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64)
2023(13199)
2022(11041)
2021(10547)
2020(8560)
2019(19385)
2018(18852)
2017(35959)
2016(19533)
2015(21750)
2014(21202)
2013(21118)
2012(19835)
2011(18135)
2010(18332)
2009(17299)
2008(17155)
2007(15486)
2006(14220)
2005(13063)
作者
(53791)
(45809)
(45065)
(43294)
(28802)
(21740)
(20288)
(17520)
(17387)
(16160)
(15747)
(15108)
(14644)
(14560)
(14473)
(13840)
(13248)
(13191)
(13047)
(12969)
(11697)
(11224)
(10979)
(10453)
(10318)
(10270)
(9986)
(9977)
(9169)
(9097)
学科
(82127)
经济(82010)
(62596)
管理(53845)
(52523)
(38403)
企业(38403)
农业(35180)
方法(27970)
中国(26595)
数学(25173)
数学方法(24916)
业经(23333)
(22839)
(22835)
(17393)
贸易(17383)
(17097)
(15870)
地方(15590)
(15542)
(15304)
银行(15294)
(14817)
(14171)
(13931)
(13631)
金融(13629)
农业经济(12648)
及其(12622)
机构
学院(278349)
大学(275235)
(128564)
经济(126178)
管理(104764)
研究(102735)
理学(89305)
理学院(88373)
管理学(87199)
管理学院(86670)
中国(83054)
(60695)
(59974)
(57731)
科学(56746)
(51087)
中心(47361)
财经(46227)
研究所(45691)
农业(45358)
(43076)
(42199)
业大(41806)
经济学(39797)
北京(36643)
(36365)
(35973)
经济学院(35752)
师范(35728)
财经大学(33817)
基金
项目(179798)
科学(144119)
研究(137982)
基金(133665)
(115665)
国家(114607)
科学基金(98003)
社会(91682)
社会科(86680)
社会科学(86664)
基金项目(69311)
(67479)
教育(61366)
自然(59022)
自然科(57620)
自然科学(57608)
(56919)
自然科学基金(56628)
编号(55768)
资助(53853)
成果(46820)
(42535)
重点(40681)
(40585)
(40098)
国家社会(39216)
课题(38673)
(37005)
(36973)
教育部(36624)
期刊
(152596)
经济(152596)
研究(90663)
(64412)
中国(62904)
(45206)
农业(43556)
科学(39994)
学报(39416)
管理(36957)
(34517)
金融(34517)
大学(32177)
学学(30596)
业经(28157)
教育(27512)
财经(23486)
经济研究(22882)
技术(21783)
问题(21061)
(20713)
(20243)
世界(17908)
(16698)
农村(16102)
(16102)
农业经济(15674)
(14909)
国际(14782)
经济问题(14215)
共检索到440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楚永生  
消除农村贫困,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中国政府的长期奋斗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正式承担起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历史责任,专门成立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在省、地、县三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苗齐  钟甫宁  
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是三个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贫困测度标准。本文在系统分析贫困测度指标对扶贫政策取向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1985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扶贫政策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却更加恶化,不仅剩余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更加远离贫困线,而且深度贫困者处于更为相对不利的地位。针对这种变化,本文讨论了改善贫困状况的政策取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玉森  于卫东  王庆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都阳  蔡昉  
通过回顾农村贫困的变化阶段,本文认为中国农村贫困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贫困分布由区域的、整体性的贫困逐渐过渡到个体性贫困,贫困人口的构成也以边缘化人口为主要组成部分。扶贫政策也需要进行战略性的调整,需要从瞄准区域的政策向瞄准个体的政策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重要。而本文的分析表明,更明确地细分贫困群体,集中使用扶贫资源是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沈扬扬  詹鹏  李实  
借助多维贫困指标体系,本文测算了1995-2013年我国农村地区多维贫困跨期变化,分解出主要减贫因子,并建立了减贫因子与国家惠农、减贫政策之间的关联。结论显示:整体上,农村多维贫困得到极大缓解,彰显超越收入维度的多维扶贫成效。具体地,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户自费医疗支出负担对整体贫困的贡献度最高,后期"新农合"普惠项目弥补了这块短板。缺乏经济能力在20年前是第二突出的多维贫困表现形式,但伴随民生发展得到缓解。现阶段,多维贫困农户面临的困境主要来自健康和医疗。细分群体中,老年人、教育程度低、居住在西部地区和贫困县等子群体的贫困程度很高,说明多维贫困集中分布于弱势群体和经济发展程度低的区域,这些群体是政策的着力点。稳健性分析显示,改变子维度的代理变量、改变权重结构或去掉某些维度,本文结论仍然成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新  沈扬扬  
借助2002—2008年天津市农村家户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天津农村整体及不同经济活动类型农户的贫困规模、深度、强度及变化情况,并对政府两次补贴政策的减贫效果进行了定量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在考察期内天津农村贫困状况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其中,务农农户的贫困规模、贫困程度和贫困强度均远远大于非农经营农户、务工农户和兼业农户;政府2005年和2008年人均300元和500元的补贴对天津农村地区整体上产生的减贫效果非常有限;补贴对务农农户的减贫效果最明显,而对务工农户、非农经营农户与兼业务工农户的减贫效果均不明显;此外,虽然2008年政府提高了补贴的标准,但是受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减贫效果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三贵  Albert Park  Shubham Chaudhuri  Gaurav Datt  
我们采用国家统计局的农村住户调查和世界银行的专项村级调查数据,通过分析贫困村确定的准确性、决定因素以及贫困人口的覆盖率来评价中国农村扶贫计划中村级瞄准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越是低收入组的村被确定为贫困村的可能性越大,但贫困村覆盖不完全和非贫困村被定为贫困村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总体而言,以收入为标准和在精确瞄准状态下应该被确定为贫困村的村中有48%的村没有被瞄准。确定贫困村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收入水平、贫困发生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及偏远程度等,这与中央政府确定贫困村的原则和推荐方案是一致的。2001年,有59%的极端贫困人口居住在贫困村内,但这一比重在2004年下降到51%。与其他...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赖景生  
新时期西部农村反贫困,对于推进城乡统筹、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特殊的重大战略意义。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资料分析表明,新时期西部农村贫困除了人口数量大分布广之外,还呈现贫困程度深、边境性、民族性与脆弱生态环境空间分布高度一致性等新的特征。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必须将农村反贫困问题纳入其要义之中。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立冬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立冬  
中国农村存在收入维度以外的其他维度贫困,且多维贫困程度较为严重,尽管在2000—2011年间农村多维贫困程度呈现下降的态势,但仍高于收入单维度的贫困程度。教育维度对农村多维贫困的贡献最高,其次是健康、生活水平和收入维度,资产维度的贡献度最低。动态来看,2000—2011年间教育和资产两个维度对总体多维贫困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健康和生活水平两个维度的贡献度呈下降态势,而收入维度的贡献度基本稳定。中国未来针对农村的扶贫瞄准应从单一的货币贫困调整为收入、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资产"五位一体"的多维贫困,要更为注重对农村贫困人口的能力开发,以破除当前农村贫困日益显著的持久性和脆弱性特征,进而提高精准扶贫政策的效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方黎明  张秀兰  
中国农村制度化扶贫是一种开发式扶贫战略,其政策效应日益削弱: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更为分散;相当数量的真正贫困人口没有能力从扶贫项目中受益;现行的扶贫策略也难以有效针对疾病、教育等致贫风险。现阶段中国扶贫政策在收入救助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提高贫困风险人群应对贫困风险的能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鹏  余小方  程飞  
在对贫困的概念和内涵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贫困的基本特征是:(1)经济贫困与环境贫困共存;(2)经济贫困与文化贫困共存;(3)返贫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应纠正反贫困工作中的偏差,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思想认识,增强农业造血功能,促进农业自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恒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扶贫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减贫的速度却日益缓慢,扶贫的效率日益低下,中国的农村扶贫面临着困境。文章指出,伴随着农村贫困人口的大幅度下降,贫困人口越来越分散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面对农村贫困特征的变化,产业开发式扶贫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为了应对农村扶贫的困境,应该对产业开发式扶贫做出适当调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伟宾  汪三贵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益贫困地区"大于"益贫困户"的特征。农村扶贫政策的实施从生产能力、市场参与和缓解脆弱性等角度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民分享经济增长的机会和能力,有劳动力的贫困农户如果能够参加扶贫项目,其收入增长速度是非常可观的。扶贫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农村减贫的进程,缓解了收入分配对减贫的负面影响,使经济增长表现出一定的益贫性。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瞄准偏差,是导致"益贫困地区"大于"益贫困户"的原因之一,未来的农村扶贫政策需要在加强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提高扶贫资金的瞄准效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全红  
本文分别以中国官方贫困线和国际贫困线为标准,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就中国政府的农村扶贫资金投入和贫困减少的长、短期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扶贫资金对农村贫困减少具有短期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从长期看扶贫资金抑制了农村贫困的减少,但这两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经济增长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同时,加重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扶贫资金运行机制、提高扶贫项目的瞄准性,对于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