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69)
2023(5548)
2022(4456)
2021(4283)
2020(3201)
2019(7282)
2018(6788)
2017(11652)
2016(6176)
2015(6965)
2014(6714)
2013(6427)
2012(5568)
2011(4926)
2010(5059)
2009(4668)
2008(4522)
2007(4056)
2006(3622)
2005(3098)
作者
(17075)
(14259)
(14245)
(13572)
(8988)
(6872)
(6538)
(5683)
(5389)
(4985)
(4874)
(4843)
(4508)
(4333)
(4262)
(4249)
(4241)
(4196)
(4103)
(4050)
(3550)
(3543)
(3434)
(3252)
(3226)
(3172)
(3164)
(3139)
(2875)
(2873)
学科
(25631)
经济(25619)
管理(21590)
(20335)
(18307)
企业(18307)
方法(10497)
数学(8899)
数学方法(8754)
(7687)
业经(7427)
(7340)
中国(7033)
(5554)
农业(5361)
地方(5245)
技术(5005)
(4928)
财务(4915)
财务管理(4896)
(4817)
企业财务(4634)
(4620)
(4502)
理论(4360)
环境(4215)
(4124)
(3992)
教育(3748)
(3725)
机构
学院(88029)
大学(86966)
管理(36094)
(33686)
经济(32888)
理学(31231)
理学院(30939)
管理学(30528)
管理学院(30362)
研究(28107)
中国(21122)
(17834)
(17101)
科学(16909)
(13213)
(13001)
中心(12963)
财经(12919)
(12104)
研究所(12048)
师范(12012)
业大(11957)
(11745)
(11684)
北京(11096)
(10969)
(10373)
师范大学(9580)
财经大学(9504)
技术(9466)
基金
项目(60565)
科学(48210)
研究(47359)
基金(42431)
(36278)
国家(35912)
科学基金(31196)
社会(30414)
社会科(28762)
社会科学(28752)
(24950)
教育(22235)
基金项目(21951)
(20548)
编号(19776)
自然(18371)
自然科(17933)
自然科学(17930)
自然科学基金(17585)
资助(16196)
成果(16138)
课题(14456)
重点(13914)
(13531)
(13516)
(13209)
创新(12448)
项目编号(12381)
国家社会(12299)
(12061)
期刊
(38733)
经济(38733)
研究(25149)
中国(17829)
(14616)
管理(13069)
教育(12452)
科学(11750)
学报(11447)
(11156)
大学(9269)
技术(8729)
学学(8639)
农业(7697)
业经(7186)
(6720)
金融(6720)
经济研究(5985)
财经(5935)
(5146)
科技(4939)
(4795)
技术经济(4768)
财会(4587)
问题(4581)
统计(4580)
(4439)
资源(4251)
职业(4064)
决策(4024)
共检索到129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冯海波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发展理念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全面实施预算绩效评价更有利于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符合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同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全面实施预算绩效评价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主要集中在政策评价、公共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设计领域。克服全面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的难题,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丰富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内容、强化政策效应评价,采用多种方法、根据公共服务异质性进行绩效评价,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设计解决逆向激励问题。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段雨   胡亮  
农村环境治理是建设生态宜居和美乡村的内在构成要素,构建农村环境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农村环境治理的价值取向与行动指南。通过建立“利益-文化-情感”的密切联结与互动,农村环境治理共同体能够有效激发各治理主体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内生性动力,破解农村环境治理中主体缺位与错位的困境。当前,农村环境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生态利益碎片化、文化认同不一致及情感联结纽带缺失的现实挑战。为此,应以共同生态利益为坚实基础、以重塑不同主体的文化共振与情感联结为重要抓手,建设融合利益、文化与情感为一体的新型环境治理机制,从而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效能,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成节  南旭光  
作为支撑人类社会产业变革的通用性技术,人工智能正在推动包括产学研合作在内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形态的创新和变革,这是借由支撑人类社会实现智慧治理的算法和数据这样两大技术基石而实现的。由于产学研合作领域当前存在治理结构僵化、治理方式低效、治理范围狭隘、治理机制碎片等问题,从而也对智能时代产学研合作治理提出了现实挑战。基于此,面向智能时代优化产学研合作治理的可选路径及政策框架,应着眼于智慧社会的内在特征,从推动治理模式变革、治理制度创新、治理机制重构、治理格局优化等方面入手,为推动产学研合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参考和实务借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慧   郑霖豪   任羽卓  
文化在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人文经济是文化与经济交融互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我国乡村振兴、赋能高质量发展上起着引领作用。人文经济可通过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径、实现乡风文明传承创新、促进乡土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乡村美丽宜居环境五个方面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然而,当前人文经济引领乡村振兴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数字融合度较低、发展主体缺失三重现实挑战。据此,提出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特色文化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加强人才储备提高乡村振兴内驱力等途径破解现实困境,实现人文经济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兴  
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是影响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问题也是难题。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破解乡村内生发展难题,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生成逻辑是以人才培养为引擎,带动产业振兴以形成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进而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当前教育中所出现的乡村教育资源不足,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需求不匹配,教育人才产出与乡村可持续发展脱节,掣肘了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效,可以通过优化乡村教育资源,健全职业教育体系,人才产出“亲农”等路径来纾困。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赵建辉  
数据资产作为驱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是企业的核心资产。顺应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有序推进企业数据资产审计已成为审计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迫切需要。本文从企业数据资产审计的逻辑机理出发,论述了企业数据资产审计的内涵要求,剖析了企业数据资产审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而基于此提出企业数据资产审计的实践路径。对推进企业数据资产审计,促进审计实践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相关部门制定与企业数据资产相关的政策法规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纪琳  
兴趣电商以消费者兴趣为出发点,以优质内容为载体,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在“人、货、场”三大要素上表现出崭新特征,且赋予中长尾商家更多的流量变现机会。兴趣电商的实现路径是由流量、内容、算法与生态闭环相互作用而成。在未来,兴趣电商将面临隐性需求、供应链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挑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新武   梁海凤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基本面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表征。当前数字技术已成为驱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新引擎,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赋能逻辑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以数字技术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率、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的价值逻辑,以数字技术提升政府决策能力、简化政务流程、向乡村社会赋权增能、催生数字村民的技术逻辑和在国家制度框架内基于具体制度规范的精准设计予以确认与保障的制度逻辑,共同构成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由于乡村治理主体认知偏差、数字弱势群体被边缘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字平台应用和智慧农业发展缓慢等因素制约了数字技术高效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因此,需要从理念层面、应用层面、硬件层面、物质层面、保障层面推进优化路径,以确保数字技术有效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卫强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重塑农业农村现代化话语体系和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新动能新引擎,是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文章基于“创新-要素-产业”分析框架,从经营方式系统变革、生产要素渗透融合及产业功能边界延展三维视角理论推演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在逻辑,从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的能力鸿沟、资源交互性渗透的脱嵌鸿沟、产业深度转型的结构鸿沟及新型农业生产关系建构复杂度强化四重维度系统剖析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式培育的制约因素,进而从创新供给动能要素、动态强化构筑基础、探索分类推进机制和形塑包容性新型农业生产关系四个方面提出加速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成势的妥适性路径,以期为加快构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钟斌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目标定位之惑、发展机制之困、能力素养之痛、产教融合之乏等现实困境。从实践逻辑来看,对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而言,对接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本方向,完善"双师型"教师发展机制是基本思路,聚焦"双师"能力提升是根本导向,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是基本原则。基于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以"本科"为标准加强教师专业化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完善现有"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准入、培育、评价等发展机制,构建分层分类的教师培训体系,打造多形式师资培育平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军   田山俊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生产力。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职业本科教育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双向驱动的内在逻辑关系:新质生产力促进职业本科教育的系统性变革;职业本科教育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在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职教观念陈旧、制度框架不完善、产教融合不深、对外开放落后等现实挑战。对此,职业本科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应当采取以下对策:强化政策引导,提升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认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职业本科教育的制度体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深化职业本科教育的产教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扩大职业本科教育的对外开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凤玲   徐涵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推动职业教育治理的变革。以数字技术赋能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能够增强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的韧性、提升科学性、促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针对地方政府数字治理基础薄弱、数字技术自身的潜在风险、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的现实挑战,要加强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数字治理基础建设,明确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的角色与职能,完善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数字治理配套机制,提升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效能。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智奎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出现的新趋势、新形势,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正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迈进。文章着眼于推动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阐述了推动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回顾了我国推动制度型开放的实践探索,分析了我国推动制度型开放面临的挑战,重点从深度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创新探索新兴领域规则、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重塑三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制度型开放的路径和举措,以此顺应乃至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助推我国在贯彻落实新时代对外开放战略中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开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汪洋  
人工智能作为支撑所有产业变革的通用性技术,推动着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变革,自然也对职业教育治理提出了重构与创新的要求。由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治理结构的僵化性、治理方式的低效性、治理范围的狭隘性、治理机制的碎片性等现实挑战,为此,应着眼于智慧社会的特质,围绕优化治理模式、创新治理制度、重构治理机制、完善治理格局等方面优化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治理的可选路径及政策框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林超  吕萍  
现行居住用地供给制度存在着供给主体垄断、数量不足、结构失衡、方式单一的问题。同时,受到来自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制度改革、住房市场内部转型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实挑战,需要构建新时代居住用地供给制度。其改革路径:通过建立政府、集体、企业与个人居住用地市场竞争机制,均衡居住用地市场价格;探索非居住用地用途转变、存量居住用地挖潜、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多渠道开拓居住用地来源;综合考虑住房产品类型、住房消费模式和住房产权完整程度,多因素组合式供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