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0)
- 2023(10461)
- 2022(8562)
- 2021(8268)
- 2020(6639)
- 2019(14924)
- 2018(14923)
- 2017(25924)
- 2016(14912)
- 2015(16801)
- 2014(16401)
- 2013(14880)
- 2012(13073)
- 2011(12135)
- 2010(12640)
- 2009(11085)
- 2008(10273)
- 2007(9258)
- 2006(7983)
- 2005(7234)
- 学科
- 济(52054)
- 经济(52022)
- 管理(34258)
- 业(28466)
- 企(23268)
- 企业(23268)
- 方法(22668)
- 教育(21073)
- 数学(20374)
- 数学方法(19797)
- 中国(19745)
- 农(14215)
- 理论(13503)
- 地方(13297)
- 学(11638)
- 业经(11445)
- 教学(10714)
- 财(9588)
- 农业(9300)
- 发(8710)
- 贸(8564)
- 贸易(8559)
- 易(8271)
- 技术(8216)
- 地方经济(8057)
- 制(7874)
- 和(7770)
- 环境(7651)
- 发展(7058)
- 展(6936)
- 机构
- 学院(190832)
- 大学(189965)
- 管理(67037)
- 济(65513)
- 研究(64762)
- 经济(63689)
- 理学(57887)
- 理学院(57142)
- 管理学(55553)
- 管理学院(55192)
- 中国(42811)
- 京(41307)
- 科学(39687)
- 范(36436)
- 师范(36226)
- 教育(34166)
- 所(31443)
- 江(29719)
- 师范大学(29426)
- 财(29393)
- 中心(28888)
- 研究所(28737)
- 技术(27307)
- 北京(26600)
- 农(25560)
- 业大(25284)
- 职业(24976)
- 院(24103)
- 州(24084)
- 财经(23229)
- 基金
- 项目(128190)
- 科学(102673)
- 研究(101962)
- 基金(87816)
- 家(75762)
- 国家(75008)
- 科学基金(64241)
- 社会(61437)
- 社会科(58001)
- 社会科学(57988)
- 教育(55843)
- 省(53293)
- 划(46700)
- 编号(45740)
- 基金项目(44465)
- 自然(39471)
- 自然科(38579)
- 自然科学(38567)
- 成果(38271)
- 自然科学基金(37788)
- 资助(35645)
- 课题(35107)
- 重点(30985)
- 年(29961)
- 发(29636)
- 部(28757)
- 规划(27413)
- 项目编号(27284)
- 创(27175)
- 教育部(25303)
- 期刊
- 济(72430)
- 经济(72430)
- 研究(61678)
- 教育(59477)
- 中国(47153)
- 学报(25328)
- 科学(24518)
- 管理(24489)
- 技术(24151)
- 农(23540)
- 财(21626)
- 大学(20521)
- 职业(17777)
- 学学(17687)
- 农业(16812)
- 业经(13314)
- 融(12772)
- 金融(12772)
- 经济研究(12067)
- 技术教育(11711)
- 职业技术(11711)
- 职业技术教育(11711)
- 坛(10649)
- 论坛(10649)
- 财经(10487)
- 统计(10087)
- 图书(9651)
- 发(9558)
- 策(9546)
- 经(9160)
共检索到287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名梁
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政治新气象、经济新常态、技术新变革、就业新态势等全新挑战。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全人教育必须放在新时代语境下加以考量,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变量对实施全人教育理念及其模式的深刻影响,同时重点关注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最终做出相对合理科学的全人教育模式与实施路径。
关键词:
新时代 职业教育 全人教育 路径选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学峰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领域适应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和结果。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引入,职业教育信息化向2.0时代迈进,受其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由重视"物"的投入逐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进而,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时代逻辑:第一,以人的培养为目标,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创新融合;第二,以提升学习效果为关键,为学校教育与岗位学习相结合提供技术支持。然而,过多强调硬件建设而忽视教育教学本身的需要,以及仅从信息有效传播的角度,借助技术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过程而忽视学习者的需要,都不利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有序推进。在2.0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信息化在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应尽力克服技术优先模式和信息传播优先模式的不足,努力从内容、过程和情境三个方面构建有利于实践共同体创建的信息化支持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新国 李灿军 彭瑛
开放教育融合职业教育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需求,也是新时代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教育的教育性、职业性、社会性呈现出鲜明的开放倾向,开放性成为职业教育的时代性特征。新时代开放教育的政策使命及其职业倾向,需要融合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彰显其价值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开放大学也具备相应的现实基础。根据融合进度、程度和效度的不同,可将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融合职业教育的实践模式归纳为“双轨模式”“并轨模式”和“系统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方绪军 王屹 陈业淼
“人工智能+教育”不断融合、创新与发展,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课堂革命注入新动能,同时也暴露了技术异化、技术安全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本体论”为逻辑出发点,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时代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改革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教学改革路径:构建以“学生本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生态圈,实现“技术—学生”和谐共生;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的适应性,实现“技术—教师”相生相长;重构“人工智能+教师”协同教学模式,实现“技术—质量”同向同行;制定“类型化评价体系”,实现“技术—评价”协同并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可 叶林良
第四次技术革命来临,各国纷纷将人工智能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已成为职业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力。在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现状基础上,从模式变革、秩序衍生、逻辑旨归三个维度探讨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变革的内蕴逻辑,分析革新驱动差异、教育秩序冲击和智能职教伦理风险等方面的现实挑战,提出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条途径:构建开放发展格局、丰富教学实践形态、完善技术伦理规制。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改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驰亮 方绪军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阵地。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逻辑起点,表征为聚焦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积累,观照学生价值理性的生成。然而,“人工智能+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却面临“教学主体”让渡“智能主体”,“技术颠覆”冲击“教学秩序”,“教学内容”脱节“智能社会”,“教学评价”偏离“育人本位”等现实挑战。基于此,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充分汲取人工智能的发展动能,厘清教师素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实践逻辑,促进教师队伍的“适应性转型”,推动教学模式的“现代化转向”,加快教学内容的“动态性优化”,注重教学评价的“系统性分析”,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逻辑向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春晓 李名梁
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其治理模式也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为经济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但是,目前关于职业教育治理模式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和清晰的逻辑框架,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尝试在分析已有职业教育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职业教育公共治理模式,并分析构建的理论基础、逻辑框架、基本功能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职业教育 治理模式 公共治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庄西真
德技并修既是对技术技能人才素质的说明,又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途径。在新时代,培养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从产业层面来看,经济发展方式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转变,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起点;从教育层面来看,人才培养模式从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的回归,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核心;从社会层面来看,外部环境保障从工匠精神向工匠制度的转移,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前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屹 方绪军
职业教育教研模式其实质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内生性诉求的必然结果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新时期职业教育教研在政策层面、现实层面、操作层面的内生性诉求为基础,从职业教育教研模式的方法论框架为教研模式建构的哲学方法论,提出了以治理结构、逻辑结构和"一体化"逻辑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四教一体"教研模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四教一体”教研模式 逻辑构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钟斌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目标定位之惑、发展机制之困、能力素养之痛、产教融合之乏等现实困境。从实践逻辑来看,对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而言,对接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本方向,完善"双师型"教师发展机制是基本思路,聚焦"双师"能力提升是根本导向,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是基本原则。基于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以"本科"为标准加强教师专业化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完善现有"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准入、培育、评价等发展机制,构建分层分类的教师培训体系,打造多形式师资培育平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凤玲 徐涵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推动职业教育治理的变革。以数字技术赋能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能够增强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的韧性、提升科学性、促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针对地方政府数字治理基础薄弱、数字技术自身的潜在风险、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的现实挑战,要加强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数字治理基础建设,明确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的角色与职能,完善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数字治理配套机制,提升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效能。
关键词:
数字治理 职业教育治理 治理效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昭良 韩凯辉
人工智能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变革的机遇包括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升,因材施教、精准教育将成为可能,有助于打破壁垒形成人才培养的新形态;变革的挑战包括无业可就的挑战,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挑战、人才培养内容调整的挑战;为此,可采取的路径包括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内容和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绪军
政策语境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逻辑本质是职业教育内在发展对"产""教"概念的辩证认识与深化而形成的政策性框架,体现出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调和。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三种政策文本的呈现形态为逻辑出发点,深入剖析了"产教融合"政策设计的逻辑起点、逻辑路径以及逻辑结果,以此形成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文本执行的启示。
关键词:
政策语境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冯孟
在当代生产劳动发展中,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的劳动形态发展迅速。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要适应当代数字劳动呈现的价值多元、形态多维、参与者广泛、时空环境灵活等特点,重构劳动教育模式。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模式重构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去伪存真,重构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价值体系;守正创新,重塑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形态体系;兼容并蓄,重整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参与体系;灵活多样,重建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时空体系。在新时代劳动教育模式重构的过程中,学校需要通过加强活动引导、革新课程体系、引入多元师资、开拓实践基地等举措,推动建立可操作、可实施、可持续的劳动教育模式,让更多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更好地贴近当代生产劳动。
关键词:
数字劳动 劳动教育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争先 杨岚
在个体化时代,爱国主义的工具论和信念论等错误观念的影响日增,使爱国主义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基于国家建构理论,论证国家既是工具性存在,也是目的性存在,正面给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性理由,阐明国家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正当性基础,进而澄清个体自主性的限度,分析爱国主义工具论和信念论观念之谬误。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而言,爱国主义教育既需要向国民证明,国家作为工具性存在,有效地实现了其使命;也需要让国民认可,国家作为目的性存在,具有支配的正当性。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评价而言,学校既需要考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效果,也需要审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本身的正当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