 人口聚集与产业配置结合, 政府投入与社会投资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