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54)
2023(11321)
2022(9530)
2021(8743)
2020(6946)
2019(15781)
2018(15156)
2017(29134)
2016(15546)
2015(17455)
2014(17367)
2013(17077)
2012(16343)
2011(14983)
2010(15976)
2009(14932)
2008(14297)
2007(12922)
2006(12183)
2005(11521)
作者
(43960)
(36125)
(35858)
(34155)
(23468)
(17237)
(16528)
(14089)
(13955)
(13344)
(12284)
(12184)
(11858)
(11673)
(11507)
(11351)
(10708)
(10629)
(10477)
(10317)
(9280)
(8833)
(8690)
(8468)
(8339)
(8230)
(8182)
(8085)
(7389)
(7183)
学科
(67483)
经济(67415)
(45755)
管理(43558)
(36223)
企业(36223)
中国(29526)
(27940)
金融(27940)
(25938)
银行(25930)
(25296)
地方(23477)
(20874)
方法(18513)
(18247)
业经(17352)
(16997)
数学(15228)
数学方法(14981)
(14823)
贸易(14803)
农业(14438)
(14355)
(13306)
(11921)
地方经济(11697)
中国金融(11360)
(10882)
财务(10842)
机构
学院(218885)
大学(214710)
(96953)
经济(94551)
研究(82469)
管理(80035)
中国(70412)
理学(65795)
理学院(64998)
管理学(64202)
管理学院(63734)
(47971)
(46943)
科学(44682)
(41341)
中心(39219)
研究所(36436)
(35856)
财经(35692)
(32690)
(32192)
北京(30990)
(30817)
师范(30573)
(29979)
(29664)
经济学(29260)
(26925)
财经大学(26121)
经济学院(26110)
基金
项目(130054)
研究(102555)
科学(102519)
基金(91626)
(77533)
国家(76781)
科学基金(65686)
社会(64629)
社会科(61471)
社会科学(61460)
(51113)
基金项目(46481)
教育(46045)
(43251)
编号(43083)
自然(38669)
资助(38309)
自然科(37747)
自然科学(37740)
成果(37134)
自然科学基金(37035)
(34683)
课题(31684)
重点(29546)
发展(28978)
(28483)
(28463)
(27524)
(27296)
国家社会(26128)
期刊
(121028)
经济(121028)
研究(78861)
中国(54155)
(42779)
金融(42779)
(35727)
管理(33472)
(32282)
教育(29200)
科学(26460)
学报(25370)
农业(21308)
大学(20438)
业经(20140)
技术(19510)
经济研究(19408)
学学(18814)
财经(17667)
国际(15492)
问题(15488)
(15260)
(14686)
世界(12258)
(11527)
论坛(11527)
现代(11425)
(11176)
(11006)
理论(10891)
共检索到376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干杏娣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进入了实质起步的新时期。本文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策略应是 :发挥政府推动作用 ;发挥后发优势 ,借鉴国际经验 ;加快经济金融体制的市场化发展 ;抓住潮流 ,发展特色。上海应根据国际上金融中心发展的水平与上海的差距 ,制订出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本文就各金融市场运行与结构的有关内容 ,尝试提出导向性的发展指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统研处课题组  王欣欣  马强  周智立  张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望  
本文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初步分析研究了上海与中西部金融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及存在合作联动发展的机遇与潜力,对如何促进中西部金融发展并为上海创造更广阔的发展腹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雪静  
本文就金融市场发展环境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市场发展路径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资本市场现状与发展等热点问题综述了与会代表的意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邹仲海  张学森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既是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长远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要具有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量能、产业结构高度服务化等条件基础。上海经过上百年历史的积淀和持续发展,已经具备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基础和条件。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也要突出上海经济和城市的特色。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温德经  
繁荣的文化是当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突出特质,而文化产业也是其支柱性产业。上海应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高度,积极调整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和路径并予以制度性的保障,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课题组  王欣欣  
本课题遵循结合中国国情、灵活借鉴国际经验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围绕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系,提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应设定如下战略:以长三角地区经济乃至整个大陆经济为依托,以人民币产品中心尤其是固定收益产品中心为突破口,逐步推进人民币的结算、投资和储备功能的实现,使上海从国内金融中心加速迈向亚太区域金融中心,最终成为全球性金融中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色机制,实现从上海特色到全国统一立法的"自下而上"制度变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豫  
一、背景国务院2009年3月25日原则通过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意见。温家宝总理2008年视察上海时也明确指出: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战略,要在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健全领导体制和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全面提升服务功能、提升发展的软环境、培养和吸引人才等六方面全力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韩汉君   王玉  
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强国之“强”,既是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强”,也体现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之“强”。以此为导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始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利用上海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发展中,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离岸金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加强离岸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开发和跨境互联互通建设,以此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并向更高能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浩余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环节建设,对于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评估与分析得到的结论证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目前正处于由国内中心金融到区域(APEC)金融中心转变的阶段。上海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金融集聚优势不明显,制度与政策的限制重重,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国际竞争力,金融业务创新原动力不足。若不在这个关键环节着力改善,将阻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定核  
一、发展上海金融市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大意义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否认价值规律,排斥市场的调配作用。物资统一分配,产品统购统销,财政统收统支,银行信贷资金按计划保证供应。在这种体制下,金融业得不到发展,银行起作用的范围极其狭小,当然根本不可能也不需要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融资活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志  
在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真正迈出国际化建设步伐的关键时期,科学合理的战略定位和推进策略极为重要。本文强调要充分发挥金融中心作为“系统的系统”、“组织的组织”功能,注重以“金融信息港”为基础系统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模式,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促进会”为核心组织启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策略,在借势、造势、用势中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以更高的起点和要求推进新一轮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