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9)
- 2023(10720)
- 2022(8879)
- 2021(8374)
- 2020(6533)
- 2019(14419)
- 2018(14444)
- 2017(24250)
- 2016(14309)
- 2015(15743)
- 2014(15447)
- 2013(13681)
- 2012(12169)
- 2011(11313)
- 2010(11761)
- 2009(10587)
- 2008(9878)
- 2007(9075)
- 2006(8207)
- 2005(7551)
- 学科
- 济(43174)
- 经济(43133)
- 管理(35479)
- 业(25216)
- 教育(22693)
- 企(20373)
- 企业(20373)
- 中国(19324)
- 地方(14386)
- 农(13790)
- 环境(12844)
- 方法(12429)
- 学(12212)
- 理论(11858)
- 业经(10713)
- 数学(10252)
- 财(10240)
- 数学方法(9957)
- 教学(9891)
- 发(9364)
- 农业(9052)
- 制(8862)
- 地方经济(8615)
- 划(8379)
- 和(8081)
- 发展(7551)
- 展(7428)
- 贸(7139)
- 贸易(7128)
- 银(6938)
- 机构
- 大学(179654)
- 学院(177048)
- 研究(61982)
- 济(58762)
- 管理(57366)
- 经济(56940)
- 理学(48426)
- 理学院(47735)
- 管理学(46556)
- 管理学院(46199)
- 中国(41215)
- 京(39131)
- 科学(37398)
- 范(37365)
- 师范(37167)
- 教育(34507)
- 江(30199)
- 师范大学(29846)
- 所(29502)
- 财(29279)
- 中心(28310)
- 研究所(26732)
- 北京(25400)
- 州(24488)
- 技术(23940)
- 院(23192)
- 农(22603)
- 职业(22383)
- 财经(22237)
- 业大(21864)
- 基金
- 项目(115411)
- 研究(96247)
- 科学(91829)
- 基金(76967)
- 家(65034)
- 国家(64302)
- 社会(58238)
- 科学基金(54846)
- 社会科(54737)
- 社会科学(54723)
- 教育(52179)
- 省(49035)
- 编号(43590)
- 划(42136)
- 基金项目(39139)
- 成果(39102)
- 课题(34054)
- 自然(31179)
- 自然科(30382)
- 自然科学(30376)
- 年(29988)
- 自然科学基金(29757)
- 资助(29542)
- 重点(27923)
- 发(27899)
- 项目编号(26405)
- 规划(26177)
- 部(25470)
- 性(24805)
- 创(24526)
- 期刊
- 济(72078)
- 经济(72078)
- 研究(63322)
- 教育(61656)
- 中国(47800)
- 学报(23745)
- 财(22611)
- 农(21664)
- 科学(21316)
- 管理(20735)
- 大学(19894)
- 技术(19011)
- 学学(16019)
- 职业(15776)
- 农业(14867)
- 融(13831)
- 金融(13831)
- 图书(13786)
- 业经(13341)
- 经济研究(11329)
- 坛(10641)
- 论坛(10641)
- 书馆(10366)
- 图书馆(10366)
- 财经(10348)
- 发(9779)
- 技术教育(9408)
- 职业技术(9408)
- 职业技术教育(9408)
- 经(9122)
共检索到283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关思晗
自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来,政治环境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就极为深远。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政治环境发生了改变,新时代高校政治环境呈现出复杂性、动态性、包容性和可创性的特征,探究在新的高校政治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具有现实意义。文章提出新时代高校政治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直接保证、改革创新和指导规范的作用,倡导在新时代高校政治环境下通过增进政治环境与思政教育的联系、加强校园政治氛围、创新高效思政育人机制的路径,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高校政治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毅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其中,话语是核心,是关键,同样,在高校思政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也是话语,而从话语切入也是新时代思政教育领域的研究视角。面对新时代新的社会问题与矛盾冲突,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必须坚持因时而化、因事而新,科学着眼于新时代的新要求,才能提升思政教育传播的效果。在此背景下,由张翼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一书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为研究对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宋浠睿 姬晔
"新常态"既是从微观层面对中国经济新业态的客观描述,也是从宏观层面对"十九大"以来中国社会全面转型、升级形态的高度概括,其中高校思政教育"新常态"属于宏观层面的衍生概念,旨在进一步明确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价值取向。"民生保障"作为新常态下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切入点",一方面在经济"新常态"的微观层面具有优势呈现途径,如"大学生就业"、"生涯规划"等,另一方面在我国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书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青年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思想政治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呼之欲出。高校思政教育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内含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部署之中。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文化素养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文章以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理论基础,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进行思考和探索,希望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教学方法、过硬的师资队伍等方式方法对思政教育的"供给侧"进行改革创新,让课程思政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历久弥新。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新时代 课程思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付晶晶
网络信息高度发达背景下,新媒体传播形式的迅速崛起与广泛应用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辐射范围与影响力度,相关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能力与信息传播素养构建提升成为新媒体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构建成为必行之策。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应以现代化的发展视角对自身教学内容模式进行改善,在高校支持下推进个人素养能力的全方位构建,为新时期的社会信息传播与文化塑造提供良好保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乔磊花 李敬
从历史视域上来说,思政教育的发展往往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产生新理念。传统思政教育主要体现在个人德行教化和建功立业理念之中,因此在教育上主要围绕儒学教义来展开,直至现在,传统思政教育观念中的德育教化仍然是思政教育的重点。在新时代特性之下,高校思政教育呈现出许多与传统思政教育不同的新生态教育表现,这种新生态表现同时也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迎合新时代主流思想的有效途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睢辰萌 孙晓岭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迅速的信息传递服务,同时也对人类的思想评价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作用,所谓“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就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双面反映。网络技术推动了互联网信息交流的跨区域性功能的发展。在媒体交流平台上,社会信息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大众眼前,以致由于信息资讯鱼目混珠,大众对于新闻资讯的舆情往往容易产生误解、扭曲,科学形态的判断思维受到了网络舆情的蒙蔽,甚至人们丧失了自主判断思维。在未来,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鹏
"95"后的青年大学生视野宽广、思维敏捷、价值取向多元,同时又追求个性、关注自我,对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性并存的需求状态。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方面,还存在教育观念落伍、教育内容固化、教育时效性不足的问题。因此,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知道"供给"与"需求"的互动关系、了解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求",从提升思政工作者观念和素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用新媒体提升教育者影响力、讲好故事增强教育吸引力这四方面探寻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新华
微载体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共享平台,使合力的影响得以扩大。深刻挖掘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寻求新的载体形式,充分发挥各种微载体的合力效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建设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紧跟时代步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正杰
农业转移人口能否完全融入城市生活,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新时代作为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科学探究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困境与对策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因此,针对目前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面临的制度保障不足、融入基础较差、参与能力较弱、参与渠道狭窄、共享机制缺失、融入水平较低等困境,本文从包容性发展视角出发,提出了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的制度保障、夯实农业转移人口的融入基础、拓宽农业转移人口的参与渠道、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参与能力、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的共享机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融入水平等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董仲磊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开展作出重要部署和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创新开展提供了方向。农林高校具有行业特色,如何在农林高校中创新开展思政教育成为广大农林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关注的问题,根据农林高校的实际情况,广大思政课教师从教材、师资、课堂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探索。张晖老师主编的《新时代农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一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研究全国20多所农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方式和育人成效,对新时代背景下农林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是一本参考性较强的汇编性著作。该著作能够让读者详细地了解多元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为研究农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借鉴。作者还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为当前农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助力农林高校思想政治课提升育人效果。该书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特色。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秦海雷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这一背景下,由黄丽娟编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研究》一书深入研究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全书共包括六个章节:首先对高校思政课程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并从新时代“立德树人”理论、“以学生为本”教育模式、抗疫精神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四个方面探究了高校思政课程的理论创新;其次,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体系、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和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最后,从思政教育体系、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思政教育的专业建设和实践创新四个方面阐释了成人思政教育模式的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原
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已经连续多年呈下滑趋势,加强基础教育中的体育建设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时代、新背景、新要求下,相关工作者需要解决校园视域下尤其是高等教育环境中的体育教育发展问题,并推动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为后续体育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蕊 徐兴林
传统的教育方式和落后的思政工作方式轻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轻视学生个体价值、轻视对学生个体的关爱、轻视情感疏导的作用。新常态下高校思政教育人文关怀路径应转换视域:坚定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有效机制;完善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教学的新方式新方法;倡导"和谐"教育理念,优化思政教育育人环境。
关键词:
新常态 思政教育 人文关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少容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我国高校的重要使命,这要求我们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教育有效性,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生命教育是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实现的教育,通过教育可有序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生命、洞察生命的意义、塑造精神生命,驱赶生命的雾霾、激发生命潜能,超越“小我”,迈向至真至善至美的价值境界,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系统观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反思与路径优化研究
教育学视域下高校教师思政教育成效探析
新时代思政教育探析——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研究》
“新媒介”下的思政教育转型研究——评《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评《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探究》
“大思政”格局下实践思政教育方法策略创新研究——评《新时代高校实践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研究——评《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时代视域下“延安精神”对高校教育的探究
“中国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探讨
新时代雷锋精神融入沈阳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要领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