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27)
2023(5482)
2022(4457)
2021(4341)
2020(3409)
2019(7840)
2018(8130)
2017(13281)
2016(7659)
2015(8958)
2014(9164)
2013(8239)
2012(7569)
2011(6732)
2010(7165)
2009(6178)
2008(6419)
2007(6039)
2006(5242)
2005(4792)
作者
(19322)
(15985)
(15841)
(15456)
(10262)
(7619)
(7414)
(6184)
(6145)
(6029)
(5353)
(5344)
(5187)
(5020)
(4947)
(4867)
(4806)
(4676)
(4656)
(4531)
(4077)
(3833)
(3831)
(3765)
(3737)
(3581)
(3566)
(3538)
(3270)
(3188)
学科
(23067)
经济(23035)
管理(22727)
(16467)
(14948)
企业(14948)
(14394)
财政(10000)
中国(9477)
理论(9464)
方法(8841)
教育(8370)
(8334)
业经(6806)
(6549)
教学(6524)
(6288)
(6208)
数学(6039)
数学方法(5917)
(5180)
地方(5019)
(4981)
(4965)
工作(4738)
思想(4185)
政治(4156)
(4097)
银行(4094)
学法(4037)
机构
大学(103492)
学院(101752)
(36319)
经济(35242)
管理(34161)
研究(29640)
理学(28507)
理学院(28203)
管理学(27561)
管理学院(27383)
(24687)
中国(23066)
(21632)
(17613)
科学(17128)
(16679)
师范(16569)
财经(16232)
(14497)
(14408)
(14133)
北京(13746)
中心(13477)
师范大学(12649)
技术(12235)
研究所(12111)
经济学(11950)
财经大学(11765)
职业(11599)
教育(11429)
基金
项目(58533)
研究(50375)
科学(44912)
基金(38279)
(30852)
国家(30496)
社会(29776)
社会科(27899)
社会科学(27891)
科学基金(26553)
教育(26356)
(24778)
编号(23162)
成果(21562)
(19523)
基金项目(19358)
课题(17367)
(15619)
资助(15347)
项目编号(14813)
自然(14269)
自然科(13931)
自然科学(13928)
(13869)
自然科学基金(13678)
重点(13366)
大学(12936)
规划(12850)
(12772)
(12678)
期刊
(46630)
经济(46630)
研究(36440)
中国(28044)
教育(26711)
(23192)
管理(14625)
学报(12839)
大学(10936)
图书(10638)
科学(10451)
技术(10319)
财经(8879)
学学(8798)
(8790)
书馆(8103)
图书馆(8103)
(7785)
(7615)
金融(7615)
经济研究(7453)
职业(7317)
业经(7090)
财会(5871)
(5694)
论坛(5694)
农业(5654)
(5516)
财政(5516)
问题(5511)
共检索到168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冯刚  杨小青  张智  
高校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然而,社会公众对高校思政课的本质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面对范围广泛的对象群体和动态发展的课程形象,厘清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塑造的价值意蕴、逻辑建构与重点内容,有利于把握不同群体的需求期待,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在解开公众误解、增进公众认同的同时,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的传播效果。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丽丽  张金山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现代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说,移动互联无疑是新时代的主要标志和最具变革性的力量。当前,移动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2013年5月,麦肯锡在发布的《展望2025:12项决定未来经济的颠覆性技术报告》中罗列了有望改变生活、商业和全球经济的12大颠覆技术,移动互联网位居首位。迈克尔·塞勒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姚磊  牛艳秋  
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工作对内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对外直接关系着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与号召力的水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刻也未放松过对于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形象塑造的演进历史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经验。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国际形象塑造工作,在文化领域面对着全新的内容,文化软实力、国际话语权、文化自信以及意识形态,这些全新的文化内容,也为后期新时代中国国际形象塑造梳理出了全新的文化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童欣安   陈鹏  
边缘化的他者困境致使职业教育发展受阻,建构优质的职业教育形象是消解发展困境的关键。形象内生于意义开显过程,解构职业教育的语义三角是探究意义生成的可行路径。职业教育以多种称谓、两种公众认知、一种教育实体,映射出符号、思想与所指三元语义角的内容载体。公众观念是勾连语言符号与职教实体的重要中介,但公众观念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存在错位,积极的职业教育语义场域尚未形成。多维互动的语义三角要求职业教育以职业启蒙推动符号向公众思想的跨域演变,以人才产出促进思想与所指实况的共时更迭,以人民满意实现符号与所指对象的语义联结。三元语义角紧密联结,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的意义呈现,塑造职业教育的优质形象,赋能职业教育强国建设。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晖  
企业识别系统(CIS)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有利于塑造独特的图书馆形象。高校图书馆网络形象是高校图书馆形象在网络世界的延伸,高校图书馆应以CIS的理念,塑造图书馆网络新形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统计已到了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时候了。世界在塑造自己的形象。当今世界阴影与曙光并现,西方发达国家为经济危机所困扰,而且苏复缓慢。亚太地区的经济反而迅猛增长,中国经济在邓小平南巡和党的十四大以后,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经济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祖仪  
组织文化理论是 2 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管理理论。组织文化在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为追求卓越 ,提高高等院校办学的实际效益 ,学校领导必须有较高的文化鉴赏力和文化意识 ,致力于组织文化的提升与组织形象的塑造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丰华  
探讨了在现代社会知识经济条件下,就如何塑造高校图书馆形象的问题,提出高校图书馆必须注重形象塑造,分析了影响图书馆形象的内外在因素,提出了塑造高校图书馆良好形象的途径和方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永安  孔令华  
从"塑造人"到"塑造新人",道出了新时代教育的重大使命。"时代新人"要具备报国精神情怀、强国担当能力、世界引领意识。"塑造新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有侧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新人培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的新人培养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这一重要论断和"塑造新人"的这一简明表达。这是新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飞  李友仕  
近年来,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全面提升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水平,需要政府、学校、教师联合发力。政府层面要加强督导监察工作,使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推进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思政课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整合并利用现有资源,为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创造条件。学校层面要完善举措,全面把关思政课教师质量;确保数量够用,重视中青年骨干教师;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推进思政课教师培训制度化;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教师层面要丰富知识素养,提升教学能力;培育学术素养,提升科研能力;坚持人文关怀,以学生为本。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景莉  李石纯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思政课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怎样加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中国高等教育》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教授林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卓高生、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学利、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林冬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璐  
<正>高校思政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青年学子思想道德建设、人格塑造的重要阵地。“四个自信”融合高校思政教育,既可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又可进一步帮助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英  
强化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不仅是提升办学水平的保障,对于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也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创新科研激励机制,引导青年思政课教师加强个人科研能力建设,提升科研团队组织管理水平,彰显青年思政课教师和教学团队的比较优势,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智腾  
提升新时代思政课亲和力,可借鉴产品设计领域用户体验相关理论,在思政课目标与预期、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内容呈现、互动交流、教学规范、情感氛围等方面整体设计与构思,紧紧围绕学生这一核心,实现全要素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金明  陈梦庭  
高校思政课教学在高校立德树人事业中承担着重要职责。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学习,广泛吸收中外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成果,突出顶层设计、协同攻关、统一指导,着力学理支撑、集体备课、教学辅助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探索和队伍建设,以化解难题,务求实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