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29)
2023(3980)
2022(2797)
2021(2758)
2020(2034)
2019(4748)
2018(4421)
2017(7142)
2016(4106)
2015(4571)
2014(4496)
2013(4349)
2012(3842)
2011(3062)
2010(3146)
2009(2757)
2008(2997)
2007(2462)
2006(2056)
2005(1736)
作者
(9619)
(7892)
(7878)
(7669)
(4889)
(3600)
(3574)
(2933)
(2855)
(2796)
(2625)
(2602)
(2567)
(2532)
(2379)
(2330)
(2294)
(2238)
(2197)
(2099)
(1936)
(1891)
(1873)
(1767)
(1756)
(1724)
(1694)
(1691)
(1668)
(1556)
学科
(20498)
管理(17583)
(13601)
(12441)
企业(12441)
(12337)
经济(12327)
财政(11706)
(9373)
(8483)
财务(8464)
财务管理(8419)
企业财务(8008)
中国(5866)
(5606)
地方(4314)
方法(4195)
(4188)
制度(4186)
业经(4018)
(3982)
(3805)
数学(3703)
体制(3660)
数学方法(3602)
(3477)
(3121)
产业(2931)
(2920)
银行(2917)
机构
学院(48524)
大学(47075)
(20531)
(18619)
经济(18207)
管理(16937)
研究(15101)
理学(14257)
理学院(14132)
管理学(13934)
管理学院(13845)
中国(12677)
财经(11239)
(10102)
(9149)
财政(8636)
科学(8557)
财经大学(7967)
(7755)
(7536)
(7265)
中心(6832)
(6174)
经济学(6048)
研究所(5958)
(5863)
北京(5814)
(5694)
(5478)
师范(5450)
基金
项目(29655)
研究(23620)
科学(22645)
基金(20483)
(17034)
国家(16860)
社会(15027)
科学基金(14741)
社会科(14238)
社会科学(14228)
(12066)
教育(10908)
基金项目(10278)
编号(9977)
(9364)
成果(8943)
自然(8173)
资助(8168)
自然科(7980)
自然科学(7979)
自然科学基金(7823)
课题(7114)
(7073)
项目编号(6718)
重点(6631)
国家社会(6329)
(6312)
(6309)
(6260)
(6253)
期刊
(23257)
经济(23257)
(22489)
研究(18626)
中国(12447)
(7251)
财政(7251)
管理(6608)
学报(6505)
会计(6317)
财经(6014)
财会(5785)
大学(5568)
教育(5508)
学学(5300)
(5138)
经济研究(5040)
(4705)
金融(4705)
科学(4590)
(4515)
通讯(4018)
会通(4010)
技术(3864)
(3827)
业经(3352)
(2951)
农业(2941)
(2679)
(2565)
共检索到82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学工  
财政预算评审作为现代预算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撑。文章从发挥财政预算评审的基础性作用入手,阐述了新时代财政预算评审转型与优化的举措,在推动财政预算评审转型方面:一是要整合组建机构,强化服务功能;二是要树立唯实理念,明确评审原则;三是要厘清评审权限,明确部门责任;四是要夯实预算基础,构建标准体系;五是要加强深度融合,开展绩效评价。在优化财政预算评审质效方面:一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做好评审主体的“加法”;二是要简化业务流程,做好送审评审的“减法”;三是要增强团队意识,做好评审质效的“乘法”;四是要严守廉洁底线,做好不良风气的“除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任晓兰  
中国的财政近代化肇始于清末,开拓于民国。自清末新政以来,思想界对财政预算的性质与作用的理解逐步深化,实现了对于税政管理从民本思维到民权意识的突破,并提出了约束政府"钱袋子"的公共财政思想,这促成了中国政治理念的转型。通过财政预算的控制来约束政府权力,是近代思想家对于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所做出的理论贡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全国预算与会计研究会课题组  
1.加强绩效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客观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提出要完善预算制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科学配置公共资源,不断增加社会财富,提升全社会的公共福利水平,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绩效是经济性、效益性和有效性的统一,公共财政预算只有充分注重绩效,才能产出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通过对财政资金投入和产出数量的比较,衡量一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古南荣  
本文从分析财政预算公开的必要性入手,认为预算公开的重点在于公布明细预算,并在借鉴芬兰预算体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谦  车靓  
美国拥有较为完善的政府预算信息公开体系。预算信息公开已经成为美国财政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并且由于其全面性、综合性、体系化、程序化、法制化等特点成为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典范。美国财政预算公开的特点非常鲜明:健全的法律体系提供了预算信息公开的法理基础,完备的组织框架结构规定了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规范,透明清晰的预算过程保证了预算信息的动态和及时公布,详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兰珍  
新预算法对各级政府的理财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规定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不得虚假列支。这就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意识,尤其要对"三公"经费、会议接待费、专项公用经费等编实、编细、编准、编制全部门预算,实施精细、精准财政预算管理,杜绝无预算的支出和虚假列支。当前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财政收入增减因素分析肤浅。一般预算收入进度按当期实际收入与上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杨芳  
一、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作为财政改革的重要环节,财政预算改革近年来备受关注。目前,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已初见成效,各地财政预算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但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张居贵  
年初,财政部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地做好财政预算信息的主动公开工作、依申请公开工作和其他相关基础工作,并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和范围作出了统一的要求。这说明政府预算公开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地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指日可待。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杨建平  
一、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财政预算,亦称国家预算或政府预算,是经立法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财政预算制度是为了保证财政预算工作的正常进行,规范财政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等活动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是财政工作的基础和保证。目前,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财政预算立法缺乏科学性和协调性。按照国际上通行做法,政府间的职责划分、课税权划分和政府间转移支付,大多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全国预算与会计研究会课题组  
如何建立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财政理论研究的热点和管理决策的重点。一、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一)加强绩效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客观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提出要完善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后,十七届二中全会又明确指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积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探索预算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万文翔  杨雪鸫  李萌  朱昌兵  杨发勇  张均平  
当前欧洲债务危机四伏,经济普遍低迷,但德国却一枝独秀,成为欧洲经济的引领者,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国科学制定了持续稳定的财政预算政策,并以有效的制度规范来约束政府严格执行财政预算政策。一、德国财政预算政策的总体情况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月明  
建设基金的财政预算管理问题陈月明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并从1996年起将13项数额较大的政府性基金(收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在国务院确定纳入预算管理的13项基金中,除新菜地开发基金和农村教育事业附加费外,均为能源交通各部门的建设基金(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韩凤芹  
财政科技投入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基础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今年的预算报告将提升科技投入效能作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科技投入要求的具体体现。预算报告显示,2023年中央部门支出重点保障教育、科技等领域支出,其中科学技术支出3280.34亿元,增长2%。全国科技财政支出水平预计将超过万亿元大关。财政科技投入通过强力度、优结构、提效能,推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关键词: 预算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苏州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课题组  
本文从分析我国新时代财政改革要求及方向入手,以财政评审视角,结合技术革新、大数据改革及社会管理等市场环境变化,探究财政改革转型期地方评审机构如何转变职能,创新评审模式,并在分析全国评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为地方评审机构深化新时代财政改革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