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49)
2023(11740)
2022(10275)
2021(10071)
2020(8211)
2019(19301)
2018(19445)
2017(35003)
2016(20162)
2015(23086)
2014(23468)
2013(22067)
2012(20206)
2011(18192)
2010(18266)
2009(15632)
2008(14900)
2007(12745)
2006(11145)
2005(9680)
作者
(53632)
(43967)
(43834)
(41874)
(28053)
(21237)
(20162)
(17371)
(17101)
(15947)
(15312)
(14656)
(13899)
(13813)
(13726)
(13630)
(13333)
(13117)
(12564)
(12520)
(11069)
(10925)
(10532)
(10113)
(10060)
(9930)
(9813)
(9799)
(8794)
(8771)
学科
(67127)
经济(67052)
管理(50995)
(46016)
(38724)
企业(38724)
方法(31798)
数学(27300)
数学方法(26932)
教育(23978)
中国(23599)
(17776)
(17753)
理论(17441)
(16044)
业经(15034)
地方(14973)
技术(13001)
教学(12274)
农业(11881)
(11823)
(11552)
贸易(11541)
(11174)
环境(10741)
(10707)
(9991)
财务(9926)
财务管理(9910)
(9893)
机构
学院(267306)
大学(267205)
管理(101490)
(92051)
经济(89662)
理学(88563)
研究(87732)
理学院(87503)
管理学(85817)
管理学院(85324)
(58264)
中国(57646)
科学(55331)
(45525)
师范(45246)
(43171)
(41585)
研究所(39638)
(38954)
教育(38622)
中心(38333)
业大(38082)
北京(37526)
(37168)
师范大学(36977)
技术(36740)
财经(33870)
(32198)
(32005)
职业(31384)
基金
项目(184579)
科学(145608)
研究(144424)
基金(128468)
(110082)
国家(108995)
科学基金(93418)
社会(85613)
社会科(80641)
社会科学(80620)
(75266)
教育(74772)
基金项目(68371)
(64388)
编号(63397)
自然(59748)
自然科(58334)
自然科学(58324)
自然科学基金(57234)
成果(53441)
资助(52377)
课题(46689)
重点(42518)
(41584)
(40031)
(39050)
(38788)
项目编号(38637)
规划(36776)
教育部(36440)
期刊
(97652)
经济(97652)
研究(83405)
教育(68274)
中国(58578)
学报(40077)
科学(36591)
管理(35852)
(33230)
大学(31305)
技术(29785)
(29483)
学学(27740)
农业(23826)
职业(20212)
图书(16630)
(16380)
金融(16380)
业经(15833)
财经(15641)
经济研究(14822)
(13830)
论坛(13830)
(13270)
技术教育(13174)
职业技术(13174)
职业技术教育(13174)
科技(12694)
理论(12602)
(12310)
共检索到387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亮  
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三大课堂逻辑序化不清晰、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学生受众入脑入心不深刻等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四维共建”协同育人包括“课堂、专题、信息、实践”四大关键要素,其中,课堂要素是根本,专题要素是关键,信息要素是法宝,实践要素是活水。按照理论系统性的梳理整合、新媒生动性的契合融入、实践情景性的知行合一、教学多维性的聚合共育的内在要求,提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四维共建”协同育人实施策略:在理念维度上要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属性维度上要融通专题教学与信息应用联接;在职教维度上要畅通理论研习和社会实践路径;在服务维度上要彰显复式课程协同育人实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婧智闻  
为了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实践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文章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入手,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与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路径,包括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多元化协同育人平台等。研究表明,要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这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孔德生  冯爱敏  
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事关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当前,由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缺位与缺失、科学性评价的引导效用发挥不足、高职学生基础薄弱且认知策略不足,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四大问题:在观念上未给予足够重视,在方法上未进行有效创新,在内容上未做到理实融合,在受体上未给予充分尊重。新时代解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需要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拓展实践教学资源和优化学生认知结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杨咏  
哈肯的协同理论揭示了自然界开放系统中物质、能量交换产生的内部协同和平衡关系,认为系统内各子系统或各要素间基于非平衡相变,能够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进而在宏观上产生独立部分之和的系统整体价值,即协同效应。高校研究生育人机制中存在着若干彼此相关的子系统结构,科学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机制,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子系统或各要素间的整合、协同、配合,有利于形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和目标利益的最大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蔺伟  王军政  纪惠文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立足发展大局,在"三个转变"中把握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符合一流大学建设发展的根本要求、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现实需求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实践诉求。认为新形势下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要从责任协同、阵地协同、队伍协同、保障协同四个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性、能动性和创新性,努力开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洋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挑战,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是高校德育工作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选择。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领导重视、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校园文化氛围建设营造等方面提出了协同育人的途径与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小华  胡金凤  
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体系,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兼职思政教学、管理工作队伍;构建全方位育人教学体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校园文化层面搭建全方位育人平台,建立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波  
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是两个联系紧密的整体,能够让学生对于军事情况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晕染下成就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当前的教育情况下,人们对于协同教育机制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该机制的形成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弥补原先存在的缺陷,产生共赢的效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青年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武元  吴彬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育人意识和能力决定着思政教育的实际成效。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要打造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合作的育人团队,形成学校、教务部门与二级学院(系)协调配合的育人格局,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成洪波  
通过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种好立德树人"责任田"。通过抓好课堂主渠道,把握关键节点、场域、阵地、载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价值引领生活化、素质养成场景化,构建铸魂育人"同心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世甫  
网络赋权使师生超越主体——客体的关系而发展成为主体——主体的主体间性关系,生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范式。高校应树立主体间性理念,建设集成化立体化的网络平台,加强网络育人队伍建设,提高网络育人的实效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公根  
新形势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阵地,围绕立德树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具有必要性。高校党建作为党落实高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耦合互动关系,为此诸多学者开始探究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浅论》一书便基于高校党建需求和育人需求,就二者工作展开详细论述,建构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的框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殷黎悦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主体化和客体化双向互动、社会化和个体化交互共融、生活化和民主化和谐共生、国际化和民族化互惠共赢等发展趋势。面对新形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遵循入脑入心、外施于行、情感体验、融于本体的逻辑演绎路径。对此,文章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立足继承创新,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生动而多元的虚拟空间教学;加强队伍建设,塑造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引领者团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蒋浒  梅纪萍  
劳模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道德实践价值,是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高职院校将劳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职业素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径有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实践锻炼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巫春庚  雷志成  
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是适应时代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需要,是应对自媒体冲击下思想政治工作复杂化的需要,是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机制建立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差异、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偏差、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脱节,要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创新的领导机制、动力机制和育人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