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80)
2023(15195)
2022(12924)
2021(11942)
2020(9888)
2019(23023)
2018(22871)
2017(43060)
2016(23670)
2015(27140)
2014(27681)
2013(27416)
2012(26086)
2011(24094)
2010(24788)
2009(23180)
2008(23122)
2007(21431)
2006(19125)
2005(17404)
作者
(74009)
(61507)
(61350)
(58305)
(39003)
(29682)
(28016)
(23985)
(23571)
(22505)
(21043)
(20948)
(20101)
(19817)
(19319)
(19277)
(18814)
(18253)
(17833)
(17810)
(15628)
(15500)
(15213)
(14261)
(14120)
(13911)
(13859)
(13762)
(12803)
(12492)
学科
(105762)
经济(105652)
(62969)
管理(61625)
(46956)
企业(46956)
方法(43296)
(38360)
数学(37517)
数学方法(36846)
中国(31454)
地方(27205)
农业(25349)
业经(25336)
(23354)
(23093)
(20342)
(18399)
贸易(18381)
(17709)
(17537)
理论(17494)
银行(17485)
(16985)
金融(16983)
(16824)
(16166)
(15865)
环境(14910)
技术(14808)
机构
学院(352659)
大学(349721)
(139070)
经济(135671)
管理(127568)
研究(125283)
理学(107647)
理学院(106290)
管理学(103963)
管理学院(103305)
中国(96123)
科学(79734)
(77073)
(69808)
(66386)
(64497)
研究所(59706)
(58130)
中心(57906)
业大(55764)
农业(53969)
北京(49455)
(49335)
财经(49323)
师范(48757)
(46466)
(44762)
(44270)
(42812)
经济学(41832)
基金
项目(223556)
科学(172560)
研究(162442)
基金(156692)
(137735)
国家(136485)
科学基金(114423)
社会(99446)
社会科(93830)
社会科学(93801)
(90832)
基金项目(81509)
(75800)
教育(75544)
自然(73614)
自然科(71777)
自然科学(71755)
自然科学基金(70397)
编号(68456)
资助(66053)
成果(57267)
(53021)
重点(51192)
课题(49113)
(47884)
(45591)
创新(42582)
科研(42532)
发展(41805)
计划(41401)
期刊
(168815)
经济(168815)
研究(105898)
中国(81385)
(68555)
学报(60395)
科学(54088)
(50229)
管理(47286)
农业(45625)
教育(45318)
大学(45273)
学学(42169)
(35501)
金融(35501)
技术(33298)
业经(30940)
经济研究(25818)
财经(24188)
(22967)
问题(22038)
(20868)
图书(20305)
(19454)
统计(18532)
技术经济(18035)
商业(16695)
(16534)
科技(16214)
(16127)
共检索到553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大玉  张文君  陈丹良  
传统乡村聚落普遍具有集群特征。过去传统乡村聚落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聚落的演变特征、空间特征、历史文化和基因图谱等方面,成果虽丰,但随着新时期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新要求不断提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实际困难。对此,基于集群理念,首先,从理论上对传统乡村聚落的集聚性、关联性、系统性和特质性等四个支撑属性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和辨析,认为“集群模式”的传统乡村聚落保护发展是保护和发展的动态融合过程,保护激发发展潜力,发展又不断促进保护。其次,在保护观和规划观上进行转变,传统乡村聚落集群模式是自然空间体系、城乡协同体系、价值增值体系和品牌营建体系的四位一体的综合体系;在规划上提出应合理划分集群单元和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系统;在运营上营建刚性与弹性融合的韧性机制和品牌IP。最后,进一步讨论未来价值评估方法和因地制宜实施路径是传统乡村聚落集群模式的主要内容,以期完善我国传统乡村聚落保护发展的集群模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美群  王紫芹  李阳  甘德欣  
以郴州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以宗祠为切入点,分别从宗祠的现状、选址、平面布局、功能及其演变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在郴州乡村聚落的规划设计中如何保护和利用宗祠,使宗祠及其文化得以传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杨慧敏  
中国快速城镇化引起乡村聚落的巨大变化。中国过去乡村聚落的变化轨迹以及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后乡村聚落的格局为中国乡村聚落未来发展提供参照,但现代化过程中乡村资源经济利用的人口承载力奠定了乡村聚落发展大势的基础。在国内外聚落比较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乡村聚落形成条件及变化,提出城镇化发展中聚落发展的四种主要型式:规模粮作村,专业化农业村,旅游专业村和居住型村落。此外,还会有不同形式的混合村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明轩  谢春山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下,中国乡村旅游已成为复兴传统乡村文化、壮大农业产业和提振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及其影响的基础上,着重对中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注重服务理念的人性化与精细化、产品与服务供给的特色化与内涵化,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性与联动性等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值得中国乡村旅游仿效、吸收和借鉴。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政府部门监管混乱、文化融入不到位、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品牌创新不足等主要问题,只有通过多方参与激活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动力,挖掘地域特色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底蕴;通过产品创新增强乡村旅游的经济活力,根据市场需要引领乡村旅游的经营运作,依据科技支撑实现信息共享,才能优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逐步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与经营水平。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庄静  刘艳芳  仝照民  安睿  幸丽君  
本文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矢量数据为基础,利用景观指数、演化特征指数(LECI)和热点分析定量识别宜春市2009—2018年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特征,并从全局和局域两个尺度对比Logistic回归模型及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GWLR)模型探索乡村聚落演化空间驱动模式。结果表明:第一,宜春市乡村聚落规模整体呈扩张态势,斑块形态保持稳定,聚落进一步集聚。乡村聚落演化多以农户自组织方式进行,传统经济发达的农业产业集中区出现聚落新增热点,交通网络沿线、城关镇周边出现聚落减少热点。全市聚落新增过程以飞地式为主导,聚落减少过程以邻接式为主导,邻接式、孤立式、包围式3种消亡模式在不同县市间的优势度呈现出较大差异。第二,邻域效应在乡村聚落演化过程中作用显著。距城市镇距离、建设用地密度对乡村聚落增减均呈现出正相关效应,充分表征了城市集聚效应对乡村聚落演变的双向影响。第三,相较于全局Logistic回归模型,GWLR模型具有更高的解释力。模型结果可视化的变量作用系数分布图能反映各影响因素的空间驱动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南方丘陵区乡村聚落格局优化与调控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沛林  刘春腊  邓运员  申秀英  胡最  李伯华  
历史文化聚落保护与开发的问题是规划界长期困扰的问题。这些古聚落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景观基因的"点—线—网—面—体"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聚落景观基因的完整性。以此为出发点,可以从摸清古聚落基因家底、准确定位价值、展示景观基因、构建完整的景观基因体系、加强配套措施等方面开展相应工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可石  朱胤琳  
从不丹的聚落说起,以OgyenCholing村为分析案例,研究不丹传统聚落的旅游开发模式,分析聚落的现状以及随着旅游开发而发生的一系列转变,探讨了不丹开发模式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而启示中国传统聚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荣丽华  冯艳  陈晨  
良好的城乡关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只有和谐的城乡关系才能保证社会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分析现状呼和浩特市辖区城乡空间关系以及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从城乡统筹的视角对市辖区内乡村聚落空间发展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协调城乡发展、强化城乡空间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的乡村聚落发展模式,将现有乡村聚落布局从高度分散转向适度集中,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相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敏  李先逵  
重庆这座以山城、江城著称的城市,有其特有的山地环境特征,也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重庆乡村聚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原有的特色聚落与文化正不断受到冲击与挑战,已丧失曾有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研究,提出重庆乡村聚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即:尊崇地理环境,选址科学;优化聚落形态,凝聚活力;传承建筑风貌,彰显品质;经营田园景观,回归意趣。通过体系化的建设以提升、发展现有乡村聚落,从而使乡村聚落文化与品质得以展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海军  
<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加快培养地方新型职业农民,形成一支高素质、能够胜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职业农民队伍,不仅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优化农业经营体系的根本性要求,更是增强广大农民对农业经营管理能力、农业经济创造能力的题中之义。目前,我国各地区的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仍然存在着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与人才培育相互分离的情况,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婉玲  
乡村旅游,是当代富起来的中国人首选的一种旅游方式,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更是国内外旅游爱好者最爱的乡村游。如何让世人享用到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感受到中国乡村旅游浓厚的文化底蕴,根据波特产业集群化发展理论,结合开平碉楼与村落设施的实际情况,拟研究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新模式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村民自组织机制、复杂的宅基地产权划分以及各级保护政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聚落空间的衰退。最后对屯堡聚落空间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琪  杨海龙  
随着我国零售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地方中小超市的生存、发展面临着资金少、人才奇缺、市场空间紧缩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零售市场、城市生鲜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地方中小超市的资源优势,试图寻找一条乡村与城市相结合的地方中小超市生存发展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