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22)
- 2023(7749)
- 2022(6995)
- 2021(6718)
- 2020(5763)
- 2019(13966)
- 2018(14317)
- 2017(25096)
- 2016(14878)
- 2015(17199)
- 2014(18183)
- 2013(17093)
- 2012(15977)
- 2011(14591)
- 2010(15178)
- 2009(13464)
- 2008(13889)
- 2007(12700)
- 2006(11109)
- 2005(10105)
- 学科
- 济(53145)
- 经济(53081)
- 管理(36599)
- 业(33265)
- 企(26815)
- 企业(26815)
- 方法(24144)
- 数学(21089)
- 数学方法(20846)
- 中国(16492)
- 农(16350)
- 财(15228)
- 制(14184)
- 理论(12996)
- 学(11721)
- 教育(11622)
- 业经(11535)
- 教学(11270)
- 地方(10918)
- 农业(10298)
- 贸(10027)
- 贸易(10023)
- 易(9705)
- 体(9670)
- 银(9597)
- 银行(9566)
- 行(9093)
- 和(8775)
- 融(8747)
- 金融(8745)
- 机构
- 学院(207247)
- 大学(200202)
- 济(76631)
- 经济(74563)
- 管理(69795)
- 研究(69792)
- 理学(58159)
- 理学院(57414)
- 管理学(56225)
- 管理学院(55819)
- 中国(52059)
- 京(43861)
- 科学(43427)
- 财(38780)
- 农(37178)
- 所(37154)
- 江(35696)
- 研究所(33220)
- 中心(32069)
- 技术(30799)
- 业大(30493)
- 范(30192)
- 师范(29893)
- 财经(29164)
- 农业(29099)
- 州(28294)
- 北京(28269)
- 职业(27151)
- 经(26151)
- 院(24756)
- 基金
- 项目(124345)
- 研究(98018)
- 科学(94334)
- 基金(81687)
- 家(70099)
- 国家(69367)
- 科学基金(57385)
- 社会(54906)
- 省(53389)
- 社会科(51525)
- 社会科学(51503)
- 教育(50899)
- 编号(45556)
- 划(43988)
- 基金项目(42955)
- 成果(38456)
- 自然(35480)
- 自然科(34546)
- 自然科学(34532)
- 资助(34377)
- 自然科学基金(33873)
- 课题(33692)
- 重点(29342)
- 年(28576)
- 发(27511)
- 部(27463)
- 创(26210)
- 性(26089)
- 项目编号(26047)
- 大学(24407)
- 期刊
- 济(91518)
- 经济(91518)
- 研究(63888)
- 中国(51870)
- 教育(43875)
- 农(33366)
- 财(32678)
- 学报(32196)
- 科学(27017)
- 管理(24522)
- 技术(24273)
- 大学(23989)
- 农业(21780)
- 学学(21759)
- 融(18844)
- 金融(18844)
- 职业(16755)
- 业经(15427)
- 财经(14747)
- 经济研究(14149)
- 经(12777)
- 业(12346)
- 问题(11998)
- 图书(11910)
- 坛(11591)
- 论坛(11591)
- 技术教育(10978)
- 职业技术(10978)
- 职业技术教育(10978)
- 版(10397)
共检索到325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绪军 温贻芳
高职院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是立德树人一以贯之,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质量人才培养应该在变革指向、变革策略、变革导向等方面充分理解其变革意蕴,人才培养变革指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变革策略重点从体系贯通、专业升级、培养方案优化、资源共建共享、师资提质、制度保障探索其实施路径;变革导向聚焦从科学性、协同性、贡献度评价其培养成效。同时,高职院校要快速形成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变革意蕴 新时代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伟俊
新时代,物业管理行业实现了从传统服务业向集约型服务业的深刻转变,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日益提高,但目前物业管理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适应行业转型发展的需求。文章在系统分析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制约因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着力提升行业社会地位,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源源不断地输送行业所需人才;加大在职人员培训力度,优化行业人才队伍结构;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有效形成人才培养合力等新时代物业管理行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物业管理 人才培养 红色物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叶峰
随着我国服装产品逐步占领全球市场,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同社会发展、行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何既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又适应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成为每一名高职教育人员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和剖析人才培养理念,针对教师队伍现状、生源质量以及政策扶植与资金投入等高职服装专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为高职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汪永智 李理
培养德技并修人才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德育和技能教育相分离的现象,重专业技能训练,轻职业精神培养。构建德技并修长效机制,应培养学生德技并修意识,加强德技并修教育,深化德技并修实践,注重德技并修考核。
关键词:
德技并修 职业教育 长效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旸 于海燕
人才培养既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和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转型期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关键在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其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内容包括确立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基于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推行以项目教学法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师资队伍、建构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琴
"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是我国旨在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和内涵采取的重要举措。项目实施以来,示范院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进一步加深,但合作的内涵还需拓展;课程内容体现了职业性的要求,但需继续推进课程体系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制定了详尽的顶岗实习规章制度,但具体的管理措施还需加强;还需进一步探索实现顶岗实习教学功能的策略;与企业共建了实训基地,但在基地的管理运作方面企业参与的深度不够;在教学评价方面还应进一步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
关键词:
示范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小瑜
高职教育与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联,相互影响。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意义,认识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差距,探索培养高职人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人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高职人才 培养目标 探析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杜志强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建设及教学目标设定方面进行校企合作,在执行教学任务和课程考核中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回访,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体系。根据2013—2016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数据分析,说明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就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是增强学生就业、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核心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红 梁小婉
高职院校致力于办学模式的探索和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和显著成效,但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专业类别差异,财经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尚不成熟。在分析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及改革实践中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财经类高职院校 培养模式 技术技能型人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潘荣江
文化的价值在于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也应以服务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中心,这也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特质所在。发展历史较短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方面缺少历史传统,也少有基于自身特色的创新性探索,过多地依赖模仿与借鉴,导致文化建设始终难见成效。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立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对文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以长效机制建设来推进文化的健康发展,以主题活动来彰显文化育人的特色。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化建设 高技能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红艳 靳利斌 李辉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行业企业对于高技能实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输出主体的高职院校,有必要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与行业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从而为行业企业提供更加符合其用人需求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在默会知识理论的指导下,高职院校需要完善法律政策,明确校企责任,加强教师管理;建立双证融通课程体系,企业联合开发教材,加强实习管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深化校企沟通,实施毕业生"召回"制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佩华 胡泊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进入内涵发展阶段的核心任务。建立多元互动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其具体策略是,组建多元化的评价专家库,建立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小组,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标准个性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韩提文 梁林 侯维芝
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基于团队胜任力探索其培养方案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运用团队胜任力理论分析了高技能人才团队胜任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归纳了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团队胜任力出发,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策略。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团队胜任力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怡
培养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不仅是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学生的语言应用较为欠缺、教学理念落后、课程设置不科学和培养模式趋同等问题,应立足社会实际,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改革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英语与其他专业领域的应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构建完善的语言知识与应用体系,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
英语学科 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晓茗
随着高职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职毕业生的质量评价还没有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如何来量化还没有科学有效的依据。明确建设高职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的价值,探析高职人才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应对策略,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 人才质量 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