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81)
- 2023(10867)
- 2022(9290)
- 2021(8819)
- 2020(7041)
- 2019(16023)
- 2018(15729)
- 2017(29819)
- 2016(16117)
- 2015(18399)
- 2014(18299)
- 2013(18538)
- 2012(17836)
- 2011(16665)
- 2010(16885)
- 2009(15621)
- 2008(15521)
- 2007(13997)
- 2006(13076)
- 2005(12288)
- 学科
- 济(80602)
- 经济(80513)
- 农(47372)
- 业(47331)
- 管理(36065)
- 农业(31604)
- 中国(28850)
- 方法(23909)
- 企(23753)
- 企业(23753)
- 地方(22924)
- 数学(21378)
- 数学方法(21164)
- 业经(20017)
- 制(16995)
- 贸(16829)
- 贸易(16810)
- 易(16348)
- 发(15451)
- 银(14675)
- 银行(14665)
- 行(14355)
- 财(14296)
- 融(13703)
- 金融(13703)
- 学(13008)
- 发展(12117)
- 展(12084)
- 环境(12052)
- 体(11649)
- 机构
- 学院(237037)
- 大学(233418)
- 济(111813)
- 经济(109800)
- 研究(93931)
- 管理(85641)
- 中国(75907)
- 理学(71625)
- 理学院(70767)
- 管理学(69849)
- 管理学院(69402)
- 农(56037)
- 科学(53075)
- 京(51469)
- 所(48557)
- 财(48153)
- 研究所(43305)
- 中心(42471)
- 农业(42442)
- 江(37817)
- 业大(37141)
- 财经(36620)
- 经济学(34334)
- 北京(33614)
- 范(33297)
- 经(33293)
- 师范(33059)
- 院(32462)
- 经济学院(30817)
- 科学院(29849)
- 基金
- 项目(147354)
- 科学(116580)
- 研究(113765)
- 基金(106537)
- 家(92373)
- 国家(91497)
- 科学基金(76851)
- 社会(74994)
- 社会科(70735)
- 社会科学(70721)
- 省(56678)
- 基金项目(55290)
- 教育(49739)
- 划(47302)
- 编号(46679)
- 自然(44616)
- 自然科(43536)
- 自然科学(43527)
- 资助(43245)
- 自然科学基金(42734)
- 发(39071)
- 成果(38821)
- 部(34284)
- 重点(33460)
- 课题(32948)
- 发展(32665)
- 展(32134)
- 国家社会(31820)
- 农(31624)
- 创(30280)
- 期刊
- 济(140033)
- 经济(140033)
- 研究(80754)
- 农(60433)
- 中国(58918)
- 农业(41029)
- 科学(34549)
- 学报(34525)
- 财(33576)
- 融(31362)
- 金融(31362)
- 管理(30509)
- 大学(27395)
- 教育(26964)
- 业经(26947)
- 学学(25691)
- 经济研究(20996)
- 业(20178)
- 技术(20128)
- 问题(19885)
- 财经(18477)
- 世界(16790)
- 经(16137)
- 贸(15343)
- 农村(15074)
- 村(15074)
- 农业经济(14955)
- 国际(13771)
- 经济问题(13640)
- 资源(12562)
共检索到395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杜青林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农”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与竞争力明显增强,农村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农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目前,中国“三农”发展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全面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文章指出,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三农”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二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三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是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关键词:
三农 三农发展 现代农业 集约型农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彦随 严镔 王艳飞
统筹城乡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区域经济、社会、空间等不同视角解析了城乡发展研究新进展与新特点,深入分析了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半城镇化现象严重、农村地域空心化、土地资源配置矛盾显化、区域城乡发展差异拉大、城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剖析了引发和加剧这些问题的主要成因,包括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快速城镇化路径、农业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约束等方面。新时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亟需着眼于城乡地域系统人—业—地协同转换的科学思路,统筹协调产业和城镇发展,探索差别化的城乡发展的科学路径,加快创新城乡土地配置与管理制度,全面构建村镇建设新格局,深化城乡发展转型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中国城乡平等、协调、一体发展的内生机制及外部环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忍 刘彦随 刘玉
本文以2000、2004、2008中国31个省际农村发展指标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状态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分析。从空间格局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农村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农村发展的差异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格局依旧存在,农村的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致性,自然资源禀赋与历史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基础,农村主体特征与区域发展阶段是导致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偏向性的政府政策与全球性因素是强化区域差异的重要动力,而各地差异性的农村产业转型过程,是助推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核心机制。2000、2004和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差异度分别为0.356、0.413、0.386,这表明,自2000年以来区域农村发展差异先拉大后缩小,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这是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外部环境与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从2000-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重心"移动的轨迹可以看出,中国农村发展的重心落在安徽省内,农村发展水平东西差异明显,2000-2004年,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重心向北移动,北方地区的农村发展速度较快;2004-2008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有了一定缓和,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关键词:
农村发展 因子分析 区域差异 中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先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下,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发展是其中的核心,信息时代下需要创新发展模式,而脱胎并发展于智慧城市的智慧农村是新时代下的重要战略选择。智慧农村对于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开放社区的建设、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的新型产业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并推动农村改革。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需要创新智慧农村的发展路径,以科学规划和多方试点为基础,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农民参与智慧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分步有序实施,将其融入到农村改革过程中,实现中国智慧农村的又好又快发展,支持和促进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先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下,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发展是其中的核心,信息时代下需要创新发展模式,而脱胎并发展于智慧城市的智慧农村是新时代下的重要战略选择。智慧农村对于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开放社区的建设、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的新型产业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并推动农村改革。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需要创新智慧农村的发展路径,以科学规划和多方试点为基础,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农民参与智慧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分步有序实施,将其融入到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启清 朱辇
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要素支撑条件看,中国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时期。过去,"世界工厂"的国家定位帮助中国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未来亟待转型。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国在未来的世界经济中要扮演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和世界投资国的三重角色,相应地,中国经济发展还需要把握三大主题:自主发展、持续增长和无危机增长。
关键词:
全球经济分工 发展定位 发展主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美娥 谷树忠
片面开发农业的经济生产功能,这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误区,也是农业难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农业具有多元功能,且这些功能相互促进,优化农业功能结构,强化农业非直接经济生产功能,这是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文章在深入分析农业功能结构特征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和发展任务,确定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和各个分目标,并对其发展原则和发展障碍作了分析,认为政策构建可由基础准备层、中间支持层和高级强化层三次构成,每个层次对应着不同的行动措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楼世洲 徐辉
近十年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中非教育合作不仅促进了非洲国家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同时也扩大了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在新时期,中非教育合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合作内容由"减少贫困"向"促进发展"转型,合作主体由"政府行动"向"社会行动"转型,合作方式由"输血援助"向"造血援助"转型。与此相适应,需要建立双边合作的交流机制,通过加强中非留学生交流,扩大汉语教育和文化影响力,建立合作研究和培训基地,深化中非教育合作研究机制等方式推进中非教育合作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教育合作 中非关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久文
中国的区域发展经历了从区域发展、优先发展战略转变为协调发展战略几个阶段。在当前新常态背景下,处于动力转换期的区域发展呈现区域分化、多极多点、产业转移加速的特点。本文提出,在新时期加快区域发展,区域合作是重要的推进途径,且未来合作将向大范围、大空间、跨行政区的纵深方向发展。据此,本文提出四种区域合作机制的创新建议。
关键词:
区域发展 新常态 区域合作 机制创新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毅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伟大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其经济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新中国的主流经济理论。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理论不断完善,与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系统阐述共同构成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成为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主流经济理论的新贡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佟光霁 尚杰
知识林业是在林产品生产到最终消费的全过程中 ,以科技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应用为核心 ,以创新为直接推动力 ,以林业知识网络的构建与完善为基础和保障 ,使知识的物化价值在林业产出中占相当比重的林业。从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看 ,知识林业在我国的发展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渐进与动态的过程 ,在这个知识化的过程中 ,对知识林业内涵的认识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被不断深化和更新
关键词:
知识林业 背景 内涵 依据 问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久文
中国的区域发展经历了从区域发展、优先发展战略转变为协调发展战略几个阶段。在当前新常态背景下,处于动力转换期的区域发展呈现区域分化、多极多点、产业转移加速的特点。本文提出,在新时期加快区域发展,区域合作是重要的推进途径,且未来合作将向大范围、大空间、跨行政区的纵深方向发展。据此,本文提出四种区域合作机制的创新建议。
关键词:
区域发展 新常态 区域合作 机制创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On the 1 st Forum of Population Sciences in China in the 21 st Century held on October 17-19 by CPA and PDRC at 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 almost all participants have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sciences in China in the new century. Thats why we invite here the views on this issue from several scholars. Compared with what we have discussed about "Demography in China: sun-rising or sun-setting?" in our journal forum three years ago, we are pleased to find that population researchers are holding an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sciences in China and its prospects. In the meantime, they have been aware clearly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ed in this field. We believe such confidence and awareness can be the basis of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sciences in China in new century.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朝晖 周霞
数字技术的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重构和优化中国广电产业链,政府管制的放松则使国有广电在面临外资和内资分食的同时,获得了不少做大做强的机会, 也使得新时期中国广电集团的发展战略更多地关注多元化经营、资本运作和品牌管理。
关键词:
中国 广电产业 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