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29)
- 2023(12748)
- 2022(10904)
- 2021(10676)
- 2020(8530)
- 2019(20123)
- 2018(20358)
- 2017(36453)
- 2016(20987)
- 2015(23826)
- 2014(24051)
- 2013(22497)
- 2012(20341)
- 2011(18407)
- 2010(18474)
- 2009(16178)
- 2008(15521)
- 2007(13817)
- 2006(12013)
- 2005(10361)
- 学科
- 济(68436)
- 经济(68368)
- 管理(54529)
- 业(48370)
- 企(40810)
- 企业(40810)
- 方法(31983)
- 数学(27204)
- 数学方法(26834)
- 中国(24163)
- 教育(24079)
- 农(19438)
- 学(17509)
- 业经(17005)
- 理论(16904)
- 财(16552)
- 地方(14675)
- 农业(13037)
- 技术(12849)
- 贸(12500)
- 贸易(12493)
- 和(12435)
- 易(12140)
- 教学(11825)
- 制(11719)
- 环境(10949)
- 发(10673)
- 务(10512)
- 财务(10448)
- 财务管理(10431)
- 机构
- 大学(283087)
- 学院(276625)
- 管理(106922)
- 济(95314)
- 理学(92896)
- 经济(92694)
- 理学院(91789)
- 研究(91388)
- 管理学(89993)
- 管理学院(89477)
- 京(61609)
- 中国(60563)
- 科学(57997)
- 范(47885)
- 师范(47587)
- 所(44729)
- 财(43519)
- 研究所(41169)
- 业大(40909)
- 江(40883)
- 中心(40651)
- 农(40311)
- 北京(39740)
- 教育(39695)
- 师范大学(38556)
- 财经(35098)
- 技术(33958)
- 州(33819)
- 院(33527)
- 经(31933)
- 基金
- 项目(192325)
- 科学(151463)
- 研究(149288)
- 基金(134142)
- 家(115435)
- 国家(114305)
- 科学基金(97724)
- 社会(89092)
- 社会科(83967)
- 社会科学(83944)
- 省(77383)
- 教育(75597)
- 基金项目(71472)
- 划(66715)
- 编号(64847)
- 自然(62492)
- 自然科(60996)
- 自然科学(60982)
- 自然科学基金(59835)
- 成果(55554)
- 资助(54068)
- 课题(47079)
- 重点(43953)
- 部(42985)
- 发(41789)
- 创(40544)
- 项目编号(40327)
- 年(39086)
- 教育部(37423)
- 创新(37359)
- 期刊
- 济(103124)
- 经济(103124)
- 研究(87487)
- 教育(67724)
- 中国(60533)
- 学报(42804)
- 科学(38225)
- 管理(37489)
- 农(36481)
- 大学(33433)
- 财(31408)
- 学学(29093)
- 技术(27720)
- 农业(26229)
- 图书(20603)
- 业经(17805)
- 融(17684)
- 金融(17684)
- 职业(16314)
- 财经(15767)
- 经济研究(15522)
- 书馆(13931)
- 图书馆(13931)
- 科技(13624)
- 理论(13403)
- 经(13367)
- 坛(13179)
- 论坛(13179)
- 情报(13107)
- 业(13046)
共检索到404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娟 胡欣婷 高英
新时代,高校开展网络生命教育既是立德树人的现实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互联网+”的发展为高校生命教育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者应在充分研究生命教育学理的前提下,密切联系新时代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生命观异化现状,探索新时代高校网络生命教育的价值导向,从内容整合、课程开发、载体拓展、师资提升等多方面加强网络生命教育。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网络生命教育 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许立玲 刘蕊
从网络政治学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网络德育主体、客体、媒介和环境四个基本要素,分析网络德育过程的三个环节,找出网络德育基本规律,进而提出高校大学生网络德育的路径选择,推动我国高校大学生网络德育的实效性进程研宄。
关键词:
网络德育 过程 路径选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广军 聂国卿
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了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和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步伐,但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供给的系统化、标准化、公共化、融合化和国际化水平仍然不高。新时代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路径是:建立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设开发体系,提高共享供给的系统化组织、标准化技术、市场化配置水平;建立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共享供给的公共化服务、智慧化服务、国际化合作水平;建立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融合应用体系,提高共享供给的融合化创新、便利化应用、终身化服务水平。
关键词:
新时代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公共服务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润
通过占领网络阵地,唱响网上主旋律。网络思政活泼新颖的形式提升了学生接受度。线上思政与线下思政在融合中互相促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在此背景下,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引入系统思维,从全局思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刚 张建伟 李海霞
该文在综述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教育基础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标准,包括学习资源配备组合、教师、教学实施和监控评价四个维度,共15条评价指标。可以为网络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和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课程 实施 评价 标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明勇
网络时代信息传输渠道日益多元化,在网络平台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探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工作内容。由杨伯成著,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一书共分为9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由于网络发展而产生的网络社会以及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社会观看待网络社会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章主要介绍高校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状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海斌
云计算是近年兴起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信息技术,它能够给用户提供可靠的、自定义的、最大化资源利用的服务。本文探讨利用云计算技术建构"心理健康教育云",为大学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各类心理健康服务,努力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关键词:
云时代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诚 宗诚
职业教育教材是职业院校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力保障。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是积极回应国内外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内涵提升的新要求。为此,从编者首负责制、统编校本互为补充、激励保障监督机制等方面探讨其内涵要求,从坚持立德树人贯穿始终、坚持类型特点准确定位、坚持信息技术支撑改革等方面探索其建设路径,对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材 教材建设 建设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郝丽丽 许红梅
近年来学生群体中频繁发生危及生命健康的恶性事件,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及校园的和谐稳定,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极为重要。该文在分析青春期阶段学生生命教育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生命教育实施改进策略。
关键词:
青春期阶段 学生生命教育 改进策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维东 董小玉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教育深化改革,网络课程建设是教育改革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具有网络课程建设的资源优势,但也面临着困境。迫切需要在坚持科学性、主体性、动态性及经济性原则的基础上,开发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进而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
网络教育 网络课程 建设 信息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洪
信息技术发展正在对人类未来发展及当下社会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基于互联网在不同领域的渗透,当代学生成为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群体,他们的认知及思维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主题网站作为时代新产物,其网站建设研究是当下重点研究课题,有助于弘扬主旋律并传播先进文化。由杨伯成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19年5月出版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一书,分别从概念特征、发展历程、教育内容、运行机制以及网站建设等方面对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研究网络平台系统的有效应用对策,以期为相关课题研究提供新思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睢辰萌 孙晓岭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迅速的信息传递服务,同时也对人类的思想评价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作用,所谓“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就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双面反映。网络技术推动了互联网信息交流的跨区域性功能的发展。在媒体交流平台上,社会信息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大众眼前,以致由于信息资讯鱼目混珠,大众对于新闻资讯的舆情往往容易产生误解、扭曲,科学形态的判断思维受到了网络舆情的蒙蔽,甚至人们丧失了自主判断思维。在未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韦金红
<正>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育人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更加严峻。多元化的文化思潮、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学生能够轻松接触到各类思想文化,学生的思想价值理念、道德文化意识很容易受到良莠不齐的文化思潮的影响,无孔不入的信息源使高校难以实现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稳定把控。但与此同时,网络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也在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许多传统学科课程在运用网络教学模式后育人成效有明显提升。思政教育应当主动适应并积极开拓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思政教育体系,将网络时代信息多元化对思政教育的冲击转化为创新发展动力,助力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祖旭 贾少华
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仅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现实所需,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破解社会发展新矛盾,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各方主体对于校企合作缺乏一致的认知,校企合作中的文化价值割裂与冲突,校企合作中的"壁炉"现象,校企合作相关的地方政策和法律不完善。破解校企合作困局,更好地面向新时代、适应新时代、引领新时代,应加强文化嵌入,夯实校企合作育人的文化基础;实施共同治理,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保障;推动院校变革,建立"观念、机制、培养、队伍"四环联动的协同机制;加快制度建构,夯实校企合作制度基础。
关键词:
新时代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文化割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