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28)
- 2023(10557)
- 2022(9407)
- 2021(9002)
- 2020(7541)
- 2019(17415)
- 2018(17326)
- 2017(33442)
- 2016(18369)
- 2015(20651)
- 2014(20545)
- 2013(20379)
- 2012(18691)
- 2011(16900)
- 2010(16660)
- 2009(15126)
- 2008(14530)
- 2007(12630)
- 2006(11014)
- 2005(9592)
- 学科
- 济(70856)
- 经济(70772)
- 管理(49605)
- 业(46746)
- 企(38962)
- 企业(38962)
- 方法(33993)
- 数学(29001)
- 数学方法(28645)
- 学(20702)
- 中国(19856)
- 农(17986)
- 财(16579)
- 业经(15085)
- 地方(13926)
- 理论(13028)
- 农业(12314)
- 贸(12033)
- 贸易(12026)
- 和(11949)
- 易(11650)
- 制(11629)
- 技术(10912)
- 教育(10859)
- 环境(10813)
- 务(10367)
- 财务(10309)
- 财务管理(10290)
- 企业财务(9765)
- 银(9694)
- 机构
- 大学(262309)
- 学院(257046)
- 管理(102160)
- 济(97490)
- 经济(95259)
- 研究(89603)
- 理学(88912)
- 理学院(87868)
- 管理学(86183)
- 管理学院(85737)
- 中国(63733)
- 科学(58890)
- 京(57030)
- 所(46327)
- 农(44931)
- 财(43001)
- 研究所(42658)
- 业大(41669)
- 中心(39441)
- 江(36501)
- 北京(36172)
- 农业(35661)
- 财经(35226)
- 范(35097)
- 师范(34680)
- 院(32440)
- 经(32040)
- 州(29944)
- 经济学(28792)
- 师范大学(28298)
- 基金
- 项目(182219)
- 科学(141660)
- 基金(131544)
- 研究(130076)
- 家(116283)
- 国家(115327)
- 科学基金(97635)
- 社会(79598)
- 社会科(75132)
- 社会科学(75109)
- 省(70908)
- 基金项目(70076)
- 自然(65765)
- 自然科(64191)
- 自然科学(64172)
- 自然科学基金(63019)
- 划(60694)
- 教育(59396)
- 资助(54875)
- 编号(52874)
- 成果(43220)
- 重点(40806)
- 部(39561)
- 发(38214)
- 创(37456)
- 课题(36461)
- 科研(35327)
- 创新(34899)
- 计划(34105)
- 大学(33674)
共检索到369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乐东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发生了规模空前的人口流动,人口流动统计必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引起人们对人口流动概念理解的歧义,从而出现社会上和学术界对相关概念和指标使用的混乱。笔者根据中国的国情,从统计学的角度对与流动人口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新的人口流动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科学适用的流动人口统计指标体系,以期解决当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人口流动 流动人口 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郝淑玲 范建平 米子川
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变化深刻影响着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文章基于宏观数据和2015—2017年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结合对数线性模型,使用基尼系数和Bonferroni指数的BOI分解对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不平等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人口流动不会缩小个体的收入差距,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不平等程度持续扩大,其余三个地区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不平等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无论是基尼系数还是Bonferroni指数的BOI分解,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组内不平等可以解释总不平等的95%以上;在基尼系数的BOI分解中,组间不平等对总不平等的贡献仅次于组内不平等,而在Bonferroni指数的BOI分解中,不对称或不规则效应对总不平等的贡献仅次于组内不平等,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指数对收入分布中不同部分的敏感性不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荣时
流动人口是处于一定方向下持续移动的人口。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离开常住地出外谋生就业的人口视为流动人口。从人口学方面分析,流动人口分布较广,年龄构成轻,文化程度较低,在外停留时间长。人口流动中存在着影响农村农业发展、增加城市管理难度、侵犯合法权益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级政府部门要提高对这一战略问题的认识,加强调控和疏导,达到有序、有度,使流动人口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王宇 石琦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1978年间,虽然有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乡城和城乡迁移流动,如"大跃进"时期、三线建设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期,但目前概念上的流动人口的出现和大规模扩张,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流动人口规模从最初的几百万迅速持续增加到2. 4个亿,经历了剧烈的规模与结构的历
关键词:
城镇化率 农村贫困人口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双志 张龙鹏
创业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从微观个体出发,研究中国流动人口对创业的影响,探讨推动"大众创业"的政策建议。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整体而言,流动人口选择创业的概率显著高于本地居民。进一步,分创业类型看,无论是"自己是老板"型创业,还是"个体工商户"型创业,流动人口创业的概率均比本地居民高,但流动人口选择"个体工商户"型创业的概率更大。分行业看,流动人口选择在服务业创业的概率显著高于本地居民,但选择在工业创业的概率与本地居民无显著差异。从创业的就业效应、收入效应看,流动人口创业雇员水平与本地居民无显著差异,但创业收入显著高于本地居民。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消除地区间影响人口迁移的制度阻碍,实现人口的自由迁移;要优化流动人口的创业环境,充分激发流动人口的创业活力。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创业 制度改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姚华松 许学强 薛德升
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是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于流动人口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通过对近20年中国流动人口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将中国流动人口研究的重点归纳为以下8个方面:流动人口概念体系、人口迁移的动机、人口迁移的障碍因素、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生存的资本、流动人口对城市的影响、全国或区域层面的流动人口实证研究、流动人口管理的研究以及流动人口的空间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中国流动人口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户籍制度 研究进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双志 张龙鹏
创业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从微观个体出发,研究中国流动人口对创业的影响,探讨推动"大众创业"的政策建议。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整体而言,流动人口选择创业的概率显著高于本地居民。进一步,分创业类型看,无论是"自己是老板"型创业,还是"个体工商户"型创业,流动人口创业的概率均比本地居民高,但流动人口选择"个体工商户"型创业的概率更大。分行业看,流动人口选择在服务业创业的概率显著高于本地居民,但选择在工业创业的概率与本地居民无显著差异。从创业的就业效应、收入效应看,流动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创业 制度改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小红 段成荣 郭静
按照户籍身份和流入地城乡类别两个维度,可将流动人口分为乡城流动人口、城城流动人口、乡乡流动人口、城乡流动人口4种类型。文章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四类流动人口的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和流动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与五普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这四类流动人口在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水平、行业职业结构、地区分布及流动特征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文章认为,户籍制度改革并没有彻底消除四类流动人口的差异,其总量和特征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只有把流动人口细分,才能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以满足流动人口的不同需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聪
中国应当警惕现代化和城市化中随着资本的单极化而出现的农村、农民和流动人口的边缘化。对流动人口的日常生活实践的关注,既是推进研究的需要,更可以从这里找到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
现代化 流动人口 经济理性 生存理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钦 刘国恩
本文利用大型微观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广义线性模型(GLm)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估计中国本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医保受益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医保受益水平存在显著的户籍差异,流动人口的医保报销水平显著低于本地户籍人口。流动人口较低的医保受益水平抑制了其对正规医疗的选择,同时医保制度对流动人口医疗负担的降低作用显著小于本地户籍人口。究其原因,户籍制度挂钩的医保"属地"管理制度与流动人口"流动性"之间的矛盾,使其医保不适用可能性显著高于本地户籍人口,从而导致医保受益水平偏低。因此,突破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弊端,建立适应流动人口需求的医保制度是切实提高流动人口实际医疗保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姜汝祥
体制过渡时期流动人口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姜汝祥一般地,社会结构主要表示的是关于社会的一系列安排,而价值则是关于社会的一整套信念,但在实际的研究中,由于关注点的不同,大多数学者都根据自己的目的对其加以限定。比如对社会结构,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分析美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若建
“大跃进”与困难时期是当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一个高峰时期。在流动人口的类型上,以灾民构成了流动人口的主体。此时期流动人口的特点是,在年龄上以青年为主,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少年儿童;在性别上以男性居多;在职业构成上以受灾的农民为主,下放职工和退学学生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大跃进”是形成大规模流动人口的最根本的原因,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下放城镇居民与职工、压缩教育规模和非正式经济活跃都是部分原因。大部分流动人口最后还是返回家乡,少量在流入地安置下来,由于政府采取了比较妥当的措施,使这次人口大规模流动没有引起大的社会波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红玲
目前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机会不均等 ,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时期教育结构、二元社会结构的调整相对于二元经济结构变化的滞后及流动人口家庭背景的不同。解决这个问题 ,短期内应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收费管理等 ,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而从长远来看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是与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义务教育体制的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颜银根
针对近年来省内跨市流动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文章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如何影响流动距离及跨区流动决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不同受教育水平流动人口在信息接纳能力、心理成本和制度成本方面的差异,受教育程度较低和较高的流动人口更偏向远距离的流动,受教育程度与流动距离呈"U"形关系;(2)相对其他群体,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流动人口更偏好省内跨市流动;(3)大专和本科学历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比重提高,促进了中国流动人口省内跨市比例增加。文章认为,政府应当关注流动人口流动范围的转变,适时做出产业结构调整并引导人口合理流向,避免造成地方经济波动、失业增加及省会城市对周边城市形成集聚阴影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