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1)
2023(10329)
2022(8156)
2021(7614)
2020(5821)
2019(13225)
2018(13097)
2017(23197)
2016(12826)
2015(14758)
2014(14747)
2013(13981)
2012(13251)
2011(12049)
2010(12682)
2009(11093)
2008(11069)
2007(10358)
2006(9503)
2005(8532)
作者
(35498)
(29309)
(29188)
(27932)
(18581)
(13927)
(13247)
(11279)
(11278)
(10857)
(10114)
(9864)
(9545)
(9349)
(9309)
(8962)
(8692)
(8562)
(8547)
(8407)
(7597)
(7333)
(7176)
(6939)
(6839)
(6670)
(6614)
(6583)
(6040)
(5921)
学科
(50950)
经济(50904)
管理(31521)
(26585)
中国(22794)
地方(20858)
(19209)
企业(19209)
(18052)
(15291)
业经(14680)
农业(11923)
教育(11293)
(11252)
财政(10983)
方法(10857)
(10718)
理论(10555)
地方经济(10550)
(9883)
金融(9882)
(9806)
银行(9797)
(9640)
(9295)
(9209)
(8899)
教学(8588)
环境(8563)
技术(8511)
机构
学院(173111)
大学(170316)
(64932)
研究(63523)
经济(63143)
管理(57593)
中国(48576)
理学(46739)
理学院(46123)
管理学(45226)
管理学院(44905)
(38174)
科学(37546)
(35640)
(31895)
(30066)
中心(28935)
(28628)
师范(28378)
研究所(28142)
(27232)
北京(25220)
(24834)
财经(24002)
(23337)
技术(22904)
业大(22494)
师范大学(21979)
(21560)
(21311)
基金
项目(104903)
研究(87209)
科学(80244)
基金(67336)
(56769)
国家(56085)
社会(51576)
社会科(48474)
社会科学(48462)
科学基金(47017)
(45326)
教育(42028)
编号(39228)
(36613)
成果(34833)
基金项目(34465)
课题(30078)
(29410)
资助(26280)
(26207)
自然(25444)
自然科(24764)
自然科学(24760)
重点(24508)
自然科学基金(24252)
发展(24223)
(23754)
项目编号(23309)
(22739)
(22262)
期刊
(89636)
经济(89636)
研究(61067)
中国(52530)
教育(40184)
(28233)
(27637)
管理(24518)
学报(23574)
科学(21507)
农业(19276)
大学(19198)
(18877)
金融(18877)
技术(18778)
业经(16739)
学学(16408)
图书(15149)
经济研究(14131)
职业(12337)
财经(12109)
书馆(11504)
图书馆(11504)
问题(10827)
(10595)
(10507)
论坛(10507)
(10167)
(9018)
商业(8455)
共检索到299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韦震  吴林龙  
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深入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本质意蕴,锁定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指向,形成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综合效应。这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必须坚持的基本逻辑进路。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艳艳  
【目的/意义】针对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之间的融合性问题,厘清“大思政课”的本质内涵与教学逻辑,提出“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设计/方法】立足理论大格局、历史大视野、时代大舞台、人生大智慧,阐明“大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效对接、互动、融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立足主题逻辑、关系逻辑、供需逻辑和机制创新,阐明“大思政课”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统一、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协调、知识供给侧与学习需求侧相对接、课程新内容与教学新方法相结合。【结论/发现】“大思政课”之“大”在于教育教学阵地之辽阔、视野之广博、格局之宏大、方法之前沿,要构建“三全育人”的育人格局、建立“多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优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创新“协同高效”的育人方式、营造“和谐良好”的育人氛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昕  
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一体化"建设要求内涵,树立系统思维,打破学段区隔,坚持分层分类,统筹好德育目标一致和内容梯度衔接的关系,统筹好教育主体的整体性和不同学段教学规律的关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蔡伟   温小栋   邵璟璟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对地方高校建环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必然和应然进行了系统论述。从发展的普遍性、内因和外因、量变和质变等科学发展视角,揭示建环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逻辑。透析规模扩张与质量保障、特色办学与规范办学、理想愿景与现实选择等现实矛盾,开展建环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应然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慧芳  
高等教育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中主动担负起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结合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本质上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即从传统人才培养体系转换到现代化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主要矛盾的变化是高等教育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发展矛盾的变化决定了发展形态的转变,即从规模速度等要素性增长转为内涵驱动的整体性发展,从高等教育体系自身成长转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发展形态的转变决定了评价机制、资源配置方式与治理方式的改革目标与方向。资源配置方式是核心环节,通过评价机制改革和治理改革来实现制度与规则的完善,从而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以激励高校和教师投身教学科研来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会化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炳炎  向刚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既是辩证统一的又有各自的内涵。人的发展的逻辑是从自由发展到全面发展。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不断地螺旋上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新民  
"十二五"期间,我国民办本科高校要实现从"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走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学科建设是重要的基础。当前,我国民办本科高校的学科建设相对滞后,为此,本文提出应唤醒学科意识,营造学科文化,选择性地建设重点学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推进民办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游旭群  
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具体含义需要从宏观层面的国家、中观层面的高等教育系统和微观层面的高校三个维度来认识。"双一流"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路径。为此,必须要坚持质量为根、坚持问题为要、坚持需求为先、坚持效率为重、坚持公平为本。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成帅  周向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旨。新时代共同富裕以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富民、大同思想为文化基因,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理路探索为历史根基,以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为现实基础,具有深厚的生成基础与时代底蕴。新时代共同富裕内具深刻严密的逻辑意涵: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是其认知前提;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富裕是其内涵精髓;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其外延范畴;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是其重要标志。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汇聚共同富裕的实现“合力”;要坚持和完善基本制度体系,夯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平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北京大学党委要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大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以此武装思想,指导实践,认真回答好"建设什么样的北大,怎样建设这样的北大"这一根本问题。要深化综合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确保党的建设始终走在前列,努力开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新征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子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中最大的政治和民生,绿色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建设生态文明在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中格外重要。生态文明观蕴含着怎样的内涵,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如何才能发展好生态建设是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也始终贯穿于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不断发展中。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小娃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体现了供给主导型的制度逻辑,是政府权力主导下的教师发展的实践改革,而非大学组织的自发行为。这也是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实践一直以来的政府主导特征的延续。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志着大学开始将教师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整合了国家制度安排、大学发展及教师自我实现的多方诉求,其根本在于实现教师发展的自觉行动。基于此,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应遵循以国家制度为向导构建该机构的一般组织框架,以知识为发展的主要内容,满足不同高校教师发展的特殊性要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虹斌   钟梓培  
从教育政策内容分析的视角出发,发现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呈现出多种内在逻辑,包括以现实需求为出发点的目标逻辑,以观念转变与格局重塑为策略的发展逻辑,以实践性、职业性、创新性三位一体为育人理念的价值逻辑和以多方主体间协同互动为培养手段的育人逻辑。依据以上逻辑,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实现资源的相对倾斜,在稳步发展中找准理论定位,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联合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新的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设计应考虑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与抽象化、标高与标低以及结构与过程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