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61)
2023(5878)
2022(4787)
2021(4503)
2020(3760)
2019(8842)
2018(8427)
2017(15333)
2016(8120)
2015(9332)
2014(9047)
2013(9045)
2012(7954)
2011(6874)
2010(7397)
2009(7528)
2008(7039)
2007(6647)
2006(6176)
2005(5842)
作者
(21205)
(17196)
(17036)
(16326)
(11086)
(8088)
(8029)
(6672)
(6478)
(6315)
(5848)
(5817)
(5747)
(5405)
(5328)
(5260)
(5211)
(5049)
(4971)
(4963)
(4259)
(4237)
(4030)
(3993)
(3964)
(3918)
(3853)
(3818)
(3470)
(3355)
学科
管理(40726)
(38917)
(38255)
企业(38255)
(27374)
经济(27339)
(25587)
金融(25587)
(23761)
银行(23761)
(22869)
(20777)
(18109)
财务(18078)
财务管理(18048)
企业财务(17440)
中国(15152)
方法(13249)
(13140)
中国金融(11021)
数学(10827)
数学方法(10786)
业经(8753)
(8149)
体制(7500)
理论(6674)
地方(6336)
(6271)
(5864)
制度(5863)
机构
学院(107010)
大学(105840)
管理(45796)
(44020)
经济(42864)
理学(36768)
理学院(36478)
管理学(36190)
管理学院(35954)
中国(35650)
(29181)
研究(28337)
(21672)
财经(21420)
(19744)
(19342)
银行(19075)
(17986)
(17944)
金融(17590)
中心(17271)
(17078)
财经大学(16214)
人民(15491)
(15024)
商学(14121)
商学院(13993)
北京(13986)
国人(13897)
中国人(13833)
基金
项目(59381)
科学(46594)
研究(46368)
基金(43293)
(35258)
国家(34900)
科学基金(31699)
社会(29405)
社会科(28109)
社会科学(28102)
(23021)
基金项目(22712)
教育(21196)
自然(19728)
编号(19308)
自然科(19206)
自然科学(19205)
自然科学基金(18899)
资助(18429)
(18354)
成果(16562)
(13626)
项目编号(13354)
(13345)
(13149)
重点(13137)
课题(12852)
人文(12348)
教育部(12247)
创新(12240)
期刊
(52008)
经济(52008)
研究(34461)
(33079)
金融(33079)
(29579)
中国(24518)
管理(21861)
财经(11663)
财会(10993)
科学(10878)
学报(10806)
会计(10106)
(9819)
大学(9304)
(9216)
技术(9077)
学学(8771)
教育(8260)
经济研究(7622)
通讯(7532)
会通(7508)
业经(7187)
理论(6601)
实践(5906)
(5906)
现代(5795)
中国金融(5626)
国际(5559)
问题(5512)
共检索到185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占峰  
1999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门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标志着我国金融体系开始拥有专门处置不良资产的专业化机构。弹指间20年过去,作为我国经济金融领域快速发展与深化改革的亲历者、见证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经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深度融合,逐渐发展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化解金融风险、实施逆周期金融救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支重要力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林冬元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国有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不良资产,积聚了较高的系统性风险,给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带来了重大隐患。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借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长利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是我国建立特殊法人制度的重要法规,其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监管和营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应看到和重视《条例》中的不足和问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佳   石笑  
<正>2023年10月末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对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工作进行周密部署,为金融行业未来服务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肩负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和支持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两大历史任务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在新一轮的经济周期中,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更加紧迫的任务和更加激烈的竞争。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智毅  
20世纪末,国际社会形势云谲波诡,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在发挥正效能的同时,亦加剧了国际竞争。1997年,以索罗斯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游资,大肆做空亚洲各国汇率,亚洲金融危机如飓风一般席卷东南亚各国。从泰国开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数十年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学界和金融学界都对此进行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纪家琪  
本文在分析我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经验基础上,探讨地方不良金融资产的管理,阐明处置地方不良金融资产,不只是“行政先导”,而应着眼于区域金融市场的建设,从管理体制、法规框架、中介服务等方面来妥善处置金融资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思雨  孙芳城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研究发现现行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由于自身的严重缺陷已经无法继续满足使用者需求。金融资产减值模型改革被提上了议案。随后在多方准则制定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在不足十年时间里经历了多次重大演进,现如今已发展得相对科学合理。本文系统回顾了金融危机以来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改革发展,在我国会计准则持续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期望可以对我国《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号)的应用实施有所助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思雨  孙芳城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研究发现现行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由于自身的严重缺陷已经无法继续满足使用者需求。金融资产减值模型改革被提上了议案。随后在多方准则制定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在不足十年时间里经历了多次重大演进,现如今已发展得相对科学合理。本文系统回顾了金融危机以来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改革发展,在我国会计准则持续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期望可以对我国《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号)的应用实施有所助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军  
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迈入新时代,未来推动中国金融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可以从"服务、转型、稳定、监管、协调、开放"这六个关键词入手党的十九大和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未来我国金融发展与改革的目标、原则、根本任务做了系统全面的部署,厘清了长期被人们有意或无意模糊、淡忘甚至抛弃的基础性概念和原理,标志着中国金融发展从此进入了新时代。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晨曦  王轩  
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进入快速变革时期,经济步入新常态、金融行业改革创新加速、监管要求趋严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交织,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造成冲击。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已经建立资产负债管理驾驭市场化动因,寻求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效益的最大化。面对防风险严监管的政策环境、紧平衡的市场环境和精细化管理的内在需求,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是资产管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借鉴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经验教训,树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理念,建立以资本管理为先导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推进以数据积累、方法论和信息系统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实现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管理的转变,保证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琪  姜照  
近年来,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资产盈利能力减弱和负债成本刚性等因素进一步强化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资产负债管理有助于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在风险偏好和资本约束下,运用管理工具对各类资产负债业务在量、价、险、结构和节奏方面优化配置,实现全面、动态、前瞻的规划、调节和控制,达到价值最大化目的,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匡松  王雄刚  徐照彪  
本文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待处置的资产进行简单分类 ,依据资产特点 ,提出了相应的处置策略 ,并对不同处置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 ,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永坤  朱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增加了业务空间。同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金成本压力增大、商业银行处置手段更加多元化、不良资产包价格高企等因素对不良资产经营和处置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着重探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经营策略,从创新收购交易模式、拓宽处置思路两方面对不良资产经营展开分析,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及转型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