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5)
- 2023(10023)
- 2022(9142)
- 2021(8850)
- 2020(7413)
- 2019(17190)
- 2018(17214)
- 2017(32777)
- 2016(18520)
- 2015(21177)
- 2014(21245)
- 2013(20763)
- 2012(19153)
- 2011(17223)
- 2010(17305)
- 2009(15503)
- 2008(15118)
- 2007(13183)
- 2006(11508)
- 2005(9859)
- 学科
- 济(66642)
- 经济(66559)
- 管理(50962)
- 业(47203)
- 企(39982)
- 企业(39982)
- 方法(32610)
- 数学(27813)
- 数学方法(27390)
- 农(18088)
- 中国(17947)
- 学(16762)
- 财(16274)
- 理论(15016)
- 业经(14793)
- 地方(13554)
- 制(12824)
- 教育(12799)
- 农业(11781)
- 贸(11736)
- 贸易(11729)
- 和(11671)
- 易(11371)
- 技术(11222)
- 务(10580)
- 财务(10517)
- 财务管理(10495)
- 环境(10360)
- 企业财务(9930)
- 教学(9924)
- 机构
- 大学(257671)
- 学院(255524)
- 管理(100861)
- 济(91609)
- 经济(89094)
- 理学(87574)
- 理学院(86558)
- 管理学(84833)
- 管理学院(84389)
- 研究(84018)
- 中国(59780)
- 京(55937)
- 科学(55102)
- 所(42941)
- 农(41877)
- 财(41247)
- 业大(40092)
- 研究所(39269)
- 中心(37913)
- 江(37518)
- 范(36399)
- 师范(36053)
- 北京(35534)
- 财经(33464)
- 农业(32800)
- 州(30929)
- 院(30640)
- 经(30350)
- 技术(30206)
- 师范大学(28934)
- 基金
- 项目(177061)
- 科学(137115)
- 研究(130527)
- 基金(124995)
- 家(108815)
- 国家(107852)
- 科学基金(91817)
- 社会(77540)
- 社会科(73157)
- 社会科学(73135)
- 省(70597)
- 基金项目(67131)
- 教育(61928)
- 自然(61103)
- 自然科(59657)
- 自然科学(59642)
- 划(59422)
- 自然科学基金(58523)
- 编号(55178)
- 资助(52127)
- 成果(45480)
- 重点(39529)
- 课题(38582)
- 部(38514)
- 发(36786)
- 创(36550)
- 项目编号(33944)
- 创新(33907)
- 科研(33709)
- 大学(33440)
- 期刊
- 济(102228)
- 经济(102228)
- 研究(74188)
- 中国(52770)
- 学报(43814)
- 教育(39348)
- 科学(38899)
- 农(38022)
- 管理(36576)
- 大学(32856)
- 学学(30456)
- 财(30304)
- 农业(27089)
- 技术(24064)
- 融(17865)
- 金融(17865)
- 图书(16603)
- 业经(16241)
- 财经(15661)
- 经济研究(14787)
- 业(13755)
- 理论(13243)
- 经(13212)
- 科技(13127)
- 问题(12629)
- 版(12527)
- 实践(12422)
- 践(12422)
- 技术经济(11901)
- 情报(11548)
共检索到370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彭静 方帧云 郑小林
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已经凸显,即教育要以培养人和发展人为目的。通过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图景的描述,基于“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观,构建以研究生发展为本的学术环境、导师队伍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以研究生创新教育工程为导向的“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实践,努力把研究生培养成为具有批判精神、能肩负国家使命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
新时期 以人为本 研究生培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绪华 涂俊才 冉鸿昌
通过对本单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修订方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结合研究生培养环节和课程设置的优化整合实践,提出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应充分考虑研究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应尽量满足研究生业务发展的需要,应以全面提高研究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为目标。
关键词:
研究生 培养方案 以人为本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颖
价值观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课题,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体制转轨、观念转型时期,价值观教育从理念到内容、从目标到手段都应不断地调整,以便给实践提供一个完整的理论参考。文章通过对新形势下青少年的价值观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揭示其成因,提出了构建新时期"以人为本"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体系。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青少年 价值观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朝阳 崔华华
培养文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以及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然而,我国文科研究生教育在创新机制方面还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根据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殊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努力加强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文科研究生 创新能力 培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来茂德 沈满洪 陈凯旋
阐述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背景、目标,介绍了浙江大学的改革方案,同时分析了改革的预期效果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辉艳
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发展背景下,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发展空间巨大。然而,高职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其根本原因是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与现代企业需求不相适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与当前社会的现实需求,体现出尊重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祎鸿
认为研究生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导师应该是研究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者、创造性的知识传递者、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者、市场化引路者以及研究生做人的楷模。
关键词:
导师 研究生 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葛星 王惠芬
介绍了知识管理的作用,如: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传统研究过程中的团队学习模式,建立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平台和知识共享平台,缓解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导师资源缺乏的矛盾,提高研究生导师的水平和素质等。文章最后说明了知识管理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宝林
数学课历来受到重视,从小学到大学毫无列外,“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很久以来人们就这样评价数学的重要性。对此,这里不作过多的论述,本文的重点是探讨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娜 李红
深入探讨"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结合当前图书馆存在的不足以及本馆实践,提出图书馆应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并正确处理"以馆员为本"与"以读者为本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促进图书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图书馆 管理模式 服务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于涵 荣飞
研究生新生德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在于把握有利契机,为广大新生在理想信念、人格品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成长成才奠定良好基础。系统介绍了清华大学研究生新生德育工作体系,新生德育工作的特色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研究生新生 德育工作 体制机制 清华大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蔚
美术教育在现今高校教育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位置。美术是多种艺术的根基,是人们发现美、感受美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育中做到与时俱进,落实科学发展观,崇道尚德,格物致知,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与使命。由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张倩、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张春新编写的《创新视野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探索》(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版)一书,在研究美术教育理论的同时,对美术教育及创新教育研究进行了详尽的讨论。总览全书,具有三个方面特点。一、高校美术教育及其创新的理论分析系统全面该书首先从理论角度梳理了美术教育的相关概念、内容与分类、性质与特点、目的与意义以及功能与价值,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开展高校美术创新教育的必要性,认为高校美术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适应时代和经济社会变革的必要措施,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优化高校教师队伍。然后该书提出了推动高校美术创新教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龙健
以人为本的研究生教育治理理念,缘起于对教育价值人文同构观的深切守望和对抗击疫情斗争经验的深入思考。在回溯研究生教育治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人文视角分析疫情对研究生教育治理的影响,认为应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保障质量、创新先行的治理原则,并采用人文精神贯穿始终、全流程治理促发展的治理对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程斯辉 詹健
“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和“怎样培养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模式蕴含的根本规定性。根据参与研究生培养主体在研究生培养过程诸环节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可以将研究生培养模式划分为政府主导型模式、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主导型模式、学科专业单位主导型模式、导师主导型模式、研究生主导型模式和社会(用人单位)主导型模式等六种类型。这六种模式各有利弊,但都具有可供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选择的价值。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新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