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8)
- 2023(9461)
- 2022(7771)
- 2021(7147)
- 2020(5678)
- 2019(12680)
- 2018(12606)
- 2017(22194)
- 2016(12513)
- 2015(14249)
- 2014(14154)
- 2013(13177)
- 2012(12054)
- 2011(10837)
- 2010(11080)
- 2009(10358)
- 2008(10525)
- 2007(9710)
- 2006(8554)
- 2005(7944)
- 学科
- 济(42525)
- 经济(42447)
- 管理(39471)
- 业(32103)
- 企(28418)
- 企业(28418)
- 方法(14870)
- 制(14107)
- 中国(14041)
- 财(13521)
- 业经(12852)
- 农(12752)
- 数学(11233)
- 数学方法(11036)
- 体(10043)
- 理论(9777)
- 教育(9392)
- 地方(9305)
- 学(9184)
- 银(8421)
- 银行(8404)
- 农业(8292)
- 体制(8217)
- 行(8080)
- 环境(8062)
- 融(8024)
- 金融(8019)
- 和(8005)
- 务(7786)
- 财务(7765)
- 机构
- 大学(177912)
- 学院(175056)
- 济(65291)
- 经济(63697)
- 管理(61747)
- 研究(58561)
- 理学(52352)
- 理学院(51710)
- 管理学(50633)
- 管理学院(50304)
- 中国(43650)
- 京(37213)
- 财(35335)
- 科学(34660)
- 所(28771)
- 江(28653)
- 范(26771)
- 财经(26649)
- 师范(26551)
- 中心(26066)
- 研究所(25761)
- 农(25632)
- 经(23976)
- 业大(23586)
- 北京(23228)
- 州(22603)
- 院(21587)
- 师范大学(20980)
- 经济学(20266)
- 农业(19830)
- 基金
- 项目(114418)
- 科学(90212)
- 研究(89806)
- 基金(80440)
- 家(68662)
- 国家(68021)
- 科学基金(58343)
- 社会(56761)
- 社会科(53578)
- 社会科学(53562)
- 省(46341)
- 教育(43251)
- 基金项目(41963)
- 划(38512)
- 编号(37596)
- 自然(34750)
- 成果(34080)
- 自然科(33919)
- 自然科学(33908)
- 自然科学基金(33293)
- 资助(31092)
- 课题(27953)
- 制(27221)
- 重点(26490)
- 部(25291)
- 发(25182)
- 创(24934)
- 年(23672)
- 性(23639)
- 项目编号(23568)
共检索到275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熊焱生 卢雷
高校文化育人是一项复杂开放的系统性工作。由于受传统育人观念和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在文化育人实践中仍存在协同育人不到位的问题。要提高文化育人的实效性,发挥协同育人效应,亟需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需从系统协同角度出发,做到教管协同、主体协同和管理协同。
关键词:
文化育人 协同机制 协同效应 协同育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理连 邢清华
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再延伸和着力点,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新一轮内涵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基于目前高职院校"特高计划"项目建设,从校企等办学主体如何协同的视角,探讨了协同教育理念的认知、推进协同育人的影响因素等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建设的理论问题,并立足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实践和现实诉求,有针对性提出了"五个根据"的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建设的实现路径:即根据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进行专业结构布局、根据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开发、根据专业结构布局进行师资资源与学训资源的配套、根据"学习参与度"成效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开发、根据重点专业(群)的建设需求进行校企协同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媛媛 朱秋莲 王维智
民办应用型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受育人理念、教育教学模式与学生管理手段、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的影响,致使专业性、实效性不强,深入开展受阻。民办应用型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通过创优育人理念、变革育人手段、以党建为统领健全现代大学制度来构建"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具体来讲,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校内外"三全育人"协同工作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彰显"三全育人"之全员优势;立足思政课程立德树人主阵地,提升课程思政的"三全育人"效能;科学规划布局,优化"三全育人"校园文化环境;各方积极参与,构筑"三全育人"协同工作平台;以党建为统领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开展"三全育人"试点改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天昱
高校教育作为文化传播与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文化育人的发展优势。大学学习期间是学生行为习惯,人生观,价值观等重要思想养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将文化教育融入进高校的各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更完善的思想品格,以文化的形式对学生起到思想启迪熏陶的作用,并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帮助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对于文化育人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与认知。食堂是高校实施文化育人最容易忽略的育人场所,但实际上食堂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日常饮食需求,同时也具有极大的育人价值。在高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教育发展下,高校要不断地将育人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更好的挖掘学校食堂所蕴含的育人价值。如何将文化育人发展要求落实到食堂的经营管理中,由王大伟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高校后勤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给了相关的参考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石磊
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文化的生成需要历史积累,文化的培育和传播需要制度保障,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学、政府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现代大学应保持它作为文化先驱所具有的超越性的精神指引力量,应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
大学 文化育人 结构内涵 文化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烨丹
高职院校通过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可有效增强学校品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本文分析创新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的重要意义和新形势下影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效果的不利因素,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加强文化育人机制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化育人 机制创新 路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花林 李致远
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转化理念、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现有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地方实践模式存在治理主体单一、参与主体驱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借助多主体协同治理理论,解析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逻辑,据此设计以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生产—供应—销售”机制、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共创机制和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信息交流机制为核心要件的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主体协同机制,基于多主体协同机制的提出,拓展土地资源生态产品、水资源生态产品、森林资源生态产品、湿地资源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新模式。以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主体协同机制为指引,创建多元主体共治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格局。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易翼 黄迪
近年来,关于如何加强国企财会监督的问题颇受学术界的关注。文章对加强国企财会监督的协同机制进行了探讨。首先,分别从纵向、横向及系统上建立起贯通协调的加强国企财会监督的协同机制;然后,从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实现这一协同机制的路径。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的财会监督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财会监督 协同机制 实现路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珠 庄森
高校管理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完善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方面。立足"三全育人"背景,从管理育人角度出发,通过科学界定管理育人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深刻分析管理育人协同作用发挥的现状,提出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管理育人协同机制的思路,切实发挥协同育人效应,真正将科学规范的管理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方式结合起来,大力营造"管理更精细、服务更精准、教育更精心"的育人环境,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关键词:
“三全育人” 高校管理育人 协同机制研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峻峰
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夯实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在尊重文化的根本属性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构建文化育人的基本原则,从教师、学生、教学方法与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将高校文化育人落到实处。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立德树人 文化育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白永秀 宁启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体现,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也体现出不同的内涵。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我们的生产目的,其内涵表现为对经济生活的需要、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对生态环境的需要和对公平正义的需要。新时代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的根本路径是要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来达到,在实现方式上则要依靠"四位一体"的实现主体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计划与市场一体化"的实现机制来完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阴浩
当前,各高校不断创新文化育人方式,从文化自觉视野下重新认识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积极探索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在新形势下,高校文化育人要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从发扬大学精神、树立文化品牌、加强新媒体建设三个方面加快推进。
关键词:
文化自觉 文化育人 大学精神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蔺伟 苟曼莉
推进文化育人,首要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文化育人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具有使学生受益终身的长期功效。以人道、人性、人格为指向,培养学生成为独立、成熟、具有健全人格的现代公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蔡劲松
现代大学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知识和文化的创新及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已融合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与主题。在以往知识传播及创新的基础上,文化在大学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日益突显。一方面,大学作为特殊的社会创新型组织,其本身具有文化的表征和特性,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精神之源,是大学发展的灵魂,大学的生命力、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文化的活力;另一方面,大学文化的主体是大学人,是"教师"和"学生",大学文化是由他们共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立宁
专业社团文化是中职学生专业社团在建设及运行中所形成的反映职业教育要求、体现专业学科特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团体文化,其生成源于中职学校专业社团建设的丰富文化蕴含,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与价值;以立德树人为理念、以建设性态度和发展眼光、摒弃"脸谱化""标签式"程式对其进行科学、合理、有效地设计,体现着文化育人的价值诉求。实现中职学生专业社团文化育人,需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专业建设、凝聚共振合力、推进社会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