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27)
2023(10669)
2022(9047)
2021(8147)
2020(6482)
2019(14641)
2018(14399)
2017(26142)
2016(14234)
2015(15847)
2014(15989)
2013(15632)
2012(14710)
2011(13596)
2010(14011)
2009(13048)
2008(12954)
2007(11886)
2006(10856)
2005(10410)
作者
(42125)
(35276)
(35054)
(33286)
(22371)
(16851)
(15857)
(13572)
(13326)
(12737)
(12164)
(11803)
(11573)
(11473)
(11201)
(10880)
(10469)
(10230)
(10159)
(10130)
(9121)
(8725)
(8450)
(8065)
(8035)
(7914)
(7914)
(7851)
(7109)
(6863)
学科
(61617)
经济(61522)
管理(46902)
(43677)
(33981)
企业(33981)
中国(22662)
(19722)
地方(19057)
方法(17160)
(17103)
业经(16796)
(16690)
农业(13895)
数学(13796)
数学方法(13650)
(13255)
银行(13241)
(12843)
(12741)
金融(12739)
(11504)
(11468)
环境(11464)
(11298)
技术(10737)
地方经济(10487)
(10470)
贸易(10456)
(10064)
机构
学院(208367)
大学(206544)
(86577)
经济(84600)
研究(76249)
管理(76166)
理学(63500)
理学院(62735)
管理学(61760)
管理学院(61358)
中国(59233)
(45923)
科学(44160)
(44028)
(38560)
中心(34421)
(34317)
研究所(34148)
(33618)
财经(32867)
北京(29783)
(29497)
(28845)
师范(28548)
业大(28217)
(27923)
(27467)
经济学(26246)
农业(25712)
(24992)
基金
项目(130781)
科学(103552)
研究(99646)
基金(92936)
(80198)
国家(79458)
科学基金(68228)
社会(63958)
社会科(60631)
社会科学(60622)
(52422)
基金项目(48383)
教育(45763)
(43626)
自然(41464)
编号(40560)
自然科(40454)
自然科学(40446)
自然科学基金(39702)
资助(37303)
成果(34309)
(33590)
重点(30169)
课题(29968)
(29412)
(28707)
(27603)
发展(27296)
(26812)
国家社会(26411)
期刊
(110139)
经济(110139)
研究(69189)
中国(53033)
(34664)
(33445)
管理(32524)
学报(29636)
科学(28762)
教育(28380)
(24246)
金融(24246)
大学(23503)
农业(22534)
学学(21804)
技术(19703)
业经(19246)
经济研究(16904)
财经(16824)
(14468)
问题(13887)
(11361)
(10387)
世界(9985)
科技(9976)
技术经济(9896)
现代(9784)
(9651)
论坛(9651)
图书(9630)
共检索到343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守海  丁洋  吴迪  
2017年中国经济超预期反弹,这是供需两端、三驾马车的共振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步入了新周期。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并不在于经济增长有多快或目标翻几番,而在于高质量发展,这对发展动能的转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从原发式创新的技术潜力、结构性非均衡的势能差、体制性障碍所蕴含的制度红利中寻找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现代产业体系是物质基础,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基本手段,发展质量和效益是最终结果。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向、全球化背景下更为复杂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都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通过调控创新,将防控金融风险、稳增长、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将是未来很长时间内的一个重大课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浩进  
当前,东北地区正处于政策叠加的关键机遇期,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经济动力系统,能够提升区域发展“加速度”。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东北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运行问题,可以得出结论:东北三省在城市经济动力系统方面存在省域内的不均衡性,以及整体层面的差异化制约因素,需要予以统筹和辨识,应立足动力系统外生、内生的双重维度,解决影响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东北地区城市经济涵盖多种类型,发展动力系统由外生动力机制、内生动力机制构成。东北地区应借助构建新发展格局、主体功能区战略、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等有利契机,利用好“中蒙俄经济走廊”新机遇,提升统筹发展与安全的主体功能,加强东北全面振兴战略中的省际协作,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经济外生动力。东北地区还应立足不同地区的发展基础、比较优势等,建设城市群新质生产力的功能区、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功能区、沿边跨境开放发展的功能区、绿色发展的生态屏障功能区、引才聚才的人才振兴功能区,支撑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经济内生动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楷文  李桂玲  杜金祥  陈钰  张向前  
新时代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也使得华侨华人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途径愈发多样。本文通过分析产业转型、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以及华侨华人为祖国经济增长提供的支持现状,指出创新潜能释放不彻底、人才流动受到制度限制等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和华侨华人国际国内各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构建内外部两个动力机制系统联动发挥作用,就华侨华人如何助力中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提出了引导华人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侨乡建设等优化建议,以吸引华侨华人高级人才回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肖大卫  张向前  
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担负着独特的历史使命,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在推动制造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华侨华人在引资、引智和发挥桥梁作用等领域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发现华侨华人参与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华侨华人的经济活动存在风险、信息交流平台不健全和华商企业的组织结构有待改善等,得出华侨华人可以在投资、知识资本输送、文化交融等方面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的结论,提出推行华裔卡、变革华商企业制度、构建新型交流机制、聚集华侨华人创新,以及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和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来深化产业合作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培勇  袁富华  胡怀国  刘霞辉  
立足于整体发展观,以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发展为主线,本文对于经济高质量、社会高质量和治理高质量的特征及其互补性关联进行了分析。主要认识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总括性理念,经济高质量是社会高质量和治理高质量的输出。中国迈向发达国家的核心经济机制在于要素质量升级和创新,但需要社会高质量和制度高质量作为前提。第二,新常态下城市化的本质是福利社会,因此对社会保护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未来一二十年,中国将步入社会支出快速增长期,而日益增加的公共支出必须以效率改进为支撑,高质量社会与高质量经济协同是重中之重。第三,经济高质量的基础是知识中产群体扩大再生产,通过就业能力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知识中产群体充当了经济高质量与社会高质量的纽带,也是决定要素质量升级的关键环节。第四,高质量经济社会需要高质量治理结构支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落实,重在呼吁-退出机制建设,借此最小化个人或集体表达信念的成本,增进社会福利和经济效率。包括两个要点:第一,防御性治理,以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强就业保护和社会保障建设,同时,国家应将关乎国家命运的战略部门——农业和医疗卫生部门——纳入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二,进取性治理,以经济高质量和社会高质量协同为导向,国家应该顺应新时代信息化、知识化发展规律,通过生产标准体系建设、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文教研发体系建设等促进创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琦  万志芳  
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动力机制模型,从内核系统保证有效供给、外部系统刺激多角度需求以及内外系统耦合促进供求平衡设计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结果表明: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未来林区发展的新方向、新旧动能转换的新途径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动力。因此,提出保证林业资源高质量、保证各项林业产业生态友好发展、保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建议,以实现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昌兵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我们亟需探寻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及转换。增长理论就是不断探索发展根本动力,发展根本动力在于创新。由我国产业结构及产业发展的动力演变可知,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充当主导动力产业,在不同产业发展阶段,其增长的动力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由物质资本、劳动力等投入要素向创新演变。进入新时代,我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已转换到创新上,创新是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创新驱动下,我国将由依靠要素投资和牺牲环境为主发展,转型升级为服务业升级和高端制造业发展、深度城市化和技术创新等。为了顺利完成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我们提出了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动力转换等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柯登地  
教师发展涉及智能系统问题但更关乎动力系统问题。智能系统由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为要素构成,动力系统由职业地位、管理制度和价值观为要素构成。由动力系统调控并输出的职业精神为智能系统提供驱动力,在驱动力作用下,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相互作用,使两方面知识得以发展。我国教师发展动力系统存在的问题已比较突出,改善教师发展动力系统的根本措施是体制和制度改革。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丛树海  
面对即将快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趋势,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在已经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制度合一和“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其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内容、体系和机制三个层面的基本问题。内容上,通过完善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能力和支付能力;通过加强基层和社区医疗机构配置,强化“以医助养”;通过“师范化”的人才培养,尽快培育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爱心、以市场化经营为出路的为老服务队伍,形成“钱、医、人”三位一体。体系上,再造“三层次”,建构“三支柱”,形成以国民养老金为第一支柱、职业养老金为第二支柱和个人养老金为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机制上,重点解决养老全国统筹中基金统与制度统的关系,鼓励延迟退休,改渐进型延迟退休为选择型延迟退休,在养老金给付上进一步强化给付与缴费联动,激励缴费积极性,凸显多缴多得原则。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志彪  
主持人语:从高速度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国民经济发展系统的演化,涉及发展的本质、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式等一系列发展系统要素的转型,将会深刻地影响经济运行的各主体、各部门、各地区。因而,持续地、系统地、实证地研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运行特征、影响因素和实际绩效,以及相关的改善和推进政策,就是中国经济学者的重要任务。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鲍国明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告别了充满挑战、奋力前行的2017年,迎来了充满希望、奋发进取的2018年。刚刚过去的2017年,彪炳史册的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大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大精神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部审计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朱耿  朱占峰  朱一青  葛浩然  
在述评创意产业研究论点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剖析了末端创意配送的发展动力,分别构建了创意配送模式发展的社会文化拉动系统、现代技术驱动系统、人员素养推动系统,进而形成了创意配送模式关键要素之间的变量关联模型,为末端创意配送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国瑞  
高等教育发展动力系统是指影响高等教育全面履行功能的各种动力因素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联系和作用的方式和原理。无论是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浪潮还是国内新时代的新矛盾、新战略和新任务,都对高等教育发展动力系统的整体适应性和运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构责任与利益均衡的机制,激发不同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建权力分配格局和制约机制,实现约束力与驱动力的平衡;优化制度体系与优化制度伦理相结合,促进公平与效率的协调,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动力系统优化的基本方向与重要任务。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熊鸣华  
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活动是一个受图书馆内外的多种动力因素的作用过程。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外因动力因素包括 :竞争对手的压力、社会需求的拉动力和国家政策的引导力 ;内因动力因素包括 :图书馆的主体发展意识和图书馆的主体发展能力。本文分析了图书馆创新发展动力系统存在的缺陷 ,并提出优化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