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4)
- 2023(11360)
- 2022(9457)
- 2021(8732)
- 2020(6845)
- 2019(15689)
- 2018(15088)
- 2017(27990)
- 2016(14923)
- 2015(17074)
- 2014(16680)
- 2013(16836)
- 2012(16487)
- 2011(15618)
- 2010(15749)
- 2009(14506)
- 2008(14197)
- 2007(12728)
- 2006(11833)
- 2005(10872)
- 学科
- 济(74761)
- 经济(74683)
- 业(36662)
- 管理(32792)
- 农(31702)
- 中国(27675)
- 方法(23451)
- 企(22475)
- 企业(22475)
- 地方(21369)
- 农业(21020)
- 数学(20786)
- 数学方法(20652)
- 业经(18291)
- 贸(15146)
- 贸易(15128)
- 制(14748)
- 易(14707)
- 发(14575)
- 学(14151)
- 财(13672)
- 银(13294)
- 银行(13264)
- 融(13153)
- 金融(13153)
- 行(13058)
- 发展(11577)
- 展(11549)
- 环境(11231)
- 地方经济(11048)
- 机构
- 学院(222893)
- 大学(222593)
- 济(101885)
- 经济(99949)
- 研究(92427)
- 管理(76306)
- 中国(71586)
- 理学(63908)
- 理学院(63045)
- 管理学(62103)
- 管理学院(61678)
- 科学(54154)
- 京(50000)
- 所(47894)
- 农(46215)
- 财(44487)
- 研究所(43315)
- 中心(40453)
- 农业(35258)
- 江(34515)
- 财经(34135)
- 经济学(33021)
- 院(32888)
- 业大(32854)
- 北京(32843)
- 范(31946)
- 师范(31593)
- 经(31176)
- 经济学院(29568)
- 科学院(28688)
- 基金
- 项目(143288)
- 科学(112665)
- 研究(106152)
- 基金(104172)
- 家(92373)
- 国家(91557)
- 科学基金(75913)
- 社会(70454)
- 社会科(66502)
- 社会科学(66492)
- 省(54161)
- 基金项目(53376)
- 教育(46854)
- 划(46527)
- 自然(45337)
- 自然科(44252)
- 自然科学(44238)
- 自然科学基金(43465)
- 资助(42839)
- 编号(41220)
- 发(37949)
- 成果(35223)
- 重点(33227)
- 部(32756)
- 发展(31002)
- 课题(30613)
- 展(30493)
- 国家社会(30413)
- 创(29236)
- 中国(29124)
- 期刊
- 济(126261)
- 经济(126261)
- 研究(75977)
- 中国(55852)
- 农(49588)
- 学报(37941)
- 科学(36308)
- 农业(33581)
- 财(30572)
- 管理(29599)
- 大学(29295)
- 学学(27540)
- 融(26734)
- 金融(26734)
- 教育(26354)
- 业经(21944)
- 经济研究(20673)
- 财经(17653)
- 技术(17348)
- 问题(16696)
- 业(16103)
- 经(15518)
- 世界(14847)
- 贸(14248)
- 国际(13256)
- 版(11736)
- 经济问题(10990)
- 农业经济(10870)
- 技术经济(10696)
- 农村(10619)
共检索到366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建嵘
本文认为 ,新时期中国乡政村治体制是国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农民个人权利承认 和保护的制度性承诺 ,是一种基于市场、民主和法制理念的新的行政管理结构和乡村治理 方式 ,它改变了建国以来乡村组织经济化的进程 ,标志着国家行政权与乡村自治权的相对 分离、国家与社会的边界的重新确定 ,这将为中国乡村政治现代化和社会民主化奠定坚实 的社会基础并积累宝贵的技术经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阮梦晨
乡村发展史本质上是一部乡村治理结构的演进史,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深刻的历史与实践逻辑。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对乡村治理结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推进我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创新发展需要坚持党的领导,为乡村社会结构的未来发展提高政治保障;营造良好的乡村法治文化环境,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聚焦乡村治理问题,找准乡村治理重点,最终实现乡村治理结构的科学发展及社会管理的和谐有序。
关键词:
乡村治理结构 演进逻辑 机制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林毅夫
在此,我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新结构经济学所提出的基本判断或假设能否在现实中得到经验检验?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一些简单的结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林毅夫
在此,我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新结构经济学所提出的基本判断或假设能否在现实中得到经验检验?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一些简单的结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洪愧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探索性发展、快速增长与转型调整阶段,目前已是对外投资大国,但总量增长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对离岸金融中心的投资比重过大并伴随大量"返程投资",反映对外直接投资存在较大高估;占世界和美国比重不高,占中国海外总资产比重也较低。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潜力仍较大,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海外资产优化配置的需求,更是民营企业和"一带一路"国家的需要。中国要准确评估各类挑战,特别是发达国家趋严的投资审查及中美贸易摩擦。在"十四五"时期,要全面总结以往经验教训,明确战略目标和定位,因地制宜推动对外投资,充分发挥海外经济园区作用,并加大积极作用的宣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彦随 严镔 王艳飞
统筹城乡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区域经济、社会、空间等不同视角解析了城乡发展研究新进展与新特点,深入分析了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半城镇化现象严重、农村地域空心化、土地资源配置矛盾显化、区域城乡发展差异拉大、城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剖析了引发和加剧这些问题的主要成因,包括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快速城镇化路径、农业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约束等方面。新时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亟需着眼于城乡地域系统人—业—地协同转换的科学思路,统筹协调产业和城镇发展,探索差别化的城乡发展的科学路径,加快创新城乡土地配置与管理制度,全面构建村镇建设新格局,深化城乡发展转型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中国城乡平等、协调、一体发展的内生机制及外部环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杜青林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农”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与竞争力明显增强,农村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农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目前,中国“三农”发展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全面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文章指出,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三农”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二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三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是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关键词:
三农 三农发展 现代农业 集约型农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忍 刘彦随 刘玉
本文以2000、2004、2008中国31个省际农村发展指标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状态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分析。从空间格局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农村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农村发展的差异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格局依旧存在,农村的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致性,自然资源禀赋与历史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基础,农村主体特征与区域发展阶段是导致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偏向性的政府政策与全球性因素是强化区域差异的重要动力,而各地差异性的农村产业转型过程,是助推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核心机制。2000、2004和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差异度分别为0.356、0.413、0.386,这表明,自2000年以来区域农村发展差异先拉大后缩小,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这是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外部环境与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从2000-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重心"移动的轨迹可以看出,中国农村发展的重心落在安徽省内,农村发展水平东西差异明显,2000-2004年,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重心向北移动,北方地区的农村发展速度较快;2004-2008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有了一定缓和,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关键词:
农村发展 因子分析 区域差异 中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泽华
随着改革的推进,由于在总体产权布局中国家与中下结构所占的份额发生了变化,资本市场发展已不再是处于国家的单级操纵之下,国家对资本市场制度的外在供给正在让位于居民对制度变革的内在需求。从而,来自中下层的反作用有力地抗衡了国家目标的实现,修正了国家原先的效用函数,从而使资本市场的发展逐步走向理性与正常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大金 陈良凤 刘辉 马昊
影响农业乡村社区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根本因素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目前支撑乡村社区经济好坏的根本因素取决于当地是否形成高效主导产业和当地区位条件。当地经济能人与农业产业化水平决定乡村社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与公共福利水平。而远离城郊的传统农产品生产基地、丘陵区和山区,金融、科技、市场等网络体系的严重缺失是制约现代乡村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依照现行政策,单纯从事传统的种植业产业,单家独户经营,永远走不出收入低位徘徊的怪圈。社区集体合作经济、规模经营、新兴高效产业、现代农业的多功能开发、第三产业是推动乡村社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泰 余衍
我国数字乡村正从试点先行逐步迈向全面推进与大力发展新阶段。数字乡村建设基础框架日益完善,乡村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等重点应用场景加速融合创新。与此同时,数字乡村建设也面临目标定位不清晰、农业信息化程度低、数字应用场景挖掘不到位等问题。借鉴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实践模式,建议分类推进数字乡村具体实践,聚焦智慧农业,加快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拓展乡村数字应用场景,打造数字乡村示范标杆。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数字技术 智慧农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先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下,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发展是其中的核心,信息时代下需要创新发展模式,而脱胎并发展于智慧城市的智慧农村是新时代下的重要战略选择。智慧农村对于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开放社区的建设、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的新型产业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并推动农村改革。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需要创新智慧农村的发展路径,以科学规划和多方试点为基础,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农民参与智慧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分步有序实施,将其融入到农村改革过程中,实现中国智慧农村的又好又快发展,支持和促进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先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下,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发展是其中的核心,信息时代下需要创新发展模式,而脱胎并发展于智慧城市的智慧农村是新时代下的重要战略选择。智慧农村对于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开放社区的建设、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的新型产业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并推动农村改革。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需要创新智慧农村的发展路径,以科学规划和多方试点为基础,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农民参与智慧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分步有序实施,将其融入到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乔富强 刘梦菲
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主旨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最终实现园区农研教的有机结合与产学研的协同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北京农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北农科技园)以国家大学科技园要求,聚焦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优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孵化培育科技创业企业,立足北京辐射全国。文章采用“地瓜”理论,先分析科技园自身的优势,再探索北农特色的国家科技园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最后研究具体对策,为发展农业特色科技园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产业 科技支撑 人才培育 智力要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