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01)
- 2023(10168)
- 2022(8468)
- 2021(7725)
- 2020(6074)
- 2019(13608)
- 2018(13253)
- 2017(23219)
- 2016(12819)
- 2015(14484)
- 2014(14184)
- 2013(13603)
- 2012(12699)
- 2011(11963)
- 2010(12304)
- 2009(11369)
- 2008(10789)
- 2007(10066)
- 2006(9166)
- 2005(8272)
- 学科
- 济(72482)
- 经济(72448)
- 管理(36739)
- 业(32636)
- 企(26563)
- 企业(26563)
- 地方(21993)
- 方法(20437)
- 中国(17896)
- 数学(17587)
- 数学方法(17368)
- 农(15857)
- 业经(15033)
- 地方经济(14582)
- 技术(13634)
- 学(13283)
- 农业(11172)
- 理论(10561)
- 制(10363)
- 财(10338)
- 环境(10210)
- 技术管理(9448)
- 融(9269)
- 金融(9266)
- 教育(9130)
- 银(8871)
- 银行(8848)
- 和(8828)
- 发(8788)
- 行(8599)
- 机构
- 学院(188044)
- 大学(184060)
- 济(83026)
- 经济(81285)
- 研究(70922)
- 管理(65846)
- 理学(55409)
- 理学院(54712)
- 管理学(53775)
- 管理学院(53420)
- 中国(51185)
- 科学(42395)
- 京(39209)
- 所(36544)
- 财(35172)
- 研究所(33161)
- 中心(30922)
- 农(29953)
- 江(29807)
- 财经(27533)
- 范(26893)
- 师范(26656)
- 经济学(26272)
- 院(25968)
- 业大(25700)
- 北京(25127)
- 经(24755)
- 州(23966)
- 经济学院(23192)
- 农业(23041)
- 基金
- 项目(122079)
- 科学(94740)
- 研究(93712)
- 基金(83140)
- 家(72568)
- 国家(71894)
- 科学基金(60136)
- 社会(59095)
- 社会科(55831)
- 社会科学(55813)
- 省(51102)
- 教育(43556)
- 基金项目(43209)
- 划(41882)
- 编号(38193)
- 自然(35041)
- 自然科(34179)
- 自然科学(34167)
- 自然科学基金(33484)
- 资助(32844)
- 成果(31610)
- 发(29835)
- 课题(29261)
- 重点(28734)
- 创(28146)
- 创新(26490)
- 部(25966)
- 发展(24460)
- 国家社会(24394)
- 展(24043)
共检索到297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梦欣 任保平
我国亟待关注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的培育问题,从而实现经济增速的平稳换挡,推进经济朝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因素,充分强调生产要素的循环与利用、生产行为的高效率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西部地区作为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全面实现的核心突破口以及中国实现协调平衡发展的主要攻克区[1],完成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的培育,以及新旧动能的平滑换挡任务依然很重。本文基于经济新时代的背景下,通过构建新动能培育的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对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测度和评价,以提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培育的政策建议以及相适应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新动能 科技创新 结构转换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文尧 王西
本文从东北地区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出发,阐明了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经济下行压力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等具体问题,进而总结出在当前阶段东北经济所遭遇的发展困境。为扫清一切发展障碍,振兴东北经济,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包括把创新驱动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培育先进制造业和新业态、塑造高素质人力资本、绿色发展等多个方面举措,以实现新动能带动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最后,对如何有效培育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新动能作出思考,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新动能 新业态 发展困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于洋 武兰兰 霍素彦
加强对我国西部地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培育,有利于克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而带来的对该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从对西部地区已有教育资源的优化、再造,资源的共享以及资源的引进等方面对西部地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培育路径展开研究,促进西部地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进而推进该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资源配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戈非 任保平
培育新动能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大国现实下新动能的培育最终要落实到各地方经济中去进行。本文从省域层次入手探讨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培育问题。通过界定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内容,构建新动能指数体系,本文对各省域2012—2018年的新动能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与解读,结果发现各地新动能均有不同程度提升,虽然相互间的差异广泛存在,结构性偏差各有不同,但动能水平低的地方增速快于高水平地区,表现出一定的趋同特性。以定量分析为基础,本文给出了解决地方经济新动能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路径。
关键词:
地方经济 新动能 评价解读 培育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雄飞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彬 何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新状态。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投资增长、工业生产增速、农业经济运行、消费市场、对外贸易等呈现新态势。经济转型、工业升级、企业经营、投资增长、对外开放、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面临诸多困境与风险。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探索新常态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路径意义重大。
关键词:
新常态 新态势 西部经济 路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栋生
改革开放 2 0年来 ,我国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 ,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政策评价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经济现状 大开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琦
近些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形势不容乐观。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提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经济与生态环境 互动发展 路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宝明 田杰棠 贺俊 李东红 李钢
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目前新动能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经济新动能源自何处?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是什么?传统产业能否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在新动能发展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国家在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应如何发挥作用?本期笔谈邀请了多位科技和经济领域的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娟 代杨龙
新经济的发展核心是创新所带来的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西部地区新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全国,2016年西部地区平均新经济总指数为12. 63,新经济总指数较全国水平较低。四川、重庆、陕西以及内蒙古总指数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其余7个省(区、市)低于西部地区新经济发展平均水平。但从增速看,甘肃、广西、贵州、青海增速均超全国水平20%,反映西部地区新经济发展增长快,潜力大。本文通过对37项指标相关数据的分析,梳理我国西部地区新经济发展现状,探究发展的平衡点和突破点,为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应思路。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新经济 新动能 创新驱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朝才 刘德雄 傅志华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财政部财政科研所课题组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现状及其特征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差距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在国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侯玉
创新素养是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由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知识结构等要素组成,是用创新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创新素养较以前有极大提升,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大学生只有明确创新目的,顺应创新大势,掌握创新方法,把握创新关键,才能从根本上具有创新能力,具备创新素养。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创新素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玉雯 李婧婧 薛伟贤
聚焦于数字经济培育西部零碳工业园区的实现路径探讨。首先,基于系统论视角,厘清零碳工业园区的内涵与特征并赋予其以量化意义。其次,阐明数字经济培育零碳工业园区的理论机制,揭示出数字经济形态下智慧零碳共生体是工业园区零碳建设的主导模式。进而,基于碳排放脱钩与“碳源-碳汇”平衡的双重评价角度对西部工业园区零碳培育的潜在能力进行系统评估以及类型划分,明确低碳发展型、集约扩张型、低效扩张型、粗放扩张型四种类型工业园区的零碳战略定位。在此基础上,结合西部地区不同类型工业园区的功能形态、发展阶段,以数字赋能零碳场景落地为目标,对西部地区不同类型工业园区的零碳培育路径进行全景画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于法稳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选择。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包括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环境、发展要素三大重点领域。为此,可以采取如下对策:加强顶层设计,为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提供指导;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对绿色发展新动能的认知水平;创新管理模式,保障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的有效性;强化科技创新,为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提供支撑;加强资源管理,为培育绿色新动能提供空间。
关键词:
新时代 绿色发展 新动能 新旧动能转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