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24)
2023(3522)
2022(2852)
2021(2772)
2020(1984)
2019(4652)
2018(4592)
2017(6737)
2016(3673)
2015(4064)
2014(3743)
2013(3173)
2012(3010)
2011(2592)
2010(2948)
2009(2219)
2008(2177)
2007(1924)
2006(1707)
2005(1590)
作者
(8968)
(7563)
(7392)
(6955)
(4986)
(3588)
(3438)
(2916)
(2805)
(2728)
(2613)
(2593)
(2415)
(2395)
(2351)
(2300)
(2288)
(2230)
(2148)
(2120)
(1872)
(1828)
(1800)
(1757)
(1753)
(1734)
(1734)
(1556)
(1552)
(1490)
学科
(9531)
经济(9504)
(7757)
管理(7371)
(6114)
企业(6114)
中国(4863)
(4381)
教育(3773)
理论(3670)
教学(3616)
业经(2952)
农业(2838)
学法(2478)
教学法(2478)
(2408)
金融(2408)
(2306)
(2289)
(2281)
方法(2281)
(2280)
(2190)
银行(2188)
(2117)
(2043)
学理(2040)
学理论(2040)
(2039)
工作(2037)
机构
大学(43722)
学院(43396)
研究(16098)
(15181)
经济(14751)
管理(14127)
中国(12134)
理学(11594)
理学院(11409)
管理学(11170)
管理学院(11078)
(9671)
科学(8915)
(7818)
(7792)
中心(7727)
师范(7719)
(7494)
(7285)
技术(6612)
研究所(6557)
北京(6412)
师范大学(6344)
教育(6319)
职业(6130)
(6105)
(6083)
(5936)
财经(5829)
(5377)
基金
项目(29091)
研究(25194)
科学(22206)
基金(19196)
(17480)
国家(16771)
社会(14873)
社会科(13848)
社会科学(13842)
科学基金(13497)
教育(12969)
(11501)
编号(11105)
成果(10026)
(9646)
基金项目(9479)
课题(8433)
(7710)
资助(7138)
自然(6972)
重点(6953)
自然科(6775)
自然科学(6772)
项目编号(6733)
(6698)
自然科学基金(6654)
(6518)
(6407)
大学(6283)
国家社会(6280)
期刊
(19736)
经济(19736)
研究(14858)
中国(14104)
教育(13300)
管理(6702)
学报(6412)
(6252)
(5964)
科学(5949)
技术(5654)
大学(5425)
学学(4710)
职业(4615)
农业(4481)
图书(4182)
(3949)
金融(3949)
技术教育(3285)
职业技术(3285)
职业技术教育(3285)
书馆(3206)
图书馆(3206)
(3084)
论坛(3084)
(3013)
业经(2982)
经济研究(2942)
财经(2794)
世界(2758)
共检索到74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孟凡丽   葛永钧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与国家的希望,青年对国家的认同与否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国家认同实践理路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发展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动力来源、联结纽带以及内化表征三个维度:个体参与与国家在场是青年国家认同的动力来源;权益保障与教育引导是青年国家认同的联结纽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青年国家认同的内化表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青年群体是实现党中心任务的中坚力量,抓好青年这一关键群体的国家认同,不仅对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对党和国家乃至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继往开来与锐意进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韩延明  郭峰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我国大学肩负的历史使命、政治责任和发展机遇。伴随着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不断推进,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呈现出诸多与时偕行的新表征新取向。以“确立服务国家战略理念”为先导,以“恪守育人为本”为核心,以“坚持学术为根”为动力,以“广开服务渠道”为关键,以“优化制度环境”为保障,已成为新时代我国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推进理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跃东  梁建胜  
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职业教育展现出一系列的发展新特征,集中表现在由传统的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由封闭式育人转向开放式育人、由立足国内转向面向国际。新时代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使命和要求,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当前职业教育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应加快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积极调整职业教育资源的区域布局,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一带一路"扩大职业教育开放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丰安  
新时代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实现路径。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实践困境主要表现在精准识别偏离、精准帮扶错位、精准管理缺位和与之相关的精准考核不完善等4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经济和文化深度性贫困以及政策执行主体面临双重压力、公共品供给错位、市场失灵的政府缺位等国家治理不足等。为此,在脱贫攻坚的最关键阶段,需要重点聚焦深度性贫困问题,从完善精准管理机制,提升帮扶政策精准度;强化力量集成,提升基层扶贫治理能力和水平;激发扶贫对象内生动力,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和积极性等方面增强精准扶贫力度,有效实现精准扶贫的常态化,确保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顺利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贺奋清  
新时代乡村生态资本化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关乎乡村绿色发展、乡村生态建设、乡村生态治理的成败。新时代乡村生态资本化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创新与发展,蕴含着主体性、全面性、价值性、和谐性的实践特质。为此,推进新时代乡村生态资本化,一要以明晰产权为逻辑起点,调动产权主体的积极性,提高生态资源的流动性;二要发挥绿色科技的“助推器”作用,兼顾生态收益与生态补偿,促使生态资产向生态资本良性转化;三要以三产融合为着力点,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体化的产业链;四要多元共振打出“组合拳”,发挥政府顶层设计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有序参与。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振江  
新时代人民民主已经处于制度定型阶段,要将"人民当家做主"的价值维度做深、做实,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强化其参与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实践指向。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可以更加凸显人民民主合法性与有效性有机结合的时代面向,可以为其多样性的实现形式提供更高层次的制度供给,也将拓展人民民主的日常政治生活领域。提升人民民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指向,就是要发挥人民民主在调节政治关系、建构政治秩序以及确保国家稳定和发展三个方面的独特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劳家仁  
劳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融合职业素养培育要求。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困惑是在认识层面把劳动教育等同于体力劳动,在实践层面把劳动教育等同于专业技能训练。据此,文章提出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理路:科学规划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打造特色校园劳动文化、发挥课程思政在劳动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突出工匠精神培育和产教融合的职业院校育人特色。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管健  郭倩琳  
国家认同在心理学视角下被认为是个体认同系统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个体的认知、情绪情感与行为探索等内容。为探讨我国青年的国家认同内涵及结构维度,参照国内外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制了适用于中国公众的成人国家认同量表(Chinese-National Identity Scale, CNIS)。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及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C-NIS国家认同量表由26个题项和5个维度构成,显示了较好的信、效度。结果同样显示,我国青年的国家认同结构内容包括了:青年群体对国家的承诺、对国家的归属感情、对世界的倾向程度、对国家的倾向程度以及主动对国家相关信息的行为探索。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亦彭  
中国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先锋队,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新时代好青年,通过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期许”“五个模范”“清澈与纯粹”等青年队伍建设相关理念,实现自身“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全面提升,正是新时代历史条件下有效引领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重要实践路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亦彭  
中国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先锋队,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新时代好青年,通过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期许”“五个模范”“清澈与纯粹”等青年队伍建设相关理念,实现自身“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全面提升,正是新时代历史条件下有效引领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重要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纪达  浦天龙  王健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应急科普建设是提升社会公众应急责任意识、强化应急处置水平、筑牢社会公共安全的客观要求。本文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两个至上”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多个视角审视新时代应急科普的时代引路,围绕应急理念、风险挑战、公众需求、疫情常态化等内涵明晰应急科普的价值归路。在此基础上,基于协同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设计应急科普实践进路的指导框架,并从协同联动、平战结合、资源拓展、科技赋能、保障支撑五个方面提出应急科普实践的实践进路,以期为推动新时代应急科普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杰  李德建  
实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是适应新时代、解决新矛盾、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新时代的背景,决定了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与之前的示范校、骨干校和优质校建设的不同。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自觉满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既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三个核心内涵,更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时代自觉。基于时代瞬息万变,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坚持"五个瞄准"和"五个推进",在回归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必然面临的路径选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航  邢敏慧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该政策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实践困境。对全国187个村庄的教育扶贫调查显示,教育扶贫政策的力度明显、供给尚可,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和好评,但帮扶农户的需求不足、参与有限问题不容忽视。深入分析可知政策与贫困户、执行者之间存在张力:一是教育扶贫政策属性与贫困户需求的矛盾,二是教育扶贫政策实施与农户认知的矛盾,三是教育扶贫政策执行与考评体系的矛盾。要助力教育扶贫行之有效,应树立分类治理思维使得政策投递更为精准,加大"扶知"的力度激发帮扶群众主动了解、接受政策的意识,同时制定兼顾针对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的考评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柴庆芬  
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由党员主体所留下的宝贵历史资源,维系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关涉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个人修养和廉洁齐家。红色家风的效能不仅对党员干部的廉洁齐家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家风建设。在弘扬新时代弘扬红色家风中,亟需提升家风建设的实践主体对红色文化的政治认同,构建“知、情、意、情”的系统化实践格局。在党史的赓续中,弘扬红色家风需要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形成坚定的政治认同,在向党史中积淀的优良家风学习中,构建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红色家风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其载体创新,是推进红色家风弘扬的重要实践向度,而其关键在于实现弘扬红色家风载体的创新和生活嵌入。在红色家风教育传承中,需要激励广大父母树立榜样,同时夯实学校传承红色家风的坚实阵地。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孙银光  
国家认同教育是增强学生“五个认同”的常态化方式和制度化路径,长期受到国家重视并得到持续推进。文章着重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重维度关注国家认同教育的发生机理和发展过程,揭示了国家认同教育从发轫到转变再到成熟的历史演进逻辑,廓清了国家认同教育由国家本位到个人本位再到社会本位的理论发展逻辑,分析了国家认同教育以异求同、知情相符和系统建构的实践发生逻辑,以期为推进新时代国家认同教育疏通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