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09)
- 2023(8404)
- 2022(6988)
- 2021(6916)
- 2020(5521)
- 2019(12858)
- 2018(12394)
- 2017(23875)
- 2016(12581)
- 2015(14317)
- 2014(13644)
- 2013(13959)
- 2012(13142)
- 2011(12165)
- 2010(12270)
- 2009(11446)
- 2008(11364)
- 2007(10184)
- 2006(9389)
- 2005(8702)
- 学科
- 济(62350)
- 经济(62278)
- 农(49441)
- 业(38388)
- 农业(32809)
- 管理(25140)
- 方法(20749)
- 中国(20484)
- 数学(19343)
- 数学方法(19188)
- 贸(17638)
- 贸易(17630)
- 业经(17617)
- 易(17426)
- 企(15746)
- 企业(15746)
- 制(13597)
- 财(12867)
- 出(12467)
- 农业经济(12448)
- 发(12185)
- 地方(11574)
- 发展(10289)
- 展(10277)
- 银(10008)
- 银行(10007)
- 体(9803)
- 行(9743)
- 村(9516)
- 农村(9495)
- 机构
- 学院(181927)
- 大学(179161)
- 济(91824)
- 经济(90441)
- 研究(69428)
- 管理(67230)
- 中国(58150)
- 理学(57202)
- 理学院(56642)
- 管理学(55980)
- 管理学院(55661)
- 农(47949)
- 财(39116)
- 京(37706)
- 科学(36963)
- 农业(35972)
- 所(34665)
- 中心(32080)
- 研究所(30889)
- 财经(30396)
- 业大(29613)
- 经济学(29444)
- 经(27896)
- 江(26890)
- 经济学院(26684)
- 北京(24407)
- 院(23460)
- 范(23321)
- 师范(23210)
- 科学院(22652)
- 基金
- 项目(115578)
- 科学(92238)
- 研究(90459)
- 基金(86821)
- 家(74875)
- 国家(74153)
- 科学基金(62667)
- 社会(62188)
- 社会科(58604)
- 社会科学(58593)
- 基金项目(44919)
- 省(42204)
- 教育(38411)
- 编号(36328)
- 自然(35290)
- 资助(35108)
- 划(34933)
- 自然科(34474)
- 自然科学(34467)
- 自然科学基金(33867)
- 成果(29859)
- 农(29129)
- 部(28214)
- 国家社会(27554)
- 发(27175)
- 中国(25865)
- 重点(25648)
- 课题(24267)
- 教育部(24193)
- 性(24120)
- 期刊
- 济(109708)
- 经济(109708)
- 研究(60658)
- 农(55399)
- 中国(41096)
- 农业(37875)
- 财(27177)
- 科学(26203)
- 学报(26077)
- 融(23727)
- 金融(23727)
- 业经(22459)
- 大学(21724)
- 学学(20595)
- 管理(20480)
- 业(17245)
- 问题(16731)
- 经济研究(16327)
- 财经(15352)
- 世界(15007)
- 农业经济(14897)
- 教育(14797)
- 贸(14588)
- 农村(14495)
- 村(14495)
- 经(13352)
- 技术(13230)
- 国际(12531)
- 经济问题(11320)
- 版(10641)
共检索到292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海涛 段玉明
农村养老已经多年的实践探索,老农保和新农保制度是农村养老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主要成果。目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保证水平低、资金筹集渠道狭窄、财政隐形风险较高等历史缺陷性。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社区养老和自我养老为补充的多支柱养老模式是我国未来养老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路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宋丁
我国的三农问题多年来迟迟未能得到实质性解决,症结在于一直未能实质性地解决土地权益以及与之相关的土地战略流转问题。本文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农村土地权益及战略流转问题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困惑,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农村土地 统筹城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德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忍 刘彦随 刘玉
本文以2000、2004、2008中国31个省际农村发展指标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状态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分析。从空间格局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农村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农村发展的差异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格局依旧存在,农村的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致性,自然资源禀赋与历史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基础,农村主体特征与区域发展阶段是导致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偏向性的政府政策与全球性因素是强化区域差异的重要动力,而各地差异性的农村产业转型过程,是助推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核心机制。2000、2004和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差异度分别为0.356、0.413、0.386,这表明,自2000年以来区域农村发展差异先拉大后缩小,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这是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外部环境与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从2000-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重心"移动的轨迹可以看出,中国农村发展的重心落在安徽省内,农村发展水平东西差异明显,2000-2004年,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重心向北移动,北方地区的农村发展速度较快;2004-2008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有了一定缓和,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关键词:
农村发展 因子分析 区域差异 中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先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下,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发展是其中的核心,信息时代下需要创新发展模式,而脱胎并发展于智慧城市的智慧农村是新时代下的重要战略选择。智慧农村对于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开放社区的建设、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的新型产业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并推动农村改革。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需要创新智慧农村的发展路径,以科学规划和多方试点为基础,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农民参与智慧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分步有序实施,将其融入到农村改革过程中,实现中国智慧农村的又好又快发展,支持和促进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先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下,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发展是其中的核心,信息时代下需要创新发展模式,而脱胎并发展于智慧城市的智慧农村是新时代下的重要战略选择。智慧农村对于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开放社区的建设、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的新型产业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并推动农村改革。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需要创新智慧农村的发展路径,以科学规划和多方试点为基础,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农民参与智慧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分步有序实施,将其融入到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宁阳 王淅勤 余戎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已经从需求主导转向供给主导,且年轻劳动力呈有限供给;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增多,并有向东部集聚趋势;主要在城镇的非正规部门就业且成为城镇劳务市场供给的主流,新生代成为农民工的主体;非农转移的领域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稳中有升;由于缺乏社会保障机制,劳动力非农转移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彻底性。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农转移 新特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金丽馥
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 ,指出了现阶段的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矛盾 ,并分析了产生这些矛盾的社会根源和制度根源。作者认为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是 :(1)规范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2 )加强农业立法工作 ;(3 )完善国家对土地的宏观管理体系 ;(4)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5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6)寻找实现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办法。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历史现状 问题 出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建民
本文从确立当代中国农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出发,从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农村经济社会现实矛盾的分析入手,论证了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农民主体地位日益突出与素质技能不高,并提出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建议:大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技能,增强农民的主体性,牢固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农村经济社会 基本矛盾 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宁 刘磊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正规金融的日益萎缩,而非正规金融的比重日益上升。农村金融的症结在于当前金融体系货币创造职能的缺失,以及微观市场竞争的不足。解决此困境的主要措施,在于开放和完善抵押担保体系,放宽利率约束,使正规金融能有效发挥作用;同时,鼓励多种形式的非正规金融参与市场竞争,繁荣农村金融环境。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抑制 货币创造 抵押担保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第9个以农业农村工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这些文件的发布对于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确实有很大的意义。但是从每年两次回老家(我现在江苏常州工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守春 马志正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后凯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其规划制定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实现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新中国70年的持续发展、40多年的农村改革经验以及"十三五"规划的有序推进,为"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中国将进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向富裕社会迈进的"后小康"时代,国家"三农"工作的重点将逐步由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在"十四五"时期,立足"两个阶段"发展目标,进一步巩固提高农村全面小康质量、为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开好局将成为核心主题。围绕这一核心主题,中国农村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五个重大问题,即建设高水平的农村全面小康、夯实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的基础、实现由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型、破解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难题以及推动农村改革由试点走向全面推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