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0)
2023(9562)
2022(7981)
2021(7437)
2020(5816)
2019(13292)
2018(12844)
2017(24141)
2016(12779)
2015(14545)
2014(14379)
2013(14465)
2012(14108)
2011(13358)
2010(13335)
2009(11970)
2008(11765)
2007(10299)
2006(9458)
2005(8952)
作者
(37344)
(31157)
(30995)
(29291)
(19859)
(14909)
(14028)
(12213)
(11999)
(10960)
(10844)
(10389)
(10209)
(10019)
(9840)
(9695)
(9359)
(8983)
(8953)
(8696)
(8052)
(7638)
(7482)
(7167)
(7022)
(6986)
(6851)
(6753)
(6287)
(6261)
学科
(69513)
经济(69459)
管理(29556)
(28303)
中国(25035)
地方(21961)
方法(20910)
(18881)
企业(18881)
数学(18759)
数学方法(18670)
(18649)
(14404)
贸易(14388)
业经(13986)
(13920)
地方经济(13090)
农业(12814)
(12192)
(11966)
金融(11965)
(11735)
(11734)
银行(11723)
(11592)
环境(11325)
(10761)
(9790)
发展(9090)
(9066)
机构
学院(187536)
大学(186762)
(89947)
经济(88397)
研究(78015)
管理(65986)
中国(60463)
理学(55297)
理学院(54531)
管理学(53878)
管理学院(53504)
科学(44299)
(42047)
(39835)
(37514)
研究所(36065)
中心(33661)
(30758)
财经(29253)
经济学(29033)
(28198)
(28085)
北京(27858)
(27525)
师范(27307)
(26768)
经济学院(26067)
科学院(24366)
业大(23632)
农业(23597)
基金
项目(121101)
科学(96903)
研究(92433)
基金(88339)
(77216)
国家(76604)
科学基金(64454)
社会(61588)
社会科(58529)
社会科学(58522)
基金项目(45547)
(45277)
教育(40929)
(39184)
自然(37522)
自然科(36624)
自然科学(36615)
编号(36211)
资助(36001)
自然科学基金(35956)
(33646)
成果(30137)
重点(28323)
发展(28059)
(28016)
(27606)
国家社会(26835)
课题(26634)
中国(26003)
(25140)
期刊
(107481)
经济(107481)
研究(64640)
中国(45300)
(30273)
科学(26938)
学报(26032)
管理(26024)
(25129)
教育(22982)
(22029)
金融(22029)
农业(21246)
大学(20086)
学学(18622)
经济研究(18301)
业经(17079)
技术(16179)
财经(14892)
问题(14305)
(13588)
(13116)
国际(13013)
世界(12898)
(11740)
资源(10071)
(9626)
论坛(9626)
技术经济(9513)
经济问题(9177)
共检索到306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久文  
中国的区域发展经历了从区域发展、优先发展战略转变为协调发展战略几个阶段。在当前新常态背景下,处于动力转换期的区域发展呈现区域分化、多极多点、产业转移加速的特点。本文提出,在新时期加快区域发展,区域合作是重要的推进途径,且未来合作将向大范围、大空间、跨行政区的纵深方向发展。据此,本文提出四种区域合作机制的创新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久文  
中国的区域发展经历了从区域发展、优先发展战略转变为协调发展战略几个阶段。在当前新常态背景下,处于动力转换期的区域发展呈现区域分化、多极多点、产业转移加速的特点。本文提出,在新时期加快区域发展,区域合作是重要的推进途径,且未来合作将向大范围、大空间、跨行政区的纵深方向发展。据此,本文提出四种区域合作机制的创新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忍  刘彦随  刘玉  
本文以2000、2004、2008中国31个省际农村发展指标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状态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分析。从空间格局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农村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农村发展的差异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格局依旧存在,农村的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致性,自然资源禀赋与历史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基础,农村主体特征与区域发展阶段是导致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偏向性的政府政策与全球性因素是强化区域差异的重要动力,而各地差异性的农村产业转型过程,是助推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核心机制。2000、2004和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差异度分别为0.356、0.413、0.386,这表明,自2000年以来区域农村发展差异先拉大后缩小,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这是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外部环境与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从2000-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重心"移动的轨迹可以看出,中国农村发展的重心落在安徽省内,农村发展水平东西差异明显,2000-2004年,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重心向北移动,北方地区的农村发展速度较快;2004-2008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有了一定缓和,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编者按: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重要次区域合作,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自2006年以来先后参与其中。泛北部湾中国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该次区域合作息息相关。"泛北部湾合作研究团队"作为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设立的三个泛北部湾研究团队之一,由广西师范大学刘澈元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团队致力区域调研,注重一手资料,倡导协同创新,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联合开展"泛北部湾经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久文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已经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引领,区域重大战略为核心,实现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目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各个地区、板块、城市群和都市圈共同发展,形成区域发展的新局面。开展区域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新时期要加强区域合作,通过区域合作与区域竞争实现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推进中央主导的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推进区域合作步入规范化与制度化的发展轨道,促进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后凯  年猛  李玏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呈现良好势头,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区域之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尽管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南北经济增长不平衡、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蓝海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新格局,是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核心任务。从寻求区域协调发展到追求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不仅体现了区域发展理念的变革,也适应了当今中国区域发展转型的需要。为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十四五"期间,中国应继续以四大板块战略为基础,以重点带区战略为骨架,统筹各大板块和带区发展,深化完善"4+X"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体系;以构建横跨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三横三纵"国土空间开发主架构,建立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主要载体的增长极网络,以及制定实施国土空间开发负面清单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加快"C"形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进一步加大内陆开放力度,全力培育三大海洋经济区,推动形成陆海统筹以及沿海、沿边和内陆三线协调的全域开放格局。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帮助东北地区实现脱困振兴,大力培育中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制定实施相对贫困地区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现代基础设施一体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霞  
本文针对2005年以来学术界关于城市与区域发展、区域合作与发展方面的重要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发现:(1)与以往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圈、大都市区、城市带等各种概念混杂局面有所不同,学界倾向于一致认同城市群的概念。城市群的核心强调的是分工与协作,强调资源的整合。它将是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国民经济和国家综合国力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形式。(2)城市群的崛起带动了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城市群的演变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也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因素。随着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经济圈的发展,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也将发生变化,中国的区域战略正在经历由非均衡增长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宋德玲  李光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邦彦  段晋苑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目前国内地域最广、结构最复杂、差距最大的区域合作尝试,极具合作的潜力和条件。文章把腹地的概念在跨省(区)的区域合作中加以延伸,即以粤港澳为“泛珠三角”合作这个大区域的中心地区,邻近的8省(区)则是“泛珠三角”的腹地。目前,区域合作带来了中心地区和腹地必须共同发展的契机,其中“泛珠三角”腹地的发展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心地区可以更多的利用腹地的优势资源以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腹地省(区)更要充分利用中心地区的成熟市场、区位优势、产业转型以及外向联系使自身经济迅速发展,缩小区域中的地区发展差距,与中心地区的后续发展保持协调,为实现区域的普遍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晓路  武友德  
“统筹区域发展”思想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宗旨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本文把整个泛珠三角区域分成西南省区、中部省区和东部沿海省区,并对其资源、要素特点进行系统分析与比较,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提出基于“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的区域合作构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栋生  
今年2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把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贯彻好、落实好"。国民经济是各地区区域经济有机耦合而成的整体,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与任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作为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所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震海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现实经济需求是与各方的承受能力联系在一起的。考虑到利益需求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要推动合作,就需要寻找共同利益,谋求共赢互利发展。为此,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应该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渐进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震海  
一个时期以来,在经济关系已经密不可分的情况下,中日政治关系却无法实现对称的发展。日本新领导人主政之后,对亚洲邻国的政策有所调整,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关系出现了某些趋向好转的积极势头。但是,中日双边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并不稳固。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应该继续进行双边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借助多边机制,为双边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中日两国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由于双边关系因素,未能在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形成更多的合力。正因为如此,一方面,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双方都有很多可为之事;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又会为中日两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宇  张莉  
近年来,德国大量高校组建并不断扩展了基于多个职能层面和专业科研领域的区域高校联盟。区域高校联盟是德国跨高校、跨机构、跨学科组合式教学科研的尝试,目前已完成了综合性高校联盟、综合性高校与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高校-校外科研机构联盟、创新尖端集群、科学服务社会计划五大类区域联盟类型的建构。通过联盟建设方式,德国高校扩展了校内、校际、校企以及国际合作,实现了优质教育科研产业资源的聚集以及跨学科科研前沿领域的协同研究,推动了区域教育、科研、经济一体化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主编/李铁定价/98.00元图们江国际次区域合作是我国建立并不断完善的三大国际次区域合作机制之一,旨在推动我国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以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四省区为主体,面向俄罗斯、韩国、蒙古国等国开展次区域合作。自1 992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起倡导以来,经过20多年的合作开发,图们江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东北亚区域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中国东北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