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2)
2023(5400)
2022(4328)
2021(4114)
2020(3132)
2019(7225)
2018(6799)
2017(11393)
2016(6603)
2015(7805)
2014(7971)
2013(7194)
2012(6666)
2011(6025)
2010(6246)
2009(5036)
2008(4959)
2007(4948)
2006(4461)
2005(3814)
作者
(16983)
(13952)
(13905)
(13152)
(8947)
(6542)
(6357)
(5370)
(5295)
(5218)
(4744)
(4630)
(4560)
(4500)
(4477)
(4399)
(4170)
(4120)
(4000)
(3986)
(3675)
(3503)
(3422)
(3313)
(3259)
(3247)
(3231)
(3210)
(2872)
(2808)
学科
(21554)
经济(21539)
管理(18764)
(16058)
(14253)
企业(14253)
中国(9743)
(7611)
地方(7251)
业经(7234)
理论(6925)
教学(6173)
教育(5979)
方法(5462)
技术(5273)
(5107)
农业(4985)
(4857)
(4855)
学校(4589)
(4415)
(4331)
(4250)
学法(4091)
教学法(4091)
(3900)
银行(3900)
(3860)
贸易(3854)
(3771)
机构
学院(89279)
大学(79439)
管理(29547)
(28801)
研究(28455)
经济(27851)
理学(24163)
理学院(23851)
管理学(23402)
管理学院(23208)
中国(20978)
职业(19324)
(18026)
技术(18021)
科学(15997)
(15806)
(14597)
职业技术(13886)
(13743)
师范(13657)
技术学院(13649)
(13164)
(13079)
中心(13075)
研究所(11595)
北京(11323)
(11137)
教育(11052)
财经(10810)
(10676)
基金
项目(53484)
研究(47516)
科学(41754)
基金(33527)
(27868)
国家(27504)
社会(26673)
教育(25571)
社会科(24944)
社会科学(24940)
(24212)
科学基金(23512)
编号(23492)
成果(19481)
(19477)
课题(18629)
基金项目(16819)
(16818)
项目编号(13403)
规划(13122)
重点(13013)
资助(12952)
(12704)
自然(12687)
(12533)
自然科(12336)
自然科学(12335)
自然科学基金(12114)
(11699)
(11628)
期刊
(38612)
经济(38612)
中国(26440)
教育(26435)
研究(26192)
技术(13531)
管理(12949)
职业(12927)
(11138)
(10557)
科学(9506)
学报(9321)
技术教育(8339)
职业技术(8339)
职业技术教育(8339)
(8061)
论坛(8061)
大学(7788)
图书(7633)
(7522)
金融(7522)
农业(7387)
业经(7270)
学学(6632)
书馆(5882)
图书馆(5882)
经济研究(5500)
财经(5116)
(4550)
问题(4538)
共检索到144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勇  商译彤  康欢  
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是新时代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高职院校经过从"扩张"到"提质"、从"示范"到"双高"、从"层次"到"类型"的发展历程,新时代下以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为逻辑取向。以服务升级,智慧化建设;开放共享,融合化发展;学以成人,人本化办学;价值生成,精准化组群为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为应然向度。高职院校应激发内生动力,以文化引领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建立综合驱动,多元主体形成产教共同体;凝聚发展合力,以高水平专业群触发集聚效应;搭建技术支持,创设智慧育人环境;启动强基工程,优化"双师型"教师结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微  陶文娟  
打造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内在逻辑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作为职业教育大国的内在需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进阶需要,其内在属性是以高水平院校群体为引领、高水平专业群为支撑、高水平人才培养为核心、高水平教学体系为重点、高水平社会服务为标志、高水平治理体系为保障。当前我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应然理路是要强化政策调控,发挥政府部门的决策引导职能;强化诊改把脉,提升院校的专业优化能力;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促进师资的结构优化和内生能力;强化评价保障,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管理与服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宪萍  杨丽乐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标识,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强有力的驱动因素之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新发展格局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目标导向、机制转化和路径重构三重逻辑理路,面临国际经贸规则秩序失衡、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空间受挤压的现实约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需以新型举国体制筑牢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掌握制度性话语权、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中国制造业高端嵌入全球价值链,盘活技术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融合互惠的开放式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安冬平  冼雪琳  闫飞龙  
基于系统视角,以国家、社会、技术、人才、学校为系统要素,可清晰勾勒出新时代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时代背景的全景模型;通过系统透视新时代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时代背景模型,可窥探出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三四五六七式"特征;据此系统规划,构建出以科学顶层设计为先导、现代体系重构为支撑、共享平台建设为驱动、政策法规健全为保障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系统战略蓝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钏助仁  张涛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这为下一阶段深化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指明了方向。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必须牢牢坚持以骨干专业群建设为基本载体,以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发展动力,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实践主线。在严格遵循行动逻辑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办学方向,保障品质内涵,坚持创新驱动和合作发展,提升技术技能积累,推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走向国际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福林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理论擘画和全面部署,并确定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外开放实现内外经济互动是实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从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的重要动力。基于此,首先,本文勾勒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交互发展的历程,尤其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与现代化共生的关联性,并阐述了两者交融发展的内在逻辑。其次,对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与对外开放战略密切相关的若干重点议题展开探讨。最后,笔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克东  成军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在深化,也是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的应然追求。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根本要义在于深刻把握标准、制度、队伍及平台四个关键词的实质内涵,其中标准是基石,制度是核心,队伍是关键,平台是载体。高职院校应明确办学定位,坚持育训结合、德技并修;优化治理结构,坚持党的领导、章程统领;聚焦专业建设,坚持集群发展、特色取胜;提升师资素养,坚持师德引领、引育并举;深化产教融合,坚持立足地方、精准对接;加强国际交流,坚持双向互动、标准输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梦卿  余静  
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高职院校组建专业群具有多重维度与内在规律,依循专业逻辑、产业逻辑、资源逻辑等专业群建构的三维逻辑,有利于廓清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与实践向度。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将专业逻辑作为组建专业群的基础思路,以专业间的动态调整强化组群活力;将产业逻辑作为组建专业群的根本遵循,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需求;将资源逻辑作为组建专业群的内在机理,以统筹资源布局发挥集聚优势。通过厘清专业、产业、资源三者之间的逻辑关联,有效协调内外关系,实现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目标,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彩琴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直接、密切且具有跨界属性的教育类型,新时代职业教育亟须实现战略转型。基于价值重构和价值实现的分析逻辑,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战略转型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多元化外生价值,即工具性价值;应融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重构其内生价值逻辑,在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三个层面建构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价值实现路径。职业院校应在职业教育实践范式中实施转型,通过课程思政、面向产业集群的复合技能型人力资本供给、产教融合文化育人路径,落实职业教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的外生价值,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晓  
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要牢牢把握类型教育下高等职业教育深化内涵式发展和"四新"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中动力转化的现实需要。现有对于专业群建设的实践存在建群逻辑不清晰、人才培养改革力度不够、专业群管理与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此,高职学校可根据产业群、岗位群以及群内关系三种建群逻辑,从技术链出发深化专业群顶层设计,依据组群逻辑重组群内资源,推进制度体系保障工作,实现专业群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建明  
在我国,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不仅是高水平大学自身的内在动力,而且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水平大学建设,不单纯是高等教育自身和学术意义上的,更牵涉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在众多因素的综合考量和平衡中,高水平大学面临着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龚添妙  朱厚望  
高等职业教育优质校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扩展与延伸,是职业教育适应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举。高职院校一流专业建设有其政策逻辑,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延续与创新;有其现实逻辑,是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打破高职院校身份固化的利器,职业教育发展的牵引;有其理性逻辑,在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及运行机制上具有典型特征。为促进一流专业建设,高职院校可在专业协同发展、完善高水平培养体系、构建本土建设模式以及打造一流专业文化体系等方面着力。
[期刊] 征信  [作者] 韩良良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信用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从信用文化的历史传承引申阐述信用文化的价值向度,从实践现状、现实困境、总体思路多角度展现信用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从道德、制度、法治三个维度,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全方位厘清新时代我国信用文化的建设逻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于喆  盛如旭  
算法的隐蔽性、专业性和模糊性与人的认知偏见、数据偏见、设计决策偏见相结合,使得算法广泛应用可能引致的歧视性风险、责任性风险和误用风险给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亟须高度重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求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这种以技术为中心的新型权力的治理,需要构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治理格局,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以有效规避算法认知偏见的结构性歧视和责任风险,做到既举旗定向、又指明路径。为此,必须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治理新模式,从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治理规制、治理效果、治理价值等角度,明确哪些主体参与治理、治理什么和如何治理、治理目标、为何治理等内容,从根本上回答人工智能治理的困惑和问题,为突破传统治理瓶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公共价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燕菁  
土地财政是中国城市化启动的关键制度,对于城市化原始资本的积累起到重要作用。土地财政也带来资源浪费、金融风险和贫富分化等一系列问题。简单地放弃土地财政并转向税收,可能带来一系列风险。土地财政不应简单放弃,而应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完成而不断升级乃至逐渐退出。在此之前,土地财政不应轻言放弃。保障房制度,可以利用土地财政为劳动力的城市化提供原始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