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85)
2023(2521)
2022(2015)
2021(2158)
2020(1525)
2019(3772)
2018(3936)
2017(4410)
2016(3679)
2015(4243)
2014(4431)
2013(3371)
2012(3121)
2011(3053)
2010(3368)
2009(2454)
2008(2317)
2007(2258)
2006(2112)
2005(2038)
作者
(6999)
(5722)
(5627)
(5573)
(3666)
(2776)
(2739)
(2466)
(2188)
(2149)
(2016)
(1995)
(1943)
(1855)
(1837)
(1753)
(1750)
(1738)
(1723)
(1707)
(1666)
(1541)
(1473)
(1361)
(1344)
(1329)
(1298)
(1285)
(1259)
(1216)
学科
教育(18541)
中国(8854)
教学(5706)
理论(5648)
(3526)
(3311)
思想(3271)
(3251)
管理(3230)
发展(3192)
政治(3171)
改革(3164)
高等(3135)
(3070)
思想政治(3023)
政治教育(3023)
治教(3023)
德育(2992)
研究(2985)
学校(2817)
教育改革(2789)
(2716)
经济(2716)
学法(2609)
教学法(2609)
计算(2313)
算机(2306)
计算机(2306)
(2297)
机化(2289)
机构
大学(42623)
学院(37620)
教育(25454)
(17244)
师范(17218)
研究(17193)
师范大学(14507)
(11075)
职业(10712)
教育学(9901)
技术(9205)
科学(9177)
北京(8129)
(8076)
研究所(7372)
(7365)
职业技术(7293)
教育学院(7255)
管理(6542)
(6286)
中心(6282)
技术学院(6101)
(5767)
中国(5677)
(5614)
理学(5335)
经济(5300)
教育科(5202)
研究院(5189)
教育科学(5163)
基金
研究(24105)
项目(20772)
教育(20596)
科学(17675)
成果(13821)
编号(13072)
课题(12960)
社会(11895)
(11733)
社会科(10873)
社会科学(10871)
(10560)
基金(10534)
(9737)
规划(8972)
(8397)
(7987)
国家(7728)
项目编号(7720)
研究成果(7714)
年度(7707)
(7181)
(6866)
(6839)
阶段(6818)
(6559)
重点(6501)
(6471)
教育部(6350)
阶段性(6249)
期刊
教育(44479)
研究(23263)
中国(18935)
职业(10719)
技术(7719)
技术教育(6994)
职业技术(6994)
职业技术教育(6994)
(6916)
经济(6916)
高等(5240)
成人(4790)
成人教育(4790)
高等教育(4614)
(4272)
论坛(4272)
大学(4236)
(3704)
学报(3630)
职教(3590)
发展(3469)
(3469)
比较(3301)
科学(3037)
教研(2929)
高教(2929)
图书(2561)
(2432)
远程(2194)
远程教育(2194)
共检索到70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先哲  
"新时代高等教育"能否助推中国开创"高等教育新时代"是一个亟需探究的重大命题。"新时代高等教育"侧重于对高等教育外部环境的理解,并具有两种叙事语境:一种是中国语境的叙事,指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崛起推力下产生的高等教育"中国模式"初具雏形;另一种是全球语境的叙事,主要指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未来高等教育可能产生颠覆性变化。"高等教育新时代"则侧重于对高等教育内在本质的理解,乃将各国高等教育模式置于全球竞争的背景中讨论,完全是一种全球语境的叙事。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看,一国开创"高等教育新时代"必须贡献本土化和国际化价值兼备的思想体系。"新时代高等教育"背景下中国在开创"高等教育新时代"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语境的"新时代"赋予了中国高等教育本土价值和道路自信,但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阶段性问题仍较突出;全球语境的"新时代"则有利于抹平高等教育竞争中的文化差异,但中国高等教育能否贡献本土化和国际化兼备的思想体系仍待考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管培俊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高等教育肩负神圣的使命。应加速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落实高等教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大学治理的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玉波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等教育强国新征程已经开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应该明确责任与担当。要运用"新思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问题导向",抓准"真问题";要提倡探索"边实践、边研究、边应用、边总结、边宣传、边推广"的"新模式",坚持从"真问题"出发,做好"真研究";要扎根中国大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国际视野充分借鉴他国经验,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研究"新境界",努力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推动高等教育研究"真创新";要真正把高等教育研究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美好向往紧密结合在一起,始终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同向而行,在回应关切、服务需求中作出"新贡献",真正满足服务人民、回应需求、创新理论、科学决策、推动实践等多方面需求,做好资政、咨教、咨询服务,切实保证所取得的成果"真管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先哲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内外空间皆面临转型实践难题,亟须以研究的"空间转向"破题。根据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对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空间转型的表现进行分析后发现:空间生产的市场性推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实践转型,向具有市场优势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部沿海城市群高度集聚;新时代以来重视高校内部学习空间改造的趋势,表征着"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隐性空间权力转型;以"媒介化社会"和"时空压缩"为主要特征的技术时代的到来,引发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具象空间转型甚至异化,并酝酿新的高等教育变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陆亭  
教育体系以结构为基础、以关系作联结,高质量教育体系包含结构匹配社会、关系纵横协调、体系流动通畅、调节自动适时等要素。阐释了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方向及二者间的"表里"关系,提出了构建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原则,讨论了当前的重要关系变量和未来工作重点。"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建设要面向新发展格局,关注城乡、产业的人口变化和结构需求,巩固以本质特征为基础的内涵发展,重视教育国际化和社会对学校办学的影响,着力提升国家创新发展新动能,并具体以"理论型、实践型、应用型、职业型"高校分类发展框架来制度性推进。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蓝芬芬  
在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新时代 ,社会显现了知识经济的特征 ,高等教育出现了新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的方方面面有了新发展。本文阐述了作者对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和高校图书馆的认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福涛  高耀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佑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也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迈入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积极投身深化高等教育法治实践,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努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党剑  
在"十三五"规划背景之下,提出了用开放发展理念推动教育开放与教育国际化。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为基础,简要分析了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之后分别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以及学生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的途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旭军  刘慕丹  齐旭高  刘伦斌  段习贤  
对现行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深入领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解析《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成都宣言"基础上,将评教指标优化为教育通用指标、学科共用指标和学校特定指标三个层次并细化了教育通用指标。根据重构后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对新时代学生评教提出以德育指标促进学生评教的发展性、以思政指标强化学生评教的文化性、以教师仪表教态指标体现学生评教的引导性、以剔除无法考量的指标来突出学生评教的操作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元元  
加强党的领导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立德树人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建设一流学科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标志着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进入了新阶段,呈现出新特征,承载着新使命,担负着新任务。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钟秉林  洪成文  李立国  周海涛  李枭鹰  
深化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需要关注和发现重大现实问题,要增强问题意识,发现新问题,研究真问题。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科研成果转化意识,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同时,应高度重视教育基本理论的指导、支撑和解释作用,重视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中,既要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与经验,更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优秀教育理念,筑牢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文化基石。统筹学理研究与咨政建言的关系、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学派塑造与国际互鉴的关系,从整体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系统化。高等教育研究者应该更多地关注实践问题,研究高等教育的全局问题和趋势,以更广阔的研究视野、更多元的研究方法来呼应高等教育的实践。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要为立德树人服务,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为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理性思维和行动依据。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方一  裴昌胜  夏艳珺  向浩  胡茂丰  
站在新时代的关键节点,成人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办人民满意的成人高等教育,回顾、审视和研究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历史观、多元观、发展观和系统观四个维度梳理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过程并展现其丰富内涵:历史观代表质量观发展的过程和轨迹,多元观代表质量观呈现的状态,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发展观是驱动质量观转变的根本动力,系统观则反映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运行状况,其主体、过程和结果随着其他维度质量观的发展而发展;从尊重客观规律、立足自身条件、满足现实需求、面向未来发展四方面提出新时代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定位基本原则;以主体、过程和结果作为着力点,从指标体系和体制机制两个方面构建了质量评价体系,以期为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带来思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袁雯  
当前,制度化保障不够和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桎梏。为此,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将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基础性教育制度,加快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规范和质量标准,将开放大学作为改革试验田,加快推进终身教育立法和国家资历框架的设计与实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钟晓敏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基于并且高于内涵式发展的一种内生发展取向和模式,它以特色强、质量优、满足需求能力强为主要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高等教育实现平衡且充分的发展,在培育创新驱动发展原始动能、提供优质高等教育、重视人的发展水平和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此背景下提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彰显了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哲学价值意蕴。大学办学者应结合本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从强化特色、提高质量、重视满意度三个维度思考如何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